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文化教學和素質教育的同步發(fā)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為此,教師要針對德育滲透的策略展開深入分析,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審察課題,滲透德育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具體的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在題目中抓住題眼來展開全面深刻的閱讀,在閱讀的同時滲透德育,這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每篇課文都有一個題眼,這個題眼基本就能夠體現(xiàn)文章的主旨以及思想內涵等,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先讓學生明確這個題眼,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閱讀學習和德育滲透十分重要。
例如,在教學《祖國呀,我親愛的祖國》這一課時,很明顯本篇課文的題眼就是“祖國”,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各個階段都要引導其圍繞祖國去展開思考和分析,從文章中的各個片段去感受祖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并且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詩精選了一組組意象,描述了中國過去的貧窮和人民千百年來的夢想與苦難,亦展現(xiàn)了中國讓人振奮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發(fā)了作者自己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無限期盼和獻身決心。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采取分段閱讀和分析的方式,體會每一段中作者描繪的場景以及背后的情感內涵,讓祖國從貧窮到富強的種種片段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1]。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德育自然地滲透其中,讓學生每閱讀完一段之后都談談自己的感受,理解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
二、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德育
教師在滲透德育時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用環(huán)境和氛圍來影響學生,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的教學活動中,這能夠最大化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受到德育的積極影響和良好熏陶。為了保證德育的滲透效果,教師對于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的選擇要靈活,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可以融入其他一些教學手段。
還是以《祖國呀,我親愛的祖國》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分段的形式,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片段展開分析。以文中第一、二節(jié)為例,這兩節(jié)氣氛比較沉郁、凝重,充滿了對祖國災難歷史、嚴峻現(xiàn)實的哀痛。因此,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祖國貧窮時侯的一些影視片段或者記錄視頻,讓學生能夠結合影片對這兩節(jié)展開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吸收,通過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對德育內涵有全面而深刻的感受[2]。學生可以結合這些多樣化的素材來了解祖國的歷史,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將來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報效祖國,促使學生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三、品析語言,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慎重編寫而成的,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統(tǒng)一,這對于閱讀教學的開展和德育的滲透都有重要的影響。作者的思想感情總是蘊含在文章的語言文字中,學生能夠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學生能夠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去體會深層內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刻品析語言,將德育滲透于語言文字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中,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賞析來陶冶情操,感受情感,提升能力。
在《祖國呀,我親愛的祖國》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找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語言,結合對文本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的理解,對這段語言展開深刻的分析。如“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yǎng)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來品析這段語言,從語言的表面滲透到深層,體會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展開分析,促進文化教學和素質教育的同步開展,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的良好熏陶,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努爾比亞·買提尼牙孜.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小品文選刊(下),2019(12):1.
[2]凌四強.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