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琳
摘要:新課改理念強調各級各類院校的課程應發(fā)揮育人功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涵蓋基礎道德與法治內容,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任。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滲透策略,有效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過程,深度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工作,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科思想、培養(yǎng)學習認知,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教學方案制訂中,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強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與理解能力,更為高效、多樣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助力學生逐漸形成學習思想、強化學習能力,為學生高質量開展探索學習提供支撐。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現狀
(一)忽視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伴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快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求越來越高,也促進了教學的轉變。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部分教師在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缺乏對教學發(fā)展的關注,沒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致使學生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無法發(fā)揮主人翁的意識,難以在學習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道德修養(yǎng),導致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難以實現。
(二)忽視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對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思想的考驗。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訴求為依據,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將情感元素貫穿課堂活動之始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但是,部分教師在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無法及時領略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德育價值,忽視了在構建高效課堂中融入情感元素,致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佳,從而影響課堂活教學的效果,影響學生形成樂觀、健康、積極的個性品質。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我國的基本教育方針,用以人為本、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教育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并充分了解學生的群體和個人意識、特征、愛好和認知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道德教育,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并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政治和道德觀念,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客觀分析學生在校的學習氛圍和現有校園環(huán)境。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理論文化水平有限、學習能力較強、個人意識覺醒的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及時分析這些特點,提出針對性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規(guī)劃,同時了解分析網絡時事熱點,緊跟網絡潮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道德與法治教育方式的選擇上,學生更樂于接受的是平等、人性化和互相尊重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借助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網絡社交平臺,如抖音、微信、微博等了解學生。另外,教師還要因時而變、因人而異,在了解不同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變化,從而找到有效、直接的切入點,找到妥善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方式。
(二)創(chuàng)新教學技術,將互聯網融入教學中
信息化教學便于進行多廣度和深度的擴展教學,讓學生不局限于學習書本和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寬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熱點信息,有助于為初中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養(yǎng)成關心時事熱點、主動了解熱點新聞、關心社會發(fā)展變化等習慣,從而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在吸引學生的同時,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廣泛而富有延伸性的教學知識體系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踴躍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設計思維導圖,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建立求知意識,并自覺地將所學習的相似知識點整理出來。這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以此降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間限制以及空間限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升教學的先進性。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進行趣味化教學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大多喜歡玩,喜歡游戲。在玩中,學生更樂于思考和記憶,也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游戲化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初中生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不能用陳舊的經驗去定格學生的發(fā)展,打著“為學生好”的旗號剝奪學生的想象力。在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理論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情景任務,讓學生變成參與者,對當前的題型進行解答,并以闖關的模式進行下去,每答對一道題就算學生闖過了一個關卡。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這節(jié)課時,將改革開放之路、我國的立國之本、民族之根、改革開放的基本目的、社會發(fā)展的根本任務、國家的根本大法等相關的知識點,由淺入深地整理成闖關題型,讓學生比拼誰到達的關數更多,并向其頒發(fā)相關榮譽獎章,讓學生在互動中競爭,在游戲中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根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理念,搜集和查找多元化課堂教學資源,促使學生在新穎、奇特的教學理念下,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認知,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學習思想,從而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學習活動,為學生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另外,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任務,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成效,全面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認知能力,進而巧妙運用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活動,促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內涵,助力學生良好學習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建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落實[J].知識窗(教師版),2021(6):82.
[2]林鶯.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的適切性落實[J].學苑教育,2020(2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