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美術是幼兒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而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美術教學中可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拓展美術活動資源,豐富美術活動內容。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可積極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欣賞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感知事物的能力,并打造教學資源庫,以此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技能,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美術活動;信息技術;概念;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1-0109-04
美術是幼兒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美術教學的重點是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能力、繪畫技能、審美素養(yǎng)等。但在具體教學中,部分幼兒教師卻忽視了美術教育對幼兒成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僅將其作為打發(fā)幼兒在園時間的工具,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技能和美工能力為主,不注重挖掘美術活動蘊含的教育價值。對此,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尋找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美術學習興趣,提升美術教學效率的策略。教學實踐表明,信息技術可作為幼兒園美術教學的可選策略。
1.幼兒園美術活動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指幼兒園開展的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各種美術活動的總稱,其中蘊含兩個元素。一是幼兒,即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幼兒,開展美術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二是美術活動,即教學活動的內容是美術,包括繪畫、手工、鑒賞等,以此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技能,讓幼兒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一雙創(chuàng)造美的雙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健康、陽光地成長、發(fā)展。
2.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以及各種系統(tǒng)與軟件、智能終端等。專業(yè)領域的信息技術具有非常高的行業(yè)要求與標準,具體到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主要指借助互聯網和智能終端,將幼兒需要的美術教育資源展示出來,豐富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內容和教學活動形式,并開展線上教學活動。由此延伸出一個概念,即美術活動資源?;谛畔⒓夹g發(fā)展的幼兒園美術活動資源不僅包括畫筆、卡紙、折紙、顏料等傳統(tǒng)材料,還包括繪畫過程的動態(tài)展示、手工活動的立體呈現、傳統(tǒng)美術素材的抽象展示等,而這些美術資源可借助信息技術,通過相應的軟件、智能終端來融合、創(chuàng)新。也正是因為美術活動資源豐富了,幼兒教師的美術教學活動內容及形式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可以開展很多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有如虎添翼的作用,可以實現更高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順暢推進。
1.有助于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雖然幼兒對美術活動有天生的興趣,但也僅限于涂涂畫畫、裁裁剪剪,一旦上升到教育層面,有的幼兒就失去耐心,不愿意參與美術課堂活動,注意力也不集中。而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再深奧的教學內容也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方面是信息技術具有集聲、光、電于一體的特征,與幼兒好奇的天性相契合,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信息技術可以豐富美術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美術活動形式,讓幼兒感受到美術活動的美好與美妙之處,進而更愿意參與美術教學活動,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園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不僅要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和手工制作能力,還要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幼兒多思考、多探究,可以實現在線教學,并引導幼兒基于線上學習內容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領悟美育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承擔著引導與鋪墊的作用,不僅可為幼兒學習美術知識提供更多的渠道與媒介,還可為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物質框架。
3.有助于拓展幼兒園美術活動資源
傳統(tǒng)的幼兒園美術活動內容簡單,很少涉及生活化的素材,更沒有虛擬化的素材。而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幼兒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素材“搬至”課堂上,將幼兒喜歡的、但現實中無法直接呈現的素材借助軟件設計出來,使得幼兒園美術活動資源不再局限于教室和教材。
4.有助于豐富幼兒園美術活動內容
傳統(tǒng)幼兒園美術活動內容以繪畫、手工為主,這兩項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久而久之,幼兒會喪失學習熱情。而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幼兒教師可以豐富美術活動內容,引入寫生、在線描摹、計算機繪畫等,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愛上美術,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實現全面發(fā)展。
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講究一定的方法,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樣才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1.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樂于運用信息技術
在美術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師都熱衷于應用信息技術,有的幼兒教師片面地認為美術活動主要是打發(fā)幼兒在園時間的,對幼兒的成長幫助不大,還有的幼兒教師認為美術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幼兒繪畫和美工技能。幼兒教師對美術教學的不全面認識導致其不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于開展美術活動。因此,要想實現信息技術對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助力作用,幼兒教師就要轉變對信息技術和美術活動的認識,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豐富美術活動內容、美術活動形式,提升美術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認識到美術活動對幼兒審美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抽象思維等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從而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活動的融合。
2.建立資源共享網站,搭建美術活動平臺
基于網絡美術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索及凸顯問題可知,幼兒教師所使用的網絡美術資源都是自己先構思教學過程,然后在網絡搜索資源、下載、編輯,最后再使用。整個實施過程不僅耗時,而且費力,正因為如此,部分幼兒教師放棄了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為此,教育主管部門或幼兒園要積極行動起來,建設美術活動資源共享網站,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常用的美術資源上傳到共享平臺,這樣,幼兒教師可以便捷地搜索到更多的美術活動資源,高效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幼兒園還可以嘗試成立科研小組,每周或每月抽出一定時間,組織課題組成員集中收集、研究網絡資源,對其中具有較高教育價值的資源進行采集、梳理、整理、歸類,并上傳到網絡資源庫。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活動從資源庫中直接引用資源或適當變通,以此提高美術活動效率,更加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
3.配置信息技術硬件資源,支撐美術活動
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需要一定的硬件資源支撐,否則將難以順利開展。為此,幼兒園要配置相應的硬件資源,主要包括鋪設網絡,配備計算機,裝配多媒體等,以此為美術活動信息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實現硬件設備利用效率最大化,幼兒園可以多班級,甚至多年級共用一套信息硬件設備,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促使幼兒教師安全、科學使用信息設備,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要對幼兒教師進行信息設備使用技能培訓,讓幼兒教師基于美術活動內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使用信息技術,以此提升融入效果。
1.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欣賞活動
美術作品欣賞是幼兒美術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幼兒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是幼兒認識生活美、創(chuàng)造生活美的有力支撐。為此,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欣賞活動時,可借助多媒體,將美術欣賞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起來,即借助多媒體將多樣的美術作品展示給幼兒,尤其是現實中無法直接獲取的美術作品,可以虛擬化的形式展示給幼兒,以此豐富美術欣賞內容,提高幼兒的欣賞成效。幼兒教師通過引入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可讓幼兒在觀察、感知、聯想、想象中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其中的美學元素,掌握欣賞的技巧、方法,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中班開展的“中國戲劇臉譜”欣賞教學活動中,筆者發(fā)現教材中的作品數量少、種類單一,而且部分作品的內容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此,借助多媒體從網絡搜索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戲劇臉譜圖片,直觀地展示在大屏幕上。為實現欣賞教學活動的由淺到深,筆者將不同種類的圖片按照一定規(guī)律重新排序,從內容簡單的圖片開始欣賞,逐步向內容復雜的圖片過渡,實現了欣賞教學活動的有序、有力推進。為進一步提高欣賞活動效率,筆者將一些欣賞技巧以語音的形式插入圖片中,通過“圖音結合”的形式,讓幼兒實現知識、能力的增長。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思想認識,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重新構建美術課堂,讓幼兒在積極、有趣的氛圍中觀察、感知、理解美術作品。
2.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
幼兒美術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即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事物轉化成直觀的作品,或將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通過作品展示出來。在培養(yǎng)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時,幼兒教師可借助一定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幼兒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卻不掌握創(chuàng)作要領,因此很難將想象轉化成美術作品。對此,幼兒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設創(chuàng)作情境,給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搭建物質的平臺,讓幼兒的繪畫思維有章可循,從而進行有效創(chuàng)作。另外,信息技術還可豐富教學過程。幼兒教師可將需要臨摹的對象動態(tài)地展示在大屏幕上,或將手工活動的制作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讓幼兒通過模仿、學習掌握其中的技巧。
例如,在中班的“做燈籠”手工活動中,筆者通過多媒體將燈籠的制作視頻展示給幼兒,引導幼兒模仿著制作出來,對其中的關鍵步驟以慢放的形式循環(huán)播放。在燈籠制作完成后,筆者又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涂色,并將搜集的常見燈籠圖案與顏色展示給幼兒。在整個過程中,筆者很少干預幼兒的構思,而是讓幼兒自主學著勾線、著色。事實證明,大部分幼兒都能獨立完成燈籠制作,而且能融入自己的獨特想法,這就是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的具體體現。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部分幼兒教師習慣控制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這會限制幼兒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將更多的教學關注點放在對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方面,積極嘗試以信息技術落實幼兒天馬行空的美術創(chuàng)作思維。
3.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教學資源庫
幼兒美術活動的教學資源不能局限于畫筆、素描紙、橡皮泥等素材,幼兒教師要結合教育需要和幼兒成長需要,及時補充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教育資源。但很多教育資源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此,幼兒教師可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教學資源或無法“搬至”課堂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智能終端、軟件等載體呈現出來,以此推動美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進一步拓展美術活動資源,幼兒園還可組織幼兒教師建設資源共享庫,即讓幼兒教師將自己制作的活動素材及時上傳到資源庫,以供其他幼兒教師下載、使用,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大班的“星空”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部分幼兒對星空的理解就是星星、月亮,這難以提高作品的完整度,而幼兒對浩瀚的宇宙又充滿無限的向往,為此,幼兒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將一些與星空有關的影視劇照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幼兒以這些照片為基礎展開想象,幫助幼兒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完整的“星空”情境,這樣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就有章可循。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將這些劇照進行適當修改,作為幼兒美術活動素材上傳到幼兒園的美術活動資源庫?;谛畔⒓夹g的教學資源庫可縮短幼兒教師的備課時間,讓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幼兒、挖掘生活中的活動資源上,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4.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幼兒感知能力
幼兒美術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是幼兒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幼兒對繪畫對象的內涵與外延的認識、理解,并能將這種認識與理解轉化成美術作品,這就是感知能力。在傳統(tǒng)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不被重視,部分幼兒教師認為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難度較大,很難在短期內見到成效。而要實現幼兒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以幼兒良好的感知能力為基礎,因此,幼兒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借助信息技術等輔助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剖析美術作品的內在元素,感受元素之間的聯系,并結合自己的認知去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自己的感知去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以驗證自己的感知,并在驗證的同時實現對感知能力的再一次培養(yǎng)、提升。
例如,在以“季節(jié)”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為引導幼兒對季節(jié)形成良好的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美術活動打牢基礎,幼兒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將各個季節(jié)的標志性植物以及這些植物的個性化特征一同展示出來,讓幼兒對各個季節(jié)不同的植物有全面的認識。為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幼兒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將自己感悟到的內容簡單描述出來,然后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多媒體上展示的植物外形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好地鍛煉了幼兒的感知能力,讓幼兒在面對陌生事物的時候有了思考與認知的角度、方法,這對于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作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還可以呈現給幼兒動態(tài)的藝術作品,讓幼兒在欣賞圖畫和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獲得視覺上的體驗和滿足,激發(fā)自身創(chuàng)造美的主動性和愿望,并根據所提供的畫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興趣以創(chuàng)作的方式表達自身的體會和情感。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全社會都開始重視幼兒園教育,并對各種幼兒園教育活動提出了全新的、高標準要求。作為幼兒園最重要的教育內容,美術教學活動要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作能力等為教學目標。為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幼兒教師可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優(yōu)化美術教學形式,明確美術教學目標,讓幼兒在信息化的助力下,展翅高飛于多彩的美術世界,描繪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1]賈舒雅.幼兒美術活動中生活化模式的運用[J].兒童與健康,2021(04).
[2]楊絢雅.淺談幼兒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
[3]王婷婷.淺談信息技術在繪畫活動中的應用[J].家教世界,2020(26).
[4]詹圓.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嘗試[J].蘇州大學學報,2002(03).
[5]王冰倩.開展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20(16).
[6]匡明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下幼兒美術教育的優(yōu)化策略[J].早期教育,2020(01).
[7]尹燕玲.電子白板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策略探析[J].成才, 2019(12).
[8]賴馨.多媒體技術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9(20).
[9]許小菁.多重信息技術演示提升幼兒美術活動實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
[10]全秀春.信息技術與幼兒美術活動的深度融合———以中班美工活動“美味的漢堡”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8(05).
[11]張?zhí)镬o.多媒體課件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合理運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8(05).
[12]金巧靈.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 2018(06).
T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
Wang Yan
(Jingning No.1 Kindergarten,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3400, China)
Abstract: Ar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ldren to expres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ldrens art teaching can concentrate childrens attention, improve childrens thinking ability, expand art activity resources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art activities. Therefore, in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preschool teachers can actively carry out art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ivate childrens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things, and build a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so as to improve childrens art expression skills and promote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education;artactivitie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ncept; effect;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