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華
◆摘? 要:德育教育作為小學生的培智、啟蒙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的學習成長的基礎,也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德育作為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存在巨大影響的一門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思想信念、人格品質等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與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诖?,本文就從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問題入手,結合具體的問題,來談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德語滲透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立德啟智;立趣怡情;核心素養(yǎng);德育滲透
一、引言
德育作為道德與法治的學科重要教學內容,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滲透載體。對此,小學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德語滲透教育,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從全面育人的角度出發(fā),在學科教育中融入德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二、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問題
(一)缺乏足夠重視,忽略德育理念的有效滲透
一些小學僅僅將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通識學科展開,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加上缺乏考評機制的緣由,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也僅僅是傳授性的教育,缺乏對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理念等的系統(tǒng)化考核,德育的有效滲透教育無從談起。
(二)缺乏實踐參與,影響學生對德育理念的有效認識
目前,一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中,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并未多做研究,而是僅僅局限于教材和課堂,導致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偏重理論,缺乏實踐教學,學生的體驗感、參與感不強,對于道德理念、法制意識等的認識不夠深刻,也無法有更加形象的感知體驗,尤其是缺乏生活認知和實踐感悟,小學生對于很多道德理念、法治知識點等似懂非懂,理解淺顯,遑論實踐應用。
(三)缺乏及時創(chuàng)新,影響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伴隨著時代發(fā)展而變化的,其知識內容的更新非???,更是與時代特征緊密耦合的,有著明顯的時代印記。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需要深刻的結合社會變化特征,包括結合社會熱點等,進行教學的方法策略以及理念更得更新。但是,目前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卻并未有創(chuàng)新因素的體現,課程教學過于陳舊,缺乏時代特征,導致教學和時代脫節(jié)的現象比較嚴重。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立德啟智:豐富內容為引,構建德育滲透機制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必須要打破單一化的問題,在課程觀念的問題上必須要不斷更新完善,關注德語滲透教育,在學科的哥哥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內涵,鼓勵學生在學科教育體系中乃至全部的小學教育體系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對此,道德與法制教學在課程設計中,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適當的豐富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教學內容,在教材基礎上,堅持以德育教育為指向,在普及課程學科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的引導教育,滲透一些德育案例或者故事,充分挖掘學生的道德認知潛能。第二,以合適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方式來開展德語滲透教育,在課程設計中融入德育理念,將德育滲透教學內容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關注教材中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法制意識等層次的引導教育,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習水平、思維特征等,引導小學生在德語滲透教育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達成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目標。
(二)立趣怡情:情感教育為核,搭建德育滲透平臺
趣味和情感是激發(fā)小學生的德育學習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動因,也是有效的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德育滲透教育的一大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才會認真的投入全部精力去研究。再加上小學生本身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比較弱,對于一些抽象化的道德規(guī)范等認知難以深入本質,對此,融入適當的趣味化的情感元素,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例如,對于“團結友愛”,如果單純的只是剖析其內涵概念,小學生的感受可能還比較模糊,而如果教師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游戲競爭中,快樂游戲,然后適當的滲透關于“團結”、“合作”、“友愛”等的引導,小學生不及能夠快速理解,還會有更深刻的情感感悟,并且在真實的體驗中,小學生的情感也更傾向于認同,會增加教育的認同感,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三)自我踐行:實踐應用為本,搭建德育成長體系
理論離開實踐,將會成為無根之木,成為飄萍、浮木,難以扎根生長。對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關注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將德育理念滲透進去,在實踐過程中,同步融入德語滲透教育,既能夠有效的提高德語滲透教育效果,又能夠強化小學生的德語學習體驗,幫助小學生理解德育素養(yǎng)的實際意義。如在教學關于優(yōu)秀品德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班級某一位學生真實案例作為教學素材,并鼓勵班級其他學生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體驗中感受到美好品德的魅力,其教育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作為十分重要的一門塑造小學生的人性的課程,其是德育滲透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需要高度關注,并在教學中以有效的手段,關注德育滲透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更高的道德素質,促進小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潘俊靜.儀式,伴隨著孩子一起成長:小學德育以“活動為載體提升班級凝聚力”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29.
[2]張先文.以生活優(yōu)化學生心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回歸生活的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