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活動是語言信息的輸出過程,需要小學生對頭腦中的信息進行處理與輸出,小學生只有學會觀察,才會更好地獲取信息、輸出信息。文章首先簡述寫作教學面臨的尷尬現(xiàn)狀:小學生無心寫,隨便應(yīng)付寫作活動;無詞寫,東拼西湊寫作內(nèi)容;無情寫,枯燥直白寫作低質(zhì)。其次分析寫作教學面臨尷尬的原因以及提出觀察法是解決寫作尷尬的靈丹妙藥,確立文章的探究基點。最后詳細論述寫作教學應(yīng)用觀察法的有效性:觀察有助于寫作信息的獲取,觀察有助于寫作語言的積累,觀察有助于寫作情感的積淀。
【關(guān)鍵詞】語文;寫作教學;觀察法;小學生;有效性
作者簡介:郝虹(1979—),女,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八小學。
在教育創(chuàng)新理念的推動下,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與期待越來越高,對學校教育要質(zhì)量、要效益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學校的寫作教學卻處于發(fā)展乏力、停滯不前的尷尬局面,阻礙了語文教學整體質(zhì)量的提高。在教師探尋解決寫作教學尷尬處境的過程中,立足于兼收并蓄、厚積薄發(fā)的觀察法逐漸在寫作教學方法中脫穎而出,并展示出其高度的可行性和實效性,頗得廣大師生的喜愛。觀察法逐漸成為主流的寫作教學模式,寫作教學的局面因此煥然一新。
一、寫作教學面臨的尷尬現(xiàn)狀
寫作不僅是小學生苦不堪言的“渡劫”過程,也是令教師非常頭疼的教學活動,寫作教學課堂通常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無心寫,隨便應(yīng)付寫作活動
在寫作教學中,小學生對寫作活動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wù)不重視,隨便應(yīng)付,大腦處于“待機”狀態(tài),寫作興趣非常低。寫作興趣是推動小學生進行語言加工、遣詞造句、組織材料和信息輸出的重要動力,因此小學生寫作興趣的缺失會導致寫作教學形同虛設(shè)。
(二)無詞寫,東拼西湊寫作內(nèi)容
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不僅存在無心寫的問題,還存在無詞寫的尷尬局面。小學生頭腦中積累的語言信息較少,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注意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導致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頭腦空空,自然無詞可寫,只好東拼西湊。因此,小學生需要學會觀察日常生活,加強語言積累,才能增強寫作能力。
(三)無情寫,枯燥直白寫作低質(zhì)
在寫作活動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存在無心寫和無詞寫的現(xiàn)實問題,而且還存在語言枯燥、毫無情感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一是小學生在寫作時沒有激情,主體狀態(tài)不活躍、不積極,缺乏創(chuàng)造力;二是小學生語言積累不夠,遣詞造句與傳情達意的能力不足,自然就會導致寫作語言枯燥和直白,缺乏必要的修飾和美化。
二、寫作教學面臨尷尬的原因分析
教師不僅要正視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還要深度考量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為后續(xù)解決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助力寫作教學的科學發(fā)展。
(一)無心寫源于沒有積累習慣
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之所以無心寫,是因為小學生對寫作活動不感興趣。而小學生對寫作活動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是頭腦中沒有足夠多的語言積累。也就是說,寫作活動就是小學生挖空心思,向外“擠”詞的信息輸出過程,其自然會感覺痛苦不堪。因此,小學生需要借助觀察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知識積累習慣,在兼收并蓄中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寫出具有一定質(zhì)量的作品。
(二)無詞寫源于缺乏素材積累
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之所以無詞寫,是因為小學生對教師預(yù)設(shè)的寫作對象和寫作內(nèi)容不熟悉,頭腦中沒有對應(yīng)的素材儲備,自然無法提取可以用于寫作活動的語言信息。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小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大量有助于寫作活動的素材。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才會更好地積累素材,才會在寫作活動中有話可說。
(三)無情寫源于沒有情感體驗
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之所以處于無情寫的尷尬局面,是因為小學生情感體驗過少,能夠在寫作活動中寫夠字數(shù)已經(jīng)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更不用說還要在文字材料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了。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剛剛起步,用于寫作活動的素材本來就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自然沒有余力再為作品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三、觀察法是解決寫作尷尬的靈丹妙藥
觀察法是指活動主體按照個人的活動需要、活動任務(wù)和活動過程,借助自己的感覺器官以及教科研設(shè)備去觀察和研究目標全方位的有關(guān)信息,以此為教科研活動提供關(guān)于研究目標盡可能多的基礎(chǔ)性信息的方法。觀察是信息獲取、信息整合的有效方式,對于小學生的寫作活動同樣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觀察法是活動主體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自然也是小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和信息獲取的有效方法。小學生只有在頭腦中儲備充足的信息,才能向外輸出信息。由此可見,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yīng)用觀察法是解決小學生寫作尷尬的靈丹妙藥。教師要積極推動觀察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yīng)用,幫助小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學會歸納、學會提取、學會輸出、完成寫作。
四、寫作教學應(yīng)用觀察法的有效性
寫作活動屬于信息輸出過程,小學生需要擁有足夠的素材積累,才可能實現(xiàn)書面輸出。而觀察是小學生寫作必備的基本能力,教師需要重視對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應(yīng)用觀察法提升寫作教學的效果。
(一)觀察有助于寫作信息的獲取
語言信息來源是小學生產(chǎn)生寫作興趣的物質(zhì)性因素。教師幫助小學生解決語言信息來源的問題,小學生就會調(diào)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之中。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興趣要從引導小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學會收集信息、學會處理信息入手。
例如,在布置小學生完成一篇描寫植物的作文任務(wù)時,教師可以以君子蘭為例子,利用電子白板為小學生播放一段記錄君子蘭的高清視頻資料,并讓小學生對君子蘭葉片寬闊呈帶狀、花大色艷、果實紅亮的特點以及君子蘭的生長習性等信息有直觀且詳細的了解。通過觀察,小學生獲得了描寫植物的信息,從而激發(fā)了參與寫作活動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nèi)擺放一些常見的植物,如白掌、橡皮樹、將軍棒、虎皮蘭、鹿茸海棠、麒麟掌、銅錢草、杜鵑花、百合花、金橘樹等。這樣能夠讓小學生真正近距離地觀察植物的生長習性、花型特點、植株大小等。小學生在觀察中主動積累有關(guān)植物的知識,獲取豐富的植物信息,自然能夠更好地完成描寫植物的作文任務(wù)。8FCF7DE9-F5F6-47F8-9F54-16AF475F9C61
又如,以寫小動物為例,為了讓小學生寫出一篇高質(zhì)量的作文,教師可以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小學生提供一只溫馴的小寵物作為觀察對象,如荷蘭豬。因為荷蘭豬叫“豬”,卻不是豬,而是豚鼠,在名稱上就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小學生進行觀察的興趣。教師還要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近距離觀察和了解荷蘭豬的機會,可以把荷蘭豬帶到教室內(nèi),讓小學生親自去喂食,近距離地觀察長得像兔子的荷蘭豬到底與兔子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小學生就會在細致觀察中發(fā)現(xiàn),荷蘭豬其實就是一只沒有長尾巴的、偏大型的老鼠,因為荷蘭豬本身就屬于豚鼠科動物,只不過外貌特別像兔子而已。通過近距離觀察,小學生對荷蘭豬的形態(tài)特征有了深刻的印象,當教師再布置小學生寫關(guān)于小動物的作文時,小學生自然會對荷蘭豬如數(shù)家珍。觀察是小學生獲取寫作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徑,能夠改變其無從下筆的局面。
在引導小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小學生的觀察方法進行訓練。首先,觀察需要細致,要關(guān)注事物的細節(ji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其次,觀察需要調(diào)動各個感官的參與,除視覺之外,還要調(diào)動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使觀察更充分。最后,觀察需要動腦思考,多想想為什么,使觀察更深入。如此,有助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思維習慣,讓他們能夠深度加工觀察獲取的信息,提高寫作水平。
(二)觀察有助于寫作語言的積累
小學生已經(jīng)具有自我意識和價值認知,有自己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和所見所感,而寫作強調(diào)讓小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小學生需要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把自己實踐活動中觀察的事物與寫作活動緊密結(jié)合,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要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并將其轉(zhuǎn)化為觀察積極性、信息收集主動性以及信息處理自覺性,以此促進小學生良好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積累更多更好的直觀信息和寫作語言。這樣,小學生自然會得當?shù)厍苍~造句、謀篇布局,高效進行寫作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先給小學生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幾個作家坐在咖啡館里,他們要對一個新進入咖啡館的客人進行觀察,并說出對這個客人的觀察結(jié)果,比一比誰的觀察能力更強。最后,契訶夫獲勝了。契訶夫從這個客人走進來就觀察到了他鞋子上的泥巴,從而推測出他剛才走了多遠的路,從哪里來;又根據(jù)觀察這個客人的穿著,推測他是什么職業(yè)和他的家庭構(gòu)成;再根據(jù)觀察這個客人臉上的表情,推測出他可能正在煩惱,等等。契訶夫的觀察能力讓在座的作家同行心悅誠服。聽了這個故事,小學生認識到善于觀察的作用,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要像契訶夫一樣對人和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身邊親近的家人、老師和同學進行細致的觀察,可以觀察他們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這樣,對小學生在寫作活動時遣詞造句有很大的幫助。再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景物進行細致的觀察,觀察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有什么不同,觀察同一棵樹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別有什么不同,觀察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等等,并要求學生寫下觀察日記。這樣堅持下去,學生會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在進行寫作活動的時候就能更好地組織語言和謀篇布局。
(三)觀察有助于寫作情感的積淀
小學生在寫作中注入個人的思想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難,他們利用文字去記敘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再表達思想情感更是難上加難。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在寫作活動過程中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師需要讓小學生去觀察、去體驗和記錄生活,尤其是讓小學生觀察記錄能夠在其內(nèi)心深處激蕩起波瀾的生活事件。這樣,小學生就會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自然會在寫作的過程中把充沛的情感傾注筆端。
例如,很多小學生都有養(yǎng)小雞、小鴨、小貓、小狗或者小魚等小動物的生活經(jīng)歷,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對此進行觀察寫作。小學生可以把自己第一次在家中看到爸爸媽媽為自己買的小動物時的喜悅之情記錄下來,可以把自己日常喂養(yǎng)小動物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可以把自己和小動物玩耍的快樂之情記錄下來,等等。上述的寫作活動過程,都離不開小學生的觀察活動。
寫作活動如果脫離對生活的觀察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閱歷是小學生進行寫作活動的信息之源和情感之源,小學生能夠從生活實踐中獲得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多種經(jīng)驗。教師需要多鼓勵小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并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在經(jīng)歷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寫出來。這樣,小學生的作文不僅能夠內(nèi)容充實,還能夠在字里行間展現(xiàn)充沛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因此,小學生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觀察、多感悟、多共情,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中有效增強寫作的情感表現(xiàn)力。
結(jié)語
寫作,是小學生把觀察和積累的信息進行主觀處理、個性編輯和自覺輸出的能動過程。教師為了提升對小學生寫作教學的效果,要積極把觀察法運用到對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中,促進小學生獲取寫作信息,積累寫作語言,積淀寫作情感。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毕M處熇^續(xù)深入研究觀察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yīng)用,培養(yǎng)小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讓小學生用觀察獲取寫作的源頭活水,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曉慶.小學生觀察式作文的教學研究[J].天津教育,2021(09):147-148.
[2]王智瑩.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7(12):50-51.
[3]黃艷麗.興趣: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2(03):204-205.
[4]楊育鴻.培養(yǎng)觀察習慣 提高寫作能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8):60-61.
[5]王國平.擦亮眼睛 用心觀察—小學生作文觀察“五要”法指導漫談[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2(3):89-91.8FCF7DE9-F5F6-47F8-9F54-16AF475F9C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