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冬妮
[摘 要] 如何上好黨史教育這門“必修課”“常修課”,立足思想政治課堂主陣地,深入挖掘其教育內涵和育人價值,發(fā)揮其“潤物細無聲”的資政育人作用,是當下我們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文章主要論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融入黨史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黨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思路。
[關鍵詞] 黨史教育;高中思政課;思想政治課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思想政治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史教育不僅是終身學習的必修課,也是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常修課。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指出,黨史學習教育既要精準有效覆蓋,又要生動鮮活開展,使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通過高中思政課這一主陣地來學習黨史,有利于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有利于教師引導他們聽黨話、跟黨走,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本文試對高中思政課中融入和加強黨史教育的意義作用、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策略等進行深入探析。
一、高中思政課加強黨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帶領全體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頑強奮斗史,學習黨史能夠讓中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在當前的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存在著黨史知識受重視程度不夠、黨史內容融入不足等問題。因此,大力加強黨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高中生處于青年初期,它是一個人獨立走向社會的準備時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人一生中最寶貴、最有特色的黃金時期,也是一個人開始嚴肅考慮自己未來生活道路的時期。可以看到,黨史學習是豐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必要手段,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政治素質。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強化黨史教育,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理性看待黨的歷史,將實踐體驗和理論學習相結合,促進理性認同。
二、高中思政課黨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思政課教師對黨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江西省從2021年秋季開始,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標,使用新教材。思政課的課時與內容都發(fā)生了改變,有的思政課教師以課時不夠、趕進度、與高考關系不大為由,黨史相關知識一句帶過或根本不講,認為在思政課上講黨史是占用教學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教學中根本不涉及或較少涉及黨史教育。
(二)思政課教師對黨史的知識儲備不夠,滿足不了當代高中生的需求
思政課教師掌握的黨史知識遠遠不夠,自己想要講好黨史,但是頭腦中沒有存貨,因而不能有效地滿足授課需求。由于一般的思政課教師難以兼?zhèn)淦渌麑W科知識,再加上平時自身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不夠,最主要的還是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和指導,因此自身黨史知識儲備不夠,也就難以滿足當代高中生的黨史學習需求。
(三)高中思政課中的黨史教育方式和途徑相對比較單一
在當前的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有不少教師認識到了黨史教育的重要性,也試著去傳授相關知識,但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教學的方式和途徑單一,主要以教師的講授、說教和灌輸為主,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
三、在高中思政課中有機融入黨史教育的策略探索
(一)與新課標、新教材深度融合,構建黨史教育學習模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guī)定,要充分利用“雙新”實施的背景,將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課堂中,結合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時期的歷史資料,讓學生筑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基,不斷增強政治認同,與國家發(fā)展同頻共振,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如教學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可以設計情境化的黨史學習模塊,將黨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共同進行沉浸式探究,發(fā)揮思政課鑄魂育人、啟智增慧的作用,為學生打好紅色底蘊。
(二)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組織上好網(wǎng)絡大課
思政課貴在找到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如果總是采取講授、說教和灌輸?shù)冉虒W方式,課堂難免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現(xiàn)在看來,學生對思政課作用和價值的認識都很到位,也并不討厭思政課本身,學生討厭的是照本宣科、教學死板卻自以為是的教師。
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推出的《黨課開講啦》第1期《黨的光輝歷程》、第2期《偉大建黨精神》之所以學生喜歡并愿意聽,成為網(wǎng)紅黨史課,除了主講教師謝春濤、黃一兵的學識功底深厚,還在于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僅有講授,還有檔案實物;不僅有英雄現(xiàn)身說法,還有豐富的真實事例。比如,用一位普通紅軍戰(zhàn)士劉志海在長征路上受凍犧牲時手里仍緊緊攥著黨證這樣的故事細節(jié),一下就打動了學生,讓他們聽后熱淚盈眶。這樣的講授,比單純的政治說教效果更好,因此受到學生的喜愛。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的背景給教師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式提供了空間和可能。探索“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打造“云課堂”,帶動思政課創(chuàng)新,既是經驗,又是方向。
(三)發(fā)掘本地、本校教育資源,開展集體備課、研討交流、專題培訓等,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江西是革命老區(qū),承載了一段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革命圣地,其中南昌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瑞金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等。教師要善于挖掘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利用本土黨史、革命史、改革開放史等加強學生的黨史教育,積極推進紅色資源進入思政課的黨史教育大課堂。這樣,學生通過身邊的鮮活實例,加深對我們黨歷史的理解和把握,體會到我們黨一百多年來走過的艱辛和光輝歷程。政治教研組要承擔起指導作用,指導各個備課組思想政治課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同時積極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師的黨史知識培訓,讓他們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了解黨史知識,確保取得實效
思政課教師可以開動腦筋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各種活動為載體開展黨史教育。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黨史教育的主渠道,還可以輔之以黨史征文、知識競賽、演講活動及講故事等各種形式。此外,還可以組織革命軍人、老黨員干部報告會,開設校本課程等來講授黨史。例如:“七一”建黨節(jié),以慶祝黨的成立活動為契機,開展“紅心向黨,共繪美好”主題書畫比賽。這樣可以充分展現(xiàn)廣大師生對黨、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以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堅定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勝三. 中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李朝忠. 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策略的研究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102-103.
[4]盛毅. 時事政治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學結合的探索[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40(12):187-188.
[5]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