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為民
摘? ?要: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特點,對問題解決式教學法進行學科化改造,對探索道德與法治課深度學習實現(xiàn)的路徑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式教學法,是促進深度學習實現(xiàn)的有效途徑,能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提供思路。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學習;課堂教學;問題解決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20/23-0068-03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課堂教學中,仍舊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生活氣息,學生學得被動,缺少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和親身體驗,學習基本處于知識識記的層面,亟需在實踐層面對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性改造,依據(jù)新教材內容特點及價值追求,建立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
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就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等待學生去解決的問題,學生以解決問題為任務驅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共同學習而達成教學目標?!笆裁礃拥膶W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答案是:問題解決式學習?!庇蒙疃葘W習的理念及要求審視、完善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并具體運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形成學科化的問題解決式教學法,是促進深度學習實現(xiàn)的有效途徑,其基本價值追求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yǎng)。
一、巧設疑境,強化學習動機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興奮點創(chuàng)設疑難、疑惑式教學情境,營造解疑的課堂氛圍。巧設疑境就是于平淡之中出新奇,平靜之中起波瀾,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處于“心憤憤、口悱悱”的心理狀態(tài),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探究之境。
疑境的創(chuàng)設既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又要貼近學生實際,為學生所理解,使學生感興趣。其思路和方式可視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或抓住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點設疑,指向教學內容與自身生活關聯(lián)的認知;或在社會熱點事件與教學內容的結合處設疑,指向對事件的認識;或著眼教學內容的應用價值設疑,指向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等等。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其目的都是激發(fā)、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生深入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二、善設問題,確定學習目標
在巧設疑境的基礎上,教師出示等待學生去解決的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實際精心設計,包含教學目標、學習要求、教學重難點等,是引領學生學習方向、學習路徑、學習過程的路標,其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疑惑思考,帶著任務探究,促使學習向深、透、精方向發(fā)展?!敖虒W的過程就是發(fā)問與待問,師生互動、對話與討論的過程?!眴栴}具有激趣、引思、促學之效。一個個問題,就是一個個學習任務,搭建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橋梁,是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學習的階梯。
“提問在極大程度上左右著教學的成敗”。設置的問題不是將教材知識問題化,更不是用來演練的習題。問題設計既要基于教材文本,又要高于、活于教材文本;既要體現(xiàn)教材文本的內涵,符合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又要體現(xiàn)教學目標,分解教學目標;既要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探究性,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又要觸及學生心靈,促使學生反思;問題排列順序要符合學生對內容學習的認知順序,前后承接、由淺入深,有一定梯度和層次,既要有大部分學生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又要有具備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使之成為一部分“跳得高”的學生摘到的桃子。
三、探究自解,促進學習內化
設置問題后,學生憑借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其他學習資源,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盡最大努力獨立解答這些問題。這就改變了先由教師理解教材、再向學生講授教材的方式,充分發(fā)掘了教材的可讀性、宜學性。這一過程是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將外在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內化為自己個體知識、認知、價值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收獲,是借助教材和其他學習資源自主探究獲得的,能夠更直接地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又進一步強化了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意志力。
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不但要扼要介紹教材內容,提示文本的主旨,也要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提煉信息的方法、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紀錄學習成果的方法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等,這些方法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也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同伴合作,拓寬學習資源
學生深度獨立完成問題解答后,進入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每個成員既要出示自己的答案,分享學習成果,又要明示遇到的困難。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商議,相互啟發(fā),互助互學,完善自己的答案,最后形成小組最佳答案。這一環(huán)節(jié)拓寬了學習資源,既是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個體學習進一步深化的過程。學習程度高的學生,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他們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習程度低的學生,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學習程度低的學生,既有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也有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縮小了與其他同學的差距。
就其教學組織形式而言,問題解決式課堂教學的運行離不開學習小組活動的開展。因此,建立健全學習小組是問題解決式課堂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學習小組要有統(tǒng)一的可遵循的活動規(guī)則,有分工、職責明確的組織結構,每個成員應具有互助合作意識,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小組學習的進展、效果,及時給予指導,以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開展。
五、反向質疑,提升學習品質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毙〗M合作學習結束后,是學生質疑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出在探究自解和同伴合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或產(chǎn)生的新疑惑,教師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疑惑進行初步判斷后,進行分類歸納,并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比較簡單或個別性的問題,交由其他學生予以解答,對比較復雜且價值大的問題則采用教師與提問者對話的方式解決。學生學會發(fā)問、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對學習內容內化的過程,是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思維的過程?!胺聪蛸|疑”,給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學生質疑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質疑的習慣,逐步學會審慎地提出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其次,對學生的質疑和解答,既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又要有及時收網(wǎng)的果斷,防止教學拖沓。
六、展示提升,擴展學習成果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各學習小組公開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先將解答問題的任務分解,然后隨機、均衡地分配到各小組。各小組代表依次解答問題,教師則視學生解答情況,對答案進行訂正、補充、完善,并對學生問題解答質量及完成學習任務的程度進行及時評價,便于學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小組展示完成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況,在統(tǒng)整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升,鞏固、擴大學習成果。
“展示提升”是教師引領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洞悉學生學習狀況,梳理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貫通所設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揭示所學內容的價值,升華教育主題。同時,教師還要將自己的思考、理解、認識與學生的思考、理解、認識對接,將自己的情感、感悟、收獲與學生的情感、感悟、收獲聯(lián)通,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促使教學目標全面實現(xiàn)。
“好的教育不是將知識和道理灌輸給學生,而是喻,是導,是循循善誘,是啟發(fā)式教學,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問,去探究,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眴栴}解決式教學法,從操作范式和目標追求上改變了單純灌輸式、授受式的教學方式?!扒稍O疑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為學生學習提供動力,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啟動作用;“善設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指明學習方向和具體路徑,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作用;“探究自解”及“同伴合作”,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足量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而自主地學習,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反向質疑”,師生共同解疑、釋惑,體現(xiàn)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平等伙伴;“展示提升”,師生一起分享學習收獲,促進學習向深度發(fā)展,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此可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合作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聽講者、知識的接受者,而是獨立思考者、主動發(fā)現(xiàn)者、親身體驗者、積極合作者,并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完成知識建構、能力提升、價值認同,實現(xiàn)道德成長。從學生學習狀態(tài)看,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主要由學生的讀、思、議、講占據(jù),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體驗;從學習過程看,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獨立思考的過程;從課堂交往及信息傳遞方式看,不再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而是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多項立體傳遞,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圍繞并服務學生的學習,師生真正成了學習共同體。
問題解決式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的創(chuàng)新性運用,從教學基本程序、組織方式、目標追求等方面,為學生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提供了指導性和操作性兼?zhèn)?、?guī)范性與靈活性統(tǒng)一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松林,賀? ?慧,張? ?燕.深度學習究竟是什么樣的學習[J].教育科學研究,2018,(10):57~58.
[2]趙德成.到底還要不要繼續(xù)推動探究式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8,(7):42.
[3]鐘啟泉.讀懂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5.
[4]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