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群
摘要:以談“蔥”色變之生活中常見的鹽CuSO4的教學為例,圍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任務驅動形式,基于真實生活情境,通過“辨鹽、識鹽、探鹽、用鹽”的教學主線,進行實驗探究,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習得對化學知識新的認識,實現(xiàn)初中學生應有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和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9x-0062-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9x.017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處于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期,社會責任感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倫理基礎,又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十分重視,多次做了新的、深刻的闡述,全面開啟了立德樹人教育新篇章。教育部啟動“立德樹人”工程,并出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以期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應以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旨,立足于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充分發(fā)揮化學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倡導真實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重視開展“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1]
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5個方面中,重視“科學探究”有利于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特有的學科觀念和思想方法,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體現(xiàn)出化學學習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2]本文以談“蔥”色變之生活中常見的鹽CuSO4”為例,探討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以任務驅動,通過科學探究,建構、運用并完善對鹽的認識,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內容分析
“生活中常見的鹽”位于人教版初中化學九下第11單元課題1。硫酸銅是初中學生經(jīng)常接觸到的一種鹽,教材雖然沒有用專門章節(jié)來進行全面的描述,然而卻是中考的高頻物質。基于此,本節(jié)內容將教材進行重整,以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菜市場中的掉色蔥,將學生的目光從實驗室的瓶瓶罐罐轉移到真實的農業(yè)生產與生活。
基于內容分析,結合具體學情,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實驗觀察與硫酸銅相關的反應,掌握鹽的通性;(2)通過對鹽的通性應用和完善,對生活和生產中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解釋,提高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高階思維能力;(3)通過了解CuSO4的用途,正確看待化學,培育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設計
為達成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設計“辨鹽、識鹽、探鹽、用鹽”四大學習任務,用真實的情境、完整的問題貫穿教學過程,具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1.導入:辨鹽——來自菜市場的聲音
[情境1]貴州、云南等地市場“掉色蔥”(閱讀材料并觀看視頻)。
[問題1]從材料和視頻中,你品出了哪些“化學味”?
[學生]該物質能溶于水,是藍色的。
[問題2]這藍得發(fā)光的物質是什么呢?
[學生]跟硫酸銅顏色相似,我猜是硫酸銅。
[過渡]遇到未知物質,我們可以知識遷移,建構模型,大膽猜測,小心驗證。這思路是對的,值得表揚。硫酸銅出現(xiàn)在食品上,這現(xiàn)象正常嗎?原因又是什么?讓我們繼續(xù)探討。
設計意圖:通過“掉色蔥”相關視頻及文字材料引入餐桌上的化學,導入生活中常見的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任務一:識鹽——建模辨析物質
[情境2]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顏色的物質。請同學們在教材里找一找,有哪些反應中涉及顏色的變化?
[問題3]教材中多次提到的藍色物質CuSO4屬于哪一類物質?
[學生]它是化合物,跟酸或堿都不一樣,應該是另一類物質。
[小結]它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
[問題4]它為什么可以使蔬菜變藍?
[實驗]加熱硫酸銅,冷卻后滴加幾滴水,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
[生]模型建構——利用硫酸銅的顏色變化來檢驗物質中是否含有水。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驗驗證“藍”的由來,分析蔥變色的實質,聯(lián)系農業(yè)生產的實際,從物質分類與模型建構的角度促使學生深度思考,關注民生,關注知識,真正發(fā)展高階思維。
3.任務二:探鹽——紅、藍、白顯特征
[情境3]視頻“黑與白”。
[問題3]以上視頻材料中均涉及金屬的置換反應,請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學生]Cu+ 2AgNO3=Cu(NO3)2+2Ag
Zn+ Pb(NO3)2= Zn(NO3)2+ Pb
[問題4]如果硫酸銅溶液和活潑金屬單質反應,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
[實驗]將打磨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觀察、記錄現(xiàn)象,并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生]硫酸銅溶液與活潑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有紅色固體析出。
2Al+ 3CuSO4= 3Cu+ Al2(SO4)3
[小結]可溶性鹽與金屬單質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單質。
[過渡]除了與活潑金屬單質反應,這種藍色溶液還可以跟哪些物質發(fā)生奇妙的顏色變化呢?
[實驗]分別將NaOH溶液和BaCl2溶液滴入硫酸銅溶液,觀察、記錄現(xiàn)象,并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生]分別有藍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生成。
CuS04+ 2NaOH—Na2S04+ Cu(OH)2↑
CuS04+ BaCl2= CuCl2+ BaSO4 ↓
[小結]鹽+堿→新鹽+新堿;鹽+鹽→新鹽+新鹽。
[情境4]硫酸鋇是一種造影劑,用于消化道檢查的鋇餐是藥用硫酸鋇(即硫酸鋇的懸濁液),因為它不溶于水和脂質,所以不會被胃腸道黏膜吸收,因此對人基本無毒性。鋇離子屬于重金屬離子,對人體危害很大。若錯把氯化鋇等可溶性鋇鹽當做硫酸鋇使用,可以怎么解毒?
[學生]結合剛剛所學鹽的化學性質,可以用可溶性硫酸鹽來解毒。硫酸根離子可和鋇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從而解除危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驗探究硫酸銅的化學性質,從硫酸銅的藍色出發(fā),通過顏色變化辨別物質反應的本質,有紅色固體析出是與金屬單質發(fā)生置換反應,藍色沉淀和白色沉淀則分別是與堿、與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讓學生體驗物質化學性質的模型建構與運用過程,感受化學服務人類生產生活的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果。
4.任務三:用鹽——批判思辨潤德育
[問題5]為什么要在蔥上灑硫酸銅?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鹽?說說你的思考。
[學生]硫酸銅做農藥,能滅蟲害,使農業(yè)增產,而且它有顏色,易于辨識,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傷害。
[學生]硫酸銅常用于游泳池消毒或與石灰配制成波爾多液殺菌,因為銅離子是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殺死細菌。
[學生]硫酸銅經(jīng)常被用于植物標本的護色。很多商家用藍礬來處理大蔥,這樣可以保持大蔥的新鮮度。
[學生]銅是人體需要的金屬元素,“過量攝入”也會有害健康。蔬菜上殘留過量波爾多液對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臟系統(tǒng)會造成損害。
[學生]應該正確看待化學的兩面性,以變化和平衡觀念致力于用更加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方式生產對人類有益的各類化學產品。
[小結]美好的化學作用就是在元素之間創(chuàng)造和諧關系,是化解沖突,探索和樂之道的秘密方程式。秉承科學發(fā)展、和諧關系的理念,我們相信化學定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作業(yè)]“化學作文”關于化學知識的領悟與理解,關于化學學習的體驗,對化學價值的認識與發(fā)展等。
設計意圖:以化學認知沖突為切入口,分析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兩面性,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科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價值感和使命感。最后布置開放性作業(yè)——化學作文,期待學生能將思辨精神從課堂延伸到課后,增強化學德育效果。
四、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但要幫助學生進行微粒觀、分類觀的建構,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動手實驗滲透變化觀念與科學探究思想,我們更應該關注真實情境,深挖問題所承載的社會價值。
圍繞生活中常見的鹽,從辨鹽、識鹽、探鹽到用鹽,用民生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以任務驅動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模型認知建構認識,形成分析和解決陌生問題的思路。
總之,投石真實問題情境,問路化學社會責任,“化學與情境齊飛,知識共責任一色”的立德樹人課堂也就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解慕宗,基于模型認知和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化學教學——以“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為例[J]化學教學,2021(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