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詩
摘 要: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初中教育教學的目標內(nèi)容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進一步剖析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現(xiàn)行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滯后、不適應網(wǎng)絡社會環(huán)境,且教師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認知偏差、未認識到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等現(xiàn)狀,提出了家校共育搭建課堂+實踐+網(wǎng)絡互動的教育平臺,同時端正教育認知并兼顧全體和個別教育的完善思路,以期為同行業(yè)教育教學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001-03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home-school co-education
YE Mengshi (Jianjin Middle School in Nanping,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s one of the go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and lif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aiming at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that lags behind, does not adapt to the network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eacher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re are cognitive biases, and there is no Recogn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ividu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t proposes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o build an educational platform of classroom + practice + network inte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correcting educational cognition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erfect ideas of overall and individu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same industry and help.
【Keywords】Psycholog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Home-school co-education
網(wǎng)絡時代,多元文化思潮給中學生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影響,及時疏導和引導學生心理,確保其健康成長是當前心理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當前,一些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較差、浮躁、缺乏學習動力及意志力,遇到挫折和困難通常選擇逃避,部分學生沉迷于游戲,這些心理問題都表明學校要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雖然大多數(shù)學校開展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但從整體來看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必要性為切入點,探討其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對策。
1.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其身心發(fā)生巨變的階段,此時期的學生生理特征會發(fā)生明顯變化,部分學生會對此變化產(chǎn)生畏懼心理,從而對此產(chǎn)生認知偏差甚至產(chǎn)生錯誤認知,加上升學壓力以及網(wǎng)絡信息及思想對其認知的不斷沖擊,一些不良思想會導致其產(chǎn)生心理問題。而開展心理健康及家校共育活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舒緩壓力,引導其積極面對內(nèi)心和戰(zhàn)勝困難。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健全人格及健全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投入到日常學習及生活中,進而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同時,家校共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使學生具備良好心理素質且能夠幫助其冷靜分析和面對各種挫折和困難。家校共育能夠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有效解決,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深入挖掘,使之具備處理社會環(huán)境變化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家校共育可以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家長一起幫助學生處理好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鼓勵其戰(zhàn)勝困難和挑戰(zhàn),從思想上進行引導、精神上給予鼓勵,消除心理障礙,從而推動學生能夠積極向上和健康成長。A5CEFF0D-06E9-4C02-8E89-7594B414B547
2.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滯后,不適應網(wǎng)絡時代環(huán)境
當前,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仍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模式,注重講授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應對挑戰(zhàn)、處理問題和自主學習等能力的培養(yǎng)則不夠重視。通常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比較模式化和程序化,完全按照教學內(nèi)容、方法、目標和結果、評估等模板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這種教學模式背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心理健康教育的體驗性特征比較突出。這一特征決定了其教學方法不同于政治、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這些學科注重學理性,而心理健康則應注重體驗,通過體驗去感受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當前的心理健康教學仍沿用語、數(shù)、外等學科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作為教學重點,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感受,這種教學模式認識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質,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種文化思潮充斥在各傳播平臺中,受此文化思潮沖擊,學生往往會無所適從或產(chǎn)生錯誤思想,給其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如何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問題,縮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家長與教師間的距離感還涉及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如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意識、引導學生思想及理念、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文化知識等。這些都要求家校共育,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家校共育教學策略,使學生心理健康滿足于社會要求,進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存在認知偏差,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發(fā)展仍較緩慢,相關的教育規(guī)則及教育體系均不太完善,存在一些漏洞。有些學校的教學系統(tǒng)中并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相關教學體系建設也不完善,甚至建設力度尚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同時,一些學校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沒能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方式上也存在偏差,一些學校和家長輕視心理成長及發(fā)展,輕視心理問題預防,卻重視心理障礙及心理障礙的矯正,這說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引導定位出現(xiàn)了偏差。在一些中學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將課程內(nèi)容和心理咨詢等同起來,甚至認為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核心所在。這充分體現(xiàn)了部分教師未能全面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在此認知偏差的影響下多數(shù)學校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專項人才的引進,而不是鼓勵其他教師共同參與到心理健康引導及疏導工作中,這極大地影響了心理健康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3)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不成熟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中學生的心性和心志均不成熟,不能夠深入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對生命價值缺乏必要的認識。一些初中學生心志較弱,心理承受力不強,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或事物所誘惑、干擾,為其健康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甚至使其成長發(fā)生偏離。家校共育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心理狀況,及時糾偏并改善其錯誤藝術,這是道德和法律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標之一。所以,心理課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尤其在中學時期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強,稍有不慎很容易產(chǎn)生不良后果,加之初中生對生命和人生缺乏足夠的理解,缺乏敬畏心,學習和生活中會發(fā)生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
不可否認,校園霸凌事件的存在也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加劇其心理問題,而家校共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有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對學生認識霸凌事件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使其認識到校園霸凌事件是違法行為。通過家校共育提升學生心理素養(yǎng)和對生命意識的認知,明白如何正確處理校園霸凌事件,使學生對生命意識有新的認知,使學生懂得運用法律手段去維護自身的權益和生命安全。
3.完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
(1)搭建課堂+實踐+網(wǎng)絡互動的教育平臺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做好課前準備,運用生動的資料、先進的教材做好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課后生活中學生家長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認真觀察日常生活中學生的動態(tài),關注學生情緒和學習動態(tài),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于此同時,家長要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管理學習與生活事宜,鼓勵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及時反饋家校共育信息和效果,教師和學生家長也要虛心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鑒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強的體驗性特征,學校不但要安排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還要注重與學生家長互動,促進校方心理健康教育進入學生家庭搭建家校共育,使學生通過校園心理志愿者、“心理咨詢”、心理健康使者等實踐活動去領悟心理健康技能及知識,在實踐中推動自我健康成長。
同時,借助網(wǎng)絡平臺及網(wǎng)絡資源開展師生網(wǎng)絡互動學習,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開闊學生視野,更能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目前,得益于移動傳播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及網(wǎng)絡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到中學教學中,許多專業(yè)課程教學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共享性、網(wǎng)絡化和開放性,這為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家校共育借助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平臺與學生溝通交流,才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精準把握其心理問題,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便可及時引導和解決此問題,進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家校共育可通過網(wǎng)絡資源的整合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新網(wǎng)絡載體,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動態(tài)及靜態(tài)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間平等互動和交流,牢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師生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2)端正教育認知并兼顧全體和個別教育
不可否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偏差割裂了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學內(nèi)容,且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置于從屬地位。從本質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獨立的教學體系,與其他學科教學內(nèi)容相比,其更傾向于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導學生解決心理障礙的渠道,也是提高實踐技能、豐富文化知識、開闊視野和端正思想品德的高效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基本等同于素質教育理念,且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最終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認知偏差,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受到重視,危機干預中家校合作一直處于課程教學的邊緣位置。鑒于此,若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中學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端正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切實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必要性,為教學工作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教學體系和方法的建設及創(chuàng)新。A5CEFF0D-06E9-4C02-8E89-7594B414B547
(3)培養(yǎng)成熟的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
家校共育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成熟的學生心理創(chuàng)造條件。因為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好的規(guī)范和品質。在開展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中,不但要注重全面教育,也要重視個別學生,兼顧全面與個別;既要重視整體教學的效果,又要重視個體異常的表現(xiàn),如果教師和學生家長不重視個體異常表現(xiàn),就很難發(fā)現(xiàn)一些心理素質差和承受力不高的學生發(fā)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做出極端行為。所以,心理健康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意志、行為、個性及情緒等素質,重視所有學生的發(fā)展,提升對學生問題的敏感性和關注度,以精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有效解決。而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能夠產(chǎn)生春風化雨般的力量,使學生的心理成熟最大限度地得到發(fā)展。
4.結語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一項體驗性和系統(tǒng)性的活動,若想提升教學效果,就要通過家校共育搭建課堂+實踐+網(wǎng)絡互動的教育平臺及實踐教學,使校園人際關系和諧融洽,激發(fā)出學生熱愛學習、熱愛集體、熱愛校園的熱情,基于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汪明,全景月,王夢嬌,等.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師職業(yè)倦怠關系研究[J].基礎教育,2015(02).
[2]劉晟,魏銳,周平艷,等.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
[3]葉枝,趙國祥,務凱,等.積極青少年發(fā)展類型特點及其與學校適應的關系——基于潛在剖面分析的實證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
[4]胡勤涌,李靜.中小學校安全教育的項目化教學實施路徑[J].中國德育,2020(23).
[5]陳茹,陳欣,趙國祥.積極青少年發(fā)展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12).
[6]林麗妹.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構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1(04).
[7]黃鵬秀.線上學習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研究[J].新課程,2021(36).A5CEFF0D-06E9-4C02-8E89-7594B414B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