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亮
【摘要】學習力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能力,是拓展其他能力的基礎.教師可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教學做合一,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另外一方面指導他們參與實踐,增強興趣、提升能力,進而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學習
物理學習與實驗密不可分,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體驗實驗的機會:一是要利用好課本實驗,二是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生活小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多給學生自主動手的機會.在實驗中教師經常需要處理的問題有:創(chuàng)設怎樣的實驗;需要什么樣的器材;在哪兒做實驗比較方便;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合作伙伴;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如何評價實驗的過程等.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不可包攬,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教師給予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機會越多,實驗的效用就好,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得到切實的發(fā)展.一言以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做"當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1實驗教學以“學"為設計基礎,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自主地探究物理的奧秘.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獲得能力的增長.教師不能越姐代庖,直接給學生展示解決的路徑,而是要以"學"為設計基礎,讓學生通過自主創(chuàng)設實驗,通過教師的點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浮力》這一章節(jié).以"學"為設計基礎,讓學生畫出在坡面上的水杯內漂浮的乒乓球的浮力方向,部分學生想當然地畫成了與坡面垂直.教師就讓他們做實驗來驗證是不是跟他們想象的一樣.學生想到先在水平的桌面上觀察浮力的方向,再移到坡面上看浮力的方向有沒有改變.學生先是將細線的一端用塑料膠布固定在乒乓球上,再將另外一段固定在一個水杯的底端.接著他們往杯里裝滿水,如圖1所示,他們看到了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當他們在杯子底下添加一個木塊的時候,如圖2所示,他們看到浮力的方向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這個實驗就是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自己開展的實驗,這個實驗的自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學生是自己選擇實驗器材的,教師沒有做硬性的要求,他們需要什么就直接選擇什么.其次學生是自己選擇實驗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他們可以想好了再做,也可以邊做邊改.最后由實驗的現象得出怎樣的結論,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可以不一樣,比如有學生直接認定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只要做一個判斷就可以,有學生是由重力的方向來推斷浮力方向的.
教師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學生就能自由地實驗,他們會在自主動手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動手進行物理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學"的能力,也就是說,不是等著教師給予結論,而是地"學",自主的體驗,再自主地得出結論.
2實驗教學以“做"為中心推開,讓學生聚焦集體智能
開展小組合作是"教學做合一"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合作能讓他們彼此分享經驗,進而更好地推進"做"的發(fā)展.對學生來說,實驗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任務,它需要學生開展多方面的工作,既需要準備實驗的器材,又需要設計實驗的過程,還需要解決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如果讓一個人單獨完成,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選擇在實驗中合作,既能充分展現他們的自主能力,也能聚焦他們的智慧,優(yōu)化"做"的過程.
例如《浮力》這一章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這樣的實驗,即,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深度是否有關.實驗開始前,小組里的每個人,先是寫上自己認為需要的器材以及相關的實驗步驟.接著,他們將寫出來的內容拿出來討論,選擇最佳的實驗方案.一學生開始選擇的實驗器材是彈簧秤,水杯,還有一個小鐵塊.后來經過小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既然浮力的公式是與體積有關的,最好將水杯改成標有刻度的量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大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實驗器材的更改,每個組員自主地發(fā)表觀點,小組長再讓每個組員將實驗中關鍵的步驟以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次實驗的成功進行其實就是大家在"學"的基礎上"做"出來的.就是學生經過討論之后,展示圖與最后一幅圖,但是省去了中間的圖.討論中,他們抓住原先話題中的關鍵詞"深度".他們認為不需要對每一個深度都進行量,但是可以測量出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圖如選取"剛沒人水面后"、"在水面中"和"在杯子的底部"這三種深度進行測量.有了之前的這些合作,每個人進行具體的"做"就顯得比較簡單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做實驗的機會,給學生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以"做"為中心的活動.實驗為合作創(chuàng)設了條件,合作也推進了"做".實驗對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也發(fā)展了他們"做"的能力.
3 實驗教學以“合"為實踐訴求: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
"教學做合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挖掘學生在學習上的潛力,進而為他們的后續(xù)發(fā)展作鋪墊.開創(chuàng)自主評價能實現以"合"為實踐訴求.大多時候教師喜歡將"教、學、做"的評價權收歸己有,即,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學與做得好與差由教師說了算.其實教師可以將評價的權利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評價.從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可以發(fā)現學生做與學中更多的優(yōu)點,也有可能發(fā)現自己教學中原本疏忽的問題,進而更好地認識并指導學生,從而促進"教學做合一".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將自主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以激發(fā)他們在實驗上的潛力.
還以《浮力》這一章節(jié)為例,教師讓學生自主建構實驗,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首先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進行合理的猜想,進而再對這些因素逐個的進行驗證.一學生先是認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重力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在做完實驗之后,她認為自己之前的猜想是正確的,它們基本都在實驗中獲得了證明.但是她通過自主動手實驗,發(fā)現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沒的深度也有關.她認為自己的思考還不夠全面,需要更多的接觸生活.又一學生認為自己僅僅是在做實驗,其實在做實驗的時候缺乏深度的思考.她舉出這樣的例子,在初次實驗之后,教師指出實驗時燒杯中的水要"適量",但她原本并不知道這個"適量"怎樣把握.她再次實驗才發(fā)現,"適量"就是要能測出物體排開液體最大的體積,同時這個物體又沒有接觸到容器的底部.以上兩個學生都通過及時并積極地進行自我評價,進一步地認識到自己在學與做上的局限性,并挖掘出自身更大的潛力.顯然地,自主的評價能促進學生全方位地發(fā)揮實驗的價值,也讓"教學做合一"上了新的臺階.
4結語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貫徹的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因此教師要把物理實驗真真實實地引入到課堂中,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實驗的重要性,教師可秉持"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最大程度地釋放他們的潛能.也就是說,學生在自主參與實驗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進而促進教、學、做這三者的融合.陶行知先生說,最好的教育,要讓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因此也可以這樣說,最好的實驗,要讓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
參考文獻:
[1]支浩"教學做合讓學生成為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的主人[J]名師在線.2019(09).
[2]王雪剛"教學做合思想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