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鍰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滲透人生觀教學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利于學生用高尚的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文基于對人生觀內涵的分析,詳細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正確人生觀的策略,以實現用正確的人生觀指引人生道路。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人生觀
隨著人類世界和社會的發(fā)展,出現了多元化思潮,它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有些錯誤的價值觀念會侵蝕人們的思想,導致學生的感覺變化和價值觀錯位,為了糾正學生的價值認知,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在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融入素質教育的內容,落實德育教育理念,注重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有利于學生直面人生的挑戰(zhàn),面對人生的重大決策,做出正確的決定。
一、人生觀的內涵
人生觀包含在世界觀中,世界觀對人生觀會產生制約,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人生觀中包含著對人生的根本觀點和總體看法,關系到人生的意義、目的,是對人生道路、人生目標、價值取向、生活態(tài)度的根本觀點,決定人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行為模式。人生觀的體現方式為人生態(tài)度、人生目的以及人生價值。
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用馬克思主義人生觀認識和改造世界,倡導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滲透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有利于學生以正確的觀點看待人生,從而在人生道路上更好的發(fā)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正確人生觀的策略
由于我國獨生子女較多,很多孩子嬌生慣養(yǎng),缺乏生存意識和生存能力,外界的不良因素,導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惡性事件頻發(f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所處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塑造性,教師通過人生觀教育,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灌輸性、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感到很枯燥,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滲透正確人生觀的教學策略,建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思維特征,在教學中滲透人本主義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意識。以下具體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正確人生觀的策略:
1.采用合作教學滲透正確的人生觀
初中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要讓學生認識自己和世界,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教師采取合作教學,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以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學生的思想受到啟迪,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對于《學會合理消費》的教學,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合理的消費觀是怎樣的?學生在傾聽別人觀點的過程中暢所欲言,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防止學生產生偏激想法,教師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小學合作學習,有利于深化學生的思想認知,學生意識到消費要建立在自身的消費水平上,根據經濟能力和消費水平消費,并且要學會理財,防止出現為了攀比過渡消費的行為。
2.利用多媒體滲透正確的人生觀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教材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利用這一窗口認識世界、了解社會,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師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感官沖擊,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中華一家親》的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我國各個民族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意識到我國要促進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維護祖國統(tǒng)一,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利用情景劇表演深化學生的思想認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指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章改編為情景劇,學生聲情并茂的表演,有利于學生透徹、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文章,有利于深化學生的思想認知,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運行規(guī)律,并按照正確的人生觀做事。例如,對于《服務社會》的教學,教師給學生列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人民服務的先進人物: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徐洪剛等,教師指導學生將張思德的事跡改編為情景劇,學生聲情并茂的表演,體會先進人物的優(yōu)良作風,有利于學生將先進人物的思想品質內化為自己的品質。
4.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人生觀教育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中的事件,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以及嚴謹的做事方式。例如,對于《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教學,教師給學生講述身邊的法律案例,帶領學生分析法律案例,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明白通過法律,可以懲治違法亂紀者。學生對于法律常識的掌握,有利于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夠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師將此作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讓學生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公民。
5.利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反思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階段性檢測,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課堂興趣、課堂參與度、課堂知識掌握情況、人生觀的滲透等,尤其要重視對學生人生觀的評價。通過真實、客觀的評價,教師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改進課堂教學。
教師要根據教學評價反饋引導學生反思,學生發(fā)現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及時彌補,及時改正錯誤行為。學生在反思中,有利于自我認識、自我總結,同時能夠自我修正,有利于學生改善自身的不足。此外,學生通過反思,可以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由于社會、家庭等不良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會帶來不利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具有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優(yōu)勢,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陸春東.“無聲”德育,塑“有形”學生[J].啟迪與智(中),2021(10):94.
[2]殷羽.基于課程思政的高等數學教育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9):24-25.
[3]宋小琴.跋涉在生命教育的原野上: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求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