蔡璐
摘要:受疫情影響線上教學活動在各地有序開展。我們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正面迎接沒有學生真實交流的、無法及時了解學情的線上教學。因此,如何在線上教學中及時把握學情并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將談談此背景下的中段習作教學如何進行線上指導的一些策略、方法及收獲。
關(guān)鍵詞:習作指導;小學語文;中段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小學習作教學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同時習作也一直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題,想要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寫作,教師還得不斷探究和思考。那么在線上教學這樣的模式下,可想而知肯定會大大增加了習作教學的難度。針對這一模式,我做出了以下嘗試。
一、揣測學情,嘗試寫作
以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我做了一項小實驗》這篇習作為例,揣測學情后,我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一是把做小實驗的名稱和準備材料寫出來;二是把實驗過程寫清楚;三是寫寫自己做實驗時的心情和有趣的發(fā)現(xiàn)。
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本篇習作要讓三年級學生寫出實驗名稱和材料以及做實驗時的心情是不難的,那么難點在哪里呢?我們不妨可以從寫清楚實驗過程和做實驗時的有趣發(fā)現(xiàn)這兩個方面入手。
要想寫好習作,首先要選好材。在課的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在科學課上和老師一起做過的一些實驗,并借助圖片及實驗名稱幫助他們回憶,讓學生腦中能夠回憶起老師做實驗的過程,構(gòu)成一個大致的素材。其次,我利用微課視頻等形式進一步拓寬選材思路,學生觀看幾個簡單小實驗:紙片拖水、浮起來的雞蛋。在觀看實驗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記錄關(guān)鍵步驟,幫助寫清楚實驗過程。
在觀看視頻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可以讓他們課后照著視頻再去做一遍實驗,達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二、分析數(shù)據(jù),指導修改
學生初稿上交后,我對學生的選材進行了一個分類統(tǒng)計。
線上教學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能夠進行數(shù)據(jù)的直觀分析,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選材是出自于課堂中的微課視頻,少部分學生選取的是平日科學課做過的實驗,個別學生則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材的??梢?,利用視頻的形式觀察實驗過程是受大多數(shù)人喜歡的。
當然,也有把內(nèi)容寫得具體豐富、條理清晰、真實表達情感以及明確得到結(jié)論的優(yōu)秀作文。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篇習作:賴同學的《浮起來的雞蛋》這篇習作中寫道她在課后和爸爸一起真正地參與到這個實驗當中去,用上了首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這樣的先后順序次,非常清晰地介紹了整個過程,在做完實驗后查了資料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用“我的心像花兒一樣綻放開來”這樣的比喻句來突出自己實驗成功后的喜悅,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范同學的《紙片托水》一文中,他從實驗開始前的好奇心到他進入實驗的過程再到查閱資料最后實驗成功,這些寫作步驟都是一氣呵成的,還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活動描寫,把這一習作的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對比了一些優(yōu)秀的習作后,我再次深入研究了其他孩子的習作,繼續(xù)用表格的形式對他們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擬定了線上指導的一些方案。
雖然線上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缺乏面對面地溝通效果,利用釘釘家校本的功能。我們可以用批注的形式在學生的原文上進行圈畫批改。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語音、視頻、電話等形式對學生給予最直接的幫助。
三、樹立典型,完善習作
在平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我們可以很快速便捷地選取幾篇問題作文和優(yōu)秀作文展示在展示臺中,當中講評圈圈畫畫就可以了,還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相互討論點評,效果顯著。那么在線上教學的模式下,我們應該怎么去實現(xiàn)這樣有效方式進行講評呢?
首先,我認為線上教學期間家長這一角色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優(yōu)秀的習作里總是能夠看到家長輔導過的影子。有了家長的參與,孩子的作文質(zhì)量肯定是不差的,那么像這樣的習作,我就會在群里大力表揚。(見圖1圖2)
除此之外,我會拉出典型的范文和有缺陷的作文進行一個比較,讓學生們在平臺中積極回答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的,從而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
我們要不斷探索問題不斷研究方法,來充實我們的習作教學。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習作,那么我們應該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興趣,習得技巧,樂于寫作。同時也要讓他們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不再覺得寫作是困難的一件事。
參考文獻:
[1]蔣軍晶.讓孩子學會寫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董潔賢.淺談小學中段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與管理,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