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通過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文中簡稱“本?!保╅_展系列捐書活動,針對接收到的本校舊教材、中小學舊教材、普通圖書、少兒讀物、期刊等不同類別,匹配不同的捐書循環(huán)利用途徑,從而全面提升本校師生捐贈圖書的循環(huán)利用率,既推進“綠色校園”建設,又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圖書捐贈;循環(huán)利用;綠色校園;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
圖書捐贈工作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圖書館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捐贈圖書可以豐富館藏資源,增加圖書品種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圖書捐贈工作可以促進高校圖書館和圖書捐贈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很多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始重視并開展圖書捐贈工作,但捐贈圖書的循環(huán)利用率普遍較低。
本校圖書館往年接收的捐贈圖書,僅用于補充館藏紙質資源建設。由于符合館藏要求的捐贈圖書較少,大部分捐贈圖書未得到流通利用,如期刊、復本過多的本校舊教材、不符合大學生閱讀層次的中小學舊教材和少兒讀物等,捐贈圖書整體循環(huán)利用率較低。因此,為了讓“未入館藏的捐贈圖書”得到充分循環(huán)利用,找到循環(huán)利用的新途徑,力爭物盡其用,是提升本校師生捐贈圖書循環(huán)利用率的主要攻關方向。
一、提升校內循環(huán)利用率,推進“綠色校園”建設
1.捐贈的本校舊教材,供本校學生免費領用
國內已經有部分高校試行教材循環(huán)利用制度,如福建師范大學設立“綠色書庫”;同濟大學針對貧困生推行“教材循環(huán)計劃”。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副院長陳學希提出,節(jié)約型社會建設,呼喚全國推廣教材循環(huán)利用。然而,國內教材的循環(huán)使用沒有作為一種制度統(tǒng)一實行,還只能以自愿為原則,加以提倡。國內高校教材的循環(huán)利用在目前只能處于自發(fā)的、示范性的、個人行為的階段,尚未形成一種制度和社會風尚,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
本校圖書館往年接收到的學生捐書中,存在大量的舊教材,且復本較多。為符合館藏要求,每種舊教材最多納入館藏3-5冊復本,多數復本并未進入流通利用。為了讓這類捐贈圖書可以得到充分循環(huán)利用,考慮組織低年級學生免費領用高年級學生捐贈的舊教材,以期逐步在校園內形成“教材循環(huán)利用模式”。
在本校捐贈舊教材循環(huán)利用過程中,圖書館先通過與學工處溝通,請各系輔導員以班會形式對本班學生宣傳“綠色校園”和“教材循環(huán)利用”的環(huán)保意識,鼓勵全校學生在自愿原則基礎上捐出閑置的舊教材。在校團委的協(xié)助下,由本校圖書館指導學生社團招募和組建學生志愿者隊伍,專門負責上門收書,以及蓋捐書章、登記《捐書情況匯總表》和《捐書總目》等工作。志愿者隊伍由圖書館老師組織培訓相關圖書知識,如ISBN號、ISSN號、題名頁、版權頁、書脊、書口等概念。
上門服務范圍全面覆蓋每一間學生宿舍和教職工辦公室,爭取為廣大師生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捐書便利,針對性解決往年因個人搬書來館費勁等有礙師生捐書意愿的痛點,從而使募集到的圖書數量顯著提升,約是改進之前的3倍。
志愿者們將捐贈圖書集中運送至圖書館進行分類整理,區(qū)分出本校舊教材、普通圖書、少兒讀物、期刊等,分別制作《不同類別捐書目錄》,并專門針對“本校舊教材”按照公共課、專業(yè)課、所屬院系等角度進行二次細分,制作《捐贈舊教材總目》,匯總所有捐贈舊教材的“正題名”“責任者”“ISBN號”“出版年份”等,可知悉全部捐贈教材的種類,以及冊數。在本校定期征訂新學期教材之前,圖書館通過與教務處溝通,及時獲得新學期的《征訂教材總目》,將此文件與《捐贈舊教材總目》進行比對后,查出“可沿用教材”有哪些,即可制作《可供學生循環(huán)利用的捐贈舊教材目錄》。由于“免費領用”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校內學生自發(fā)形成的“二手教材交易市場”,為了維護公益性質,防止出現免費領取捐贈舊教材后進行轉手倒賣的現象,需要加強對領取現場的監(jiān)管力度,監(jiān)管措施有三:
一是在領取時提醒學生圖書捐贈活動的公益性質,請勿倒賣。
二是加強檢查每本捐贈舊教材必須蓋有捐書章,讓準備私下購買二手教材的學生能夠識別捐贈圖書和倒賣行為。
三是注意核查學生信息,要求學生憑學生證和《本專業(yè)教材征訂目錄》只領取所需教材,不可額外領取其他專業(yè)非所需教材,從源頭上避免多領教材出現倒賣現象。
“捐贈舊教材循環(huán)利用活動”由本校圖書館發(fā)起,邀請低年級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免費領用高年級學生捐贈的舊教材。在“圖書捐贈活動”中捐書數量多的學生,可以優(yōu)先挑選和領取捐贈舊教材,鼓勵學生群體積極捐出閑置的舊教材,使他們在為“綠色校園”添磚加瓦的同時享受到“綠色校園”的建設成果。未來,這些捐贈舊教材被低年級學生使用完畢,仍可以被二次捐贈,“可沿用教材”將進入下一輪免費領用,以期在本校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納入本校圖書館收藏的捐書,供本校師生讀者循環(huán)使用
為積極配合國家對“有害出版物”的監(jiān)管要求,本校圖書館對境外及港澳臺出版物、各單位內部資料等非正式出版物進行甄別和剔除,暫時閉架存放。再根據本校圖書館藏書要求,將捐贈圖書中的少兒讀物、期刊分別剔除后單獨存放。其余符合大學生閱讀層次的普通圖書,由本校圖書館通過對其內容質量、出版社、出版年份、復本數量、污損程度等進行綜合考量后,篩選出適合納入本校圖書館館藏的捐贈圖書,經過編目加工環(huán)節(jié)后進入流通,可供本校師生讀者循環(huán)使用。
二、轉贈周邊單位,共建“綠色校園”
本校圖書館通過與周邊幼兒園、小學、老年大學等單位溝通,得知這些單位確實有加強紙質資源建設的迫切需要。由于高校圖書館多數位于城鄉(xiāng)結合的市郊區(qū)域,周邊幼兒園、小學、老年大學等普遍缺乏資金投入開展紙質資源建設。本校圖書館舉辦“捐贈圖書轉贈校外系列活動”,受到周邊單位的衷心感謝和積極響應。
1.捐贈的少兒讀物,轉贈幼兒園或小學循環(huán)使用
在本校師生捐贈少兒讀物中,有一部分是圖片較多的繪本,比較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另一部分是文字較多的課外書,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因此,少兒讀物循環(huán)利用途徑,將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繪本轉贈周邊幼兒園,課外書轉贈周邊小學。這些本校師生捐贈的少兒讀物被轉贈到周邊幼兒園和小學后,將被妥善擺放在校園內的“圖書角”或“閱覽室”,可供全校歷屆學生循環(huán)使用。
為了豐富“圖書轉贈活動”,本校圖書館專門邀請捐贈少兒讀物的教職工到幼兒園參加活動,除出席轉贈儀式獲授“愛心捐贈證書”之外,這些教職工還將模擬“親子閱讀”的方式在現場一對一陪伴幼兒園的孩子們閱讀繪本,從捐贈圖書升華至捐贈陪伴、捐贈知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校教職工在“圖書轉贈活動”中的親和表現,為幼兒園的孩子們帶去了滿滿的愛心和溫暖。
同時,由本校圖書館指導的社團負責組織學生志愿者,攜帶本校師生捐贈的少兒讀物課外書,到周邊小學舉辦“圖書轉贈活動”。
為了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大學生志愿者們以“趣味閱讀”的方式帶著小學生們做游戲,如猜書名、朗讀接龍等,現場氣氛活躍,歡聲笑語不斷。小學生們在大學生的幫助下,在玩樂中學習認字,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表達交流能力。
2.捐贈的期刊,轉贈老年大學循環(huán)使用
在本校師生捐贈的期刊中,有涵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各類出版物,如《中國共青團》《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閩都文化》《藝術與財富》《中國美術館》《中國婦幼保健》《中國醫(yī)療保險》《哲學動態(tài)》《新華文摘》《書法》《鐵軍》《船政》《中外煙酒茶》《魅力時尚秀》等等,十分適合老年大學里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的老年學生。這些本校師生捐贈的期刊被轉贈到周邊老年大學后,將被妥善擺放在校園內的“圖書角”或“閱覽室”,供學校歷屆學生循環(huán)使用。
本校圖書館指導的社團負責組織學生志愿者,攜帶本校師生捐贈的雜志到周邊老年大學舉辦“圖書轉贈活動”。為了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們讓老人們享受一對一“聽讀”服務:老年學生可自選想看的書籍,聽青年大學生代為誦讀書籍內容。同時,青年志愿者會與老年學生閑聊新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或教他們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App。如此一來,既為老年人緩解了“老花眼閱讀不便”“跟不上時代潮流”的難題,又為他們送去了溫暖和陪伴。
三、轉贈留守兒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本校圖書館通過與校團委溝通,決定搭乘寒暑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之便,請校團委學生干部攜帶本校師生捐贈的中小學舊教材,代為轉贈給部分貧困鄉(xiāng)村的留守兒童。讓“沉睡”在師生家中的中小學舊教材重新發(fā)揮余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四、提升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能力
本校圖書館配合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宣揚“綠色校園”的環(huán)保意識,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圖書捐贈活動,并主動為捐書意愿、捐書行為提供便利服務。針對接收到的本校舊教材、普通圖書、中小學舊教材、少兒讀物、期刊等不同類別的捐書,匹配不同的捐書循環(huán)利用途徑,從而全面提升本校師生捐贈圖書的循環(huán)利用率,既在推進本?!熬G色校園”建設的同時帶動周邊學校共建“綠色校園”,又切實提升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能力。
在圖書轉贈活動中,本校圖書館積極與周邊幼兒園、小學、老年大學等單位組織共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本校大學生為少年兒童群體和老年群體提供“伴讀”“聽讀”等志愿服務,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強化終身教育。本校圖書館積極服務社會,促進資源共享、陣地共用、活動共建,不斷擴大影響力,帶動周邊單位共同發(fā)展。
在參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中,本校圖書館額外提供可捐贈的中小學舊教材,豐富“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找準鄉(xiāng)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的切入點、結合點、發(fā)力點,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攜帶師生捐贈圖書外出前,先由本校圖書館制作《轉贈目錄》,登記圖書信息包含正題名、責任者、ISBN號、ISSN號、定價等,確保自本校流出的轉贈圖書中沒有“有害出版物”,以維護本校圖書館良好的社會形象。
本?!笆奈濉笔聵I(yè)發(fā)展規(guī)劃,也提出了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目標。圖書館積極配合學校發(fā)展目標,結合自身業(yè)務范圍與社會實際需求,開展“圖書捐贈系列活動”,以期孵化一批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通過不斷了解社會實際需求和開辟新渠道,爭取提升志愿服務項目整體質量。本校圖書館作為系列活動牽頭人,主動將學校各個相關部門連接起來通力合作,提高了圖書館在本校各部門中的影響力,為提升高校圖書館地位與形象,做出了榜樣。
參考文獻:
[1]官文娟.閩江學院圖書館圖書捐贈工作的實踐探索[J].福建圖書館學刊,2021
[2]弓 箭,謝曉玲,崔 雷.高校圖書館建立捐書室開展教材循環(huán)利用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
[3]林幗貞.贈書的質量控制及其科學管理[J].圖書館界,2006
[4]劉光宏.論贈書質量的引導與控制[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7
[5]嚴美麗.高校圖書館捐書工作芻議[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5
[6]王麗君.淺議圖書館對捐贈圖書的管理和利用[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2
[7]寇建軍.加強贈書管理手段 做好贈書接受工作[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7
[8]劉海萍.試談高校圖書館對捐贈圖書的管理與利用[J].圖書館,1997
(作者單位: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