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飛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隨著教改浪潮的推進,導學案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普及。秉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將“三維目標”作為落腳點,導學案的出現讓教師更有效且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在當下生物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繁多,通過導學案進行課程導入,將學習目標、基本要求、拓展要求等一一羅列出來,能極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導學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8-0101-04
The application of guided study plan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ENG Yafei (Dalu Middle School,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wave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study guide program has been widely populariz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nd taking "three-dimensional goals" as the foothold, the appearance of the study guide plan allows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in a more effective and targeted manner. In the current biology teaching process, due to the many knowledge points involved in the textbook,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guide plan, and listing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basic requirements, expansion requirements, etc.,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Keywords】Biolog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Guidance plan; Application
在教課改的大力推行過程中,導學案教學順利融入了當下的初中生物課堂。據調查顯示,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下的生物課堂,課前進行導學案輔助教學的新型課堂所取得的教學成果更加顯著。在新時代下,教學思路也應該革新,對每個初中生物教學者而言,在現有基礎上更科學合理地使用導學案是工作重心之一。導學案教學模式既順應了教改的新思想,也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導學案融入教學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不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學會學習、合作創(chuàng)新等能力,也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初中生物教學中導學案應用的意義
(1)調整學生的狀態(tài)
學生在面對眾多的生物知識點時,難免在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導學案進行應用,教材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會以更直觀、形象的形式出現,不僅方便學生記憶,還會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效率。同時,導學案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自主地完成學習,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探索和研究,這樣學生記憶知識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除此之外,通過導學案開展生物教學,可以更好地輔助生物教學課堂的有效開展,使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教材中的表面內容,還可以對教學內容的本質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保持更加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去探索生物教材中蘊含的知識和奧秘,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2)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都是被動地進行學習的,從長年的實踐可以看出教學效果并不顯著。而導學案教學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其局限性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對導學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掌握,然后設計出相應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研究和探討,從而學習其中蘊含的生物知識。該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不需要學生像以往一樣對知識點還沒有理解透徹,就一味地死記硬背,不僅學習效率低下,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感。該教學模式主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讓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在課堂中學生是完全占據主導地位的,在自主學習中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會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并且在多次的探索實踐中會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無論是對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生物知識,還是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3)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初中是學生剛剛接觸生物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生物基礎知識,學生能否在中學打下堅實的生物基礎,將會在日后影響學生對生物的更深層次的學習。由此可見,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導學案進行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遠比單純地掌握一些生物知識要好得多。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全面提高,也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提高整體課堂的教學效果意義重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在掌握生物知識方面會更加輕松,班級中學困生的數量會大大降低,整體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2.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導學案應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對導學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守主體性原則。這里的主體性原則是指任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設計上,其一要注重與教材內容的有效結合;其二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同時在選擇教學形式上最好采用初中生普遍感興趣的形式,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初中生的參與積極性,才能打造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物課堂;其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要主動把課堂的主導地位交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以及積極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以及身心健康發(fā)展非常有益。
(2)探究性原則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對導學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遵循探究性原則。該原則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在對導學案進行應用時,在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進行設計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重,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開展生物教學,以此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在導學案的應用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疑點,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發(fā)現疑點,并對問題提出質疑,進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探究的形式讓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思維,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幫助。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在理解和記憶知識時效果會更加顯著。
(3)層次化原則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對導學案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遵循以上兩個原則之外,還應該遵循層次化原則。該原則主要是讓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教師在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進行設計時,其一要先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進行正確的了解。其二要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且在教學形式的設計中不可只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千篇一律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學習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那么針對班級中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化,尤其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對學習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提供難度較小的學習任務,學生會在學習中慢慢找到自信。而針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提供難度較大的題目,便于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班級學生共同成長。
3.初中生物教學導學案的內容問題
(1)設計不合理且內容單一
部分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設計的內容形式單一,僅僅將教材內容一字一句地抄寫到導學案上。舉個例子:在對蘇教版初中生物教材里的“生物和生物圈”這一專題進行教學時,教師僅給出幾個非常簡單的導入問題:“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生物圈微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是什么”等。對于這些問題,首先,在教材上有完整的內容進行專項詮釋,學生在回答這種問題時,僅需要將課本上的內容一字不變地抄寫一遍。難道導學案設計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書法功底嗎?顯然不是,教學案若這樣設計,內容臃腫,降低課堂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對內容的設計僅以問答題呈現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一個問題后,隨之而來的還是同種類型的問題,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視覺疲勞,對導學案有抗拒心理。
(2)教學主旨不明確
導學案需要讓學生在完成后了解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以及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但在部分教師的導學案中看不到這些,導學案設計得極為空洞無用,偏離教學主題。舉個例子:在對蘇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生物與細胞”進行教學時,部分教師竟自作主張地用顯微鏡結構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導學案設計。在教材中本專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制作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結構,顯然導學案要針對實驗步驟與顯微鏡的使用方式來展開設計。
(3)缺乏創(chuàng)新
雖然部分教師已經在導學案中融入了思維導圖元素,讓學生總結歸納后進行思維導圖的補充,但絕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導學案,并沒有做出創(chuàng)新。因教材內容隨教改不斷改變,所以在傳統(tǒng)導學案的應用過程中,也存在知識點在教材內無法找尋的現象。導學案與教改下的新教材脫軌,大大降低了導學案模式的教學效果。
4.初中生物教學導學案應用策略
(1)優(yōu)化導學案模式,加以創(chuàng)新
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加到導學案中。舉個例子:在對“生物的分類”進行教學時,相較于以往直接給出集合名稱讓學生填寫內容,教師可以先制作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將教材重點知識羅列出來,教師總結后填寫到思維導圖中。將這張標準的思維導圖備份好,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思維導圖中易混淆的知識點,將其涂抹擦掉留出空白部分供學生填寫。設計好思維導圖后,還需要將導學案的內容多元化,不能僅以一種問題方式讓學生填寫。在設計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內容設置要從易到難。首先可以安排幾道選擇題,其次布置填空題,最后布置問答題。在多種題型的配合下,構成一套完整的導學案。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他們會更加積極地預習教材內容,去找尋問題的答案,并經過自主歸納后完成導學案。這樣,導學案的設計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達到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也要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問題變化后,能根據問題調整自己的思路,有觸類旁通的能力。當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后,教師便又可對導學案的設計內容進行革新,基礎知識適當減少,多設置一些需要理解推理進行總結歸納才能得出答案的內容。
(2)問題情景化設計導學案
在導學案設計前,教師需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設計。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處在第二高峰期,另外也是性成熟的開始,這個階段的認知能力發(fā)展迅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對學習上的問題,相較于小學階段他們更樂于鉆研,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也逐漸從畏懼變?yōu)楹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能夠自主地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教師在對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利用導學案在他們的求知心理畫上若干個問號,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另外,問題的設計也需要教師控制難度,太難會讓學生喪失自信心,太簡單亦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經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未知問題的興趣,往往在于他們相信自己能將問題解決。形象地說,教師用導學案在學生的腦海中畫上一個問號,但這個問號又不能畫得太大,需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通過探索消除這個問號。
(3)貼近生活設計導學案
生物是自然科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制作導學案時,需要貼近生活,消除課堂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以這種方式讓學生消除心中的芥蒂,釋放心理壓力,讓學生在親切的課堂中以自然為基礎學習生物。舉個例子:光合作用的抽象概念對學生而言是晦澀難懂的,教師需要適當減少導學案中需要學生進行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問答題,可以將課本內貼近生活的例子挑選出來。如針對“卷心白菜外面的葉子是綠的,里面的是黃白色的”這一現象讓學生進行探究;針對“農民伯伯為什么要用大棚技術進行農作物種植”亦可作為導學案的內容。相較于以往枯燥的概念知識,貼近生活的案例中的生物現象,學生更愿意探索。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更高,放下心理壓力后,學生的思維能更加活躍,利于課堂知識點輸出。
(4)合理運用多媒體資源
傳統(tǒng)生物課堂板書式教學較為枯燥,教師常常照本宣科,機械地向學生講述教材內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效率極低,課堂氛圍較差,課堂中學生極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科學運用多媒體資源,在預習階段,鼓勵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相關資料,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究,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初步認識。另外,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白板帶領學生一起預習并填寫導學案內容。同時,在講到導學案的重要教學知識點時,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生物知識點的介紹視頻,在多元化的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升,也促進了導學案與課堂的完整融合。智慧課堂的實現,亦彰顯了導學案在初中生物教學應用過程中的優(yōu)越性。
(5)導學案與實驗相結合
導學案僅包含教材內的基礎內容,是不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師可以另外單獨設置實驗導學案,于導學案中針對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引導學生開展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僅掌握理論知識而不動手實踐也是不行的。生物實驗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在完成試驗后,學生不僅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也會產生成就感。比如,設計光合作用的導學案時,除了設計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設計光合作用的實驗導學案。在導學案中,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懂得如何開展實驗以及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另外教師也要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實驗要用的相關器材,因為生物實驗較為復雜,科學性極高,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導學案,并著重強調實驗中的易錯步驟。
(6)導學案中加入小組合作元素
合作學習在當下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非常常見,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組,讓學生在協(xié)同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在討論中互相答疑。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也要加入小組合作元素,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舉個例子:因班級內每個學生的生物基礎不同,教師可以選取2-4人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經過探討共同完成一份導學案。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針對小組設計的導學案,教師可以適當提高導學案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激烈探討,仔細翻閱教材后群策群力得出正確答案。另外,在導學案中可以將最后一項設置為:在小組內討論你覺得本節(jié)生物課內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問題的設定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探索欲,還能讓學生總結歸納,找出他們心中最重要的部分。還需要注意的是,因部分學生較為靦腆,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敢述說,因此在導學案的小組探討部分可再添加一項:組內個人產出成果,用這種方式讓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在探討中積極思考。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再對每個小組的產出進行總結,找出學生的疑難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將教學效率最大化。
(7)設置課外拓展思考
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除了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也要注重課外環(huán)節(jié)的拓展練習。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檢測學生對課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仍然以光合作用的實驗為例,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觀察活動。通過與課上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進一步鞏固學生所習得的生物知識。
5.結語
綜合所述,導學案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教師通過秉持可視化、問題化、方法化、層次遞進化原則,科學有針對性地設計生物導學案,不僅能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明梅.導學案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盧艷平.淺談導學案教學在農村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7).
[3]陳世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06).
[4]李永華.導學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中),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