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麗
摘? 要:《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強調體育課堂教學的技術所得和技術運用的教學導向。筆者從課堂運用“學、練、賽、評”一體化的興趣教學,讓原本單一的身體練習因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機;課堂教學因為多種素材的融入,讓課堂的學練有了真實的情境,具備了一定的挑戰(zhàn)性;用語言去激勵評價學生,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
關鍵詞:樂學課堂;學、練、賽、評;興趣教學;體育課
一、以境誘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笨梢?,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當然,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中,不能為了趣味而趣味,不能為了提高興趣而偏離課堂教學方法,在創(chuàng)編課堂教學游戲時必須明確教學目的,并始終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游戲化的情境教學設計,才能既實現學生喜愛的趣味的課堂,又不失課堂本身。
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多維度的設置處理,用“學、練、賽、評”一體化的興趣教學來激發(fā)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實現趣味課堂,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如圖1所示)。
案例:學習“立定跳遠”,可以通過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化情境游戲進行教學。從第一步課的開始部分引入,“小蝌蚪的媽媽不見了,小蝌蚪想媽媽了,怎么辦呢?”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去。第二步“小蝌蚪找媽媽”。在熱身跑中模仿小蝌蚪游動尋找媽媽。第三步“小蝌蚪長出了2條后腿,可以雙腳并攏跳著找媽媽了”。第四步“小蝌蚪2條前腿也長出來了,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找到了媽媽”。可是青蛙媽媽在池塘對面,小青蛙需要跳過荷葉才能到媽媽身邊去。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一擺二蹲三跳。第五步“小蝌蚪找到了媽媽跟著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學習立定跳遠。第六步“跟媽媽一起捉害蟲”,鞏固立定跳遠的動作。
學生在愉快有趣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就如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化的學習情境,將立定跳遠的學習過程融入,使學生始終在情境游戲中,且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二、以情引趣——活用多種素材,優(yōu)化課堂教學
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總結出“興味者運動之始”的道理,并言“欲圖體育之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簡言之,運動的快樂源于興趣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否強烈、情感是否積極,會對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
案例:武術課比較枯燥,課堂中只有口號、節(jié)拍及技擊動作,枯燥的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不起來,那么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融入音樂可能就是另一種學習畫面了。音樂在空間所具有的擴散力和穿透力能夠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刺激力和影響力。在武術課中加入音樂《中國功夫》,讓學生了解中國功夫的精髓是通過武術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以音樂旋律的連貫性和節(jié)奏彈性,使武術操變得流暢協(xié)調,了解武術的精髓之后,當學生聽到此音樂響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精神抖擻地練著武術動作,口號也喊得很響亮。
由此看來,借助音樂進行體育教學,不但能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也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而且還可以使人產生聯想與想象,富有激勵人心、振奮精神的感染力。
三、以需激趣——妙用生活常識,增加練習樂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發(fā)生興趣”。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捕捉學生的興奮點,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并注重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相聯系。
案例一:
技能課上有體操-前滾翻這一技巧動作,告知學生如果學習掌握了這個動作,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運用,比如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腳絆到東西,如果掌握了團身前滾翻的動作,摔倒的瞬間就可以自我保護,團身前滾然后起來,可以減少受傷的概率,如果沒有掌握這一技術動作,摔倒的時候直接順著身體的慣性砸到地上,那可能臉部、身體等多個地方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學生了解到學到的技能可以運用到平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練習興趣就來了,課堂的學習氛圍馬上就濃厚起來了。
平時課堂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合理搭配練習,利用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和多變性來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才能把課堂變成學生樂學的課堂。
四、以語創(chuàng)趣——巧妙用語,增強學生自信
體育課堂要求教師精講多練,在課堂中,對學生而言,語言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課堂中采用教師激勵暗示和自我激勵暗示相結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表1,在課堂練習中利用各種不同的激勵語言來增強學生的自信。
案例二:
在體育耐久跑練習課中,開始耐久跑前學生會跟你討價還價,為的就是想少跑一點,因為耐久跑是一項很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項目。學生跑步,剛開始由于缺乏經驗,在跑的過程中教師要提示學生:你們再跑3圈就完成任務了或者是還有500米等,此類語言提示加重了跑動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心理出現還有3圈,怎么還有那么多啊,我真的跑不動了,我不想跑了等恐懼的反饋。
后來,通過跟學生的交流以及自我反思,筆者將提示語言換成“你們真棒已經完成一大半了,只剩下一點點了,堅持就是勝利!”“你們真厲害,從你們身上教師看到了體育人的精神!”“你們都是好樣的”等正能量的語言提示和激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的激勵和暗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運用“學、練、賽、評”一體化的興趣教學,讓原本單一的身體練習因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機;體育課堂中融入生活小常識,設置組合練習和游戲或比賽,讓課堂的學練有了真實的情境,具備了一定的挑戰(zhàn)性,提高了學生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運動;用語言去激勵評價學生,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
總之,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他們有了學習興趣,他們的思維才會活躍,學習的興趣也會強烈,這樣課堂教學才高效。
參考文獻:
[1]余立峰. 基于學校體育的課程改革路徑——改革開放40年浙江體育課程改革之路[J]. 中國學校體育,2019(02):6-8.
[2]夏雪梅.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