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懿
“表現性英語”注重依托英語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表現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強調既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又發(fā)展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表現性英語教學可以抓住表述、表達、表現三個言語輸出層次,設計學習活動。筆者結合人教版PEP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Lets spell語音課的教學,做具體闡釋。
一、表述:學思結合、建構新知
表述活動中,教師要依托真實的語言情境和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聽、讀、看英語的實踐機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等學習形式完成學習理解類活動任務,使他們在比較判斷、模仿操練、感悟內化的過程中,達到激活舊知、發(fā)現新知、積累英語語言知識的目標。這里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包括不同形式的語言模仿和操練活動,如“大小聲”游戲、小老師帶讀、“大小組”PK、“開火車”賽讀,以及分角色朗讀、表演對話、補充原文等。
教學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Lets spell時,筆者先設計了復習字母發(fā)音的游戲活動——sharp eyes(亮眼睛游戲),引導學生大聲說出課件所顯示的不斷變換的字母讀音,為新知學習做鋪墊。接著,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了男孩Gus(代表元音字母“u”)的冒險故事(“Gus跳過鴨子”“Gus跳過大鼓”“Gus跳過杯子”等),引領學生借助課件和Gus一起去探險。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通過“開火車”的方式拼讀“CVC”(“輔元輔”)類單詞,猜測字母“u”的發(fā)音;通過同桌互動方式,根據“u”的發(fā)音規(guī)律,練習拼讀fun、run、duck、under四個發(fā)音例詞,掌握字母“u”的發(fā)音規(guī)則,完成本課新知的學習。以上教學,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表述性活動,完成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輸入。
此外,筆者還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活動,讓學生或帶讀文本、或背誦語篇、或復述繪本故事、或分享英語名人名言、或教讀英語詩句……這些活動給了學生展示英語口語的機會,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所學,積累了語用知識。
二、表達:學用結合、轉化能力
表達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應用實踐類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內化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深化理解并初步應用所學內容。這類活動包括繪制梳理、提煉所學內容的思維導圖,小組合作表演文本對話,以及對文本的續(xù)寫、重構、改寫等。這些應用實踐類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歸納與推斷、表達與交流的機會,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促進學生內化新知。
如教學Unit5 Do you like pears? Lets spell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三個活動展開英語表達,鞏固、操練發(fā)音規(guī)則,夯實所學元音字母的音與形的對應關系,初步應用新知。筆者先通過“Read, listen and number”(聽音排序)活動,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中聽讀排序的練習題,初步檢測學生對fun、run、duck、under四個發(fā)音例詞音形對應的掌握情況;然后通過Gus的第二個追夢歷險場景“Gus跳過大鼓”,引導學生利用“CVC”類單詞拼讀方法,采取添音素、替換音素、組合音素等方式,組合、拼讀大量的字母,運用字母“u”的發(fā)音規(guī)則進行拼讀表達練習;最后通過Gus的第三、第四個追夢歷險場景(“Gus跳過杯子”和“Gus跳過公共汽車”),引導學生自主組合并書寫帶有字母“u”的短音新單詞。這些表達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看的技能,掌握了字母的發(fā)音和拼讀規(guī)則,達到了見詞能讀、聽音會寫的學習目標,內化了所學新知。
三、表現:學創(chuàng)結合、形成素養(yǎng)
表現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表現活動指向創(chuàng)造性英語輸出,可以是匯報展示續(xù)寫、重構、改寫的文本內容,也可以是借助歌曲、韻律、詩歌、小報、創(chuàng)編相關主題的故事或繪本等形式,遷移、創(chuàng)新運用英語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筆者強調實踐內容的真實性,激勵學生以多種形式表現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努力踐行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課堂上,筆者先引導學生帶著“What does Gus jump over? Does Gus jump over the sun?”(Gus跳過了什么?最后Gus跳過太陽了嗎?)等問題,讀Gus追夢歷險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跟讀故事、復述故事,并模仿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最后讓學生聯系文本展開進一步想像,創(chuàng)編新故事,并進行匯報展示。匯報時,有的學生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故事,有的學生邊讀邊表演,還有的學生小組合作展示。合作展示中,有的小組成員念旁白,有的小組成員表演,有的小組成員唱,有的小組成員跳,儼然把一個小故事演成了一場小話劇。課的結尾,筆者提出發(fā)散性問題:“Jump over the sun, what will Gus say?”(跳過太陽后,Gus會說什么?)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有的說“Oops! Wow, so cool!”(哇!太酷了?。?,有的說“I can jump over the sun, super!”(我能跳過太陽,太了不起了!)……最后,筆者播放視頻,讓學生看到Gus跳過太陽后看到的美麗世界,促進學生情感升華,使學生自然感悟故事所蘊含的“敢于追逐夢想”的道理,提升學生自強、自愛、自我突破的精神品質。學生盡情表現遷移、創(chuàng)新運用英語所形成的學習成果,體現了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筆者還把英語表現延伸到課后作業(yè)和課后實踐活動中,如:布置收集身邊的英語素材(如機場、車站、廣告牌上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等)、寫英語小日記、制作英語主題海報和英語小報、英語閱讀打卡、英語好書推薦等拓展作業(yè);開展“我創(chuàng)編的第一本繪本故事”展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說唱比賽等活動。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英語表現力的提升,強化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表現性英語的三個表現層次(表述、表達、表現)是層層遞進、相互交融的。從側重知識學習的聽、說形態(tài)的英語表述活動到側重讀寫實踐的英語表達活動,再到側重語言交流、展示和創(chuàng)新應用的英語表現活動,學生經歷了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內化、輸出過程,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chuàng)新。這種教學觀凸顯了英語語言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和生活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十堰市茅箭區(qū)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