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娟
摘? ?要: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童話式入境實踐、聯(lián)系性識字實踐、多元化朗讀實踐、體驗式活動實踐”四個方面,闡述了低年級童話教學策略。
關鍵詞:童話教學? ?作用? ?教學策略
童話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運用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出一個個活潑鮮明、個性獨特的童話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和智慧啟迪。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目標中提出,讓孩子閱讀淺近的童話,回歸美好的情境,學會關愛自然和生命,并愿意去分享和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選取了不少童話,這些童話把兒童帶進一個個奇幻的世界。因此,教好童話對兒童的學習有積極的意義。童話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運用兒童化的語言闡述童年生活,以此來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爛漫。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被里面的情節(jié)所打動、所吸引,對童話所塑造的世界也會心生向往。因此,童話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一、童話式入境
這里的“境”是指情境。童話本身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奇妙的情境,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童話語言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提高認知,體驗情感。李吉林說:“把兒童帶入情境時,教師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必須要用教師語言的描述,去引起兒童的注意,引領兒童感受情境美,體驗情境中的情,啟發(fā)兒童積極的思維能力。”比如,《狐貍分奶酪》一文中:“‘這事好辦,我來幫你們分吧!’狐貍笑了笑,把奶酪拿過來掰成了兩半?!贝颂幍摹靶Α笨此坪唵?,其實非常復雜。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狐貍的心理活動,并結(jié)合人物本性和具體情境深入思考角色的表情,通過“表情包”及聲音、情感的變化,知道如何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
(一)童話式的導入
在導入課題時,教師要用童話式的導入語,把學生帶入情境。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學《棉花姑娘》時,筆者說:“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棉花嗎?我們來認識一下‘棉’這個字,‘棉’這個字右上方是個‘白’,棉花是白白的,棉花可以干什么呢?棉花可以做毛巾,所以右下方是個‘巾’?!闭J識完‘棉’這個字,筆者接著說:“小朋友們,你們看棉花變成了一位姑娘?!边@樣童話式的語言會立刻把學生帶入課文,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一年級《青蛙寫詩》時,筆者說:“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小朋友,你們聽——它喜歡在池塘里游玩,東邊跳跳,西邊跳跳,多么快樂逍遙。咕哇呱呱,咕哇呱呱,咕哇咕哇……”接著,筆者出示青蛙實物。這樣的童話導入既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學生理解了歌詞內(nèi)容,還啟發(fā)了學生的夢想。另外,童話可以發(fā)展兒童的幻想?;孟胧鞘裁??它是作者對在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聲音。兒童的思維是獨特的,覺得世界上的萬物跟自己是一樣的,都是有生命的,有喜怒哀樂,有時候他們也知道這是假的,但他們喜歡當成真的,比如說一些女孩子明知道布娃娃不會說話,但喜歡跟布娃娃聊天,喂它們吃東西。其實這就是兒童的一種幻想,幻想是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
(二)童話式的范讀
童話的語言是非常優(yōu)美的,童話中的人物對話是有趣的。因此,教師的范讀一定是以一種講童話故事的口吻進行,比如,在教學《大象的耳朵》時,童話里的小動物對話非常有趣,筆者朗讀時結(jié)合大象的形象,把聲音放粗,將學生帶入文本情境之中,給學生美好的享受。筆者朗讀大象的話,聲音粗粗的,學生也模仿著筆者的聲音朗讀。于永正老師說:“讀書的時候你要讀出人物的特點?!庇秩?,《狐假虎威》一文里面有很多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guī)愕桨佾F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惫P者在朗讀時,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用童話式的語言去讀,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情境。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邊讀邊演。教師童話式的朗讀,能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讀好狐貍說的話,這樣的范讀為學生下節(jié)課的分角色表演降低了難度。
(三)童話式的過渡
在教學童話時,最忌剛剛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但為了教學下一個情節(jié),教師忽然把學生從情境中拽出來。這讓很多老師感到困惑,雖然他們也很想把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卻不知道如何去實踐。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童話式的過渡,需要他們緊緊圍繞文本主旨,滲透到識字、寫字、朗讀等各個教學板塊中。比如,《大象的耳朵》一文,大象說的最后一句話:“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惫P者用童話式的語言引導學生:“人家的耳朵是豎著的,如果我的耳朵豎著會怎么樣?”“我的耳朵是耷拉著的,它的作用很大呢!”等學生交流完畢,筆者再次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在這個教學片段中,筆者沒有過多地去分析,而是通過童話式的語言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回到語言本身,在語言的體驗中去領會文本的主旨,進而促進兒童的發(fā)展。所以,童話文本教學的語言是需要教師去設計的。
二、聯(lián)系性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而聯(lián)系性識字說的是兒童在識字過程中,不僅要習得漢字的音、形、義,建立起形聲、形義、聲形、聲義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感悟漢字包含的思維、文化、審美等意蘊,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熱愛漢字的感情,使兒童成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那么,如何開展聯(lián)系性識字呢?首先,教師要建立識字與兒童的認知;其次,要建立文本中的語境;最后,建立字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在《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中,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一個包裹。在進行教學時,筆者先出示包裹的實物圖片,勾連事物和兒童認知形成的概念,再教學“裹”字,“裹”字里有“衣”和“果”,表示衣服可以包裹我們的身體,也表示果肉被皮、殼包住,皮、殼就是果肉的衣服。郵局為了防止物品的損壞,會在外面裹上一層又一層的包裝紙或塑料袋,像是給物品穿上了衣服?!澳憧?,長頸鹿給鼴鼠先生寄的包裹就裹了一層又一層?!痹谶@個教學片段中,筆者以“裹”字的構(gòu)形特點為基礎進行組合,建立起包裹與課文、語境之間的聯(lián)系。
三、多元化朗讀
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其童話篇目的課后練習都會出現(xiàn)“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課文,讀好課文中的對話”“朗讀課文,注意讀時的語氣”等,這些目標實際上就是指導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童話,不僅要求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還要引導學生在多元化朗讀中感受童話的語言之美、幻想之美、意境之美。另外,朗讀形式也要多元化,比如,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筆者要求男生讀老虎說的話,女生讀狐貍說的話。
(一)以識促讀
在教學《荷葉圓圓》中“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這句話時,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去認識“亮晶晶”這個詞,引導學生思考“晶”字里面有幾個“日”。日就是太陽,一個“日”就很亮了,三個“日”就更亮了,還用了兩個“晶”,六個太陽那該有多么亮。小水珠一閃一閃的,像水晶、像星星。筆者說:“你看,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正在欣賞美景呢!舒服得都笑了?!苯又P者回歸文本,抓住“亮晶晶”這個關鍵詞,以識促讀,因為讀好這個詞就可以讀好這段話。
(二)以評促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的朗讀,教師常常會說:“你讀得很流利,你讀得很響亮,但你讀得還不夠有感情?!边@樣的評價比較平淡寬泛,對學生的朗讀缺少操作性的指導。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主旨性的評價,比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一文中,小鴨子說:“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會淹死的!”筆者對學生說:“你們看,課文中的小鴨子連說了兩個不行,你知道小鴨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嗎?”學生說:“小鴨子心里很著急?!惫P者引導說:“小鴨子不僅著急,還有些擔心呢!感嘆號在告訴我們,小鴨子心里其實很著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p>
(三)以思促讀
童話是充滿幻想的。比如《大象的耳朵》,大象站著睡覺的時候還要用兩根竹竿把耳朵撐起來。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設計讓學生用兩根竹竿“撐”起來,讓學生體會什么叫“撐”。又如在大象的耳朵眼里,經(jīng)常有小蟲子飛進去,在里面跳,而這種幻想、夸張、擬人的手法是童話最富有魅力的地方。筆者引導學生想一想:當蚊子在你耳邊“嗡嗡嗡”飛舞,咬了你一口,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表達出很煩躁,討厭蚊子,想一巴掌拍死它?!澳切∠x子飛進耳朵眼里還繞啊繞,在那里跳舞會有什么感受?”這種思維的介入才能生發(fā)出情感,才能有生動的感受。在教學《青蛙寫詩》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加清晰地體會逗號、句號、省略號的作用,筆者寫出一排“呱呱呱呱呱呱呱……”然后請學生上來讀,底下學生被逗得笑成一團。筆者接著問:“為什么同樣一首詩歌,小朋友都不知道讀到哪里了呢?”學生說:“因為沒有標點符號,沒有逗號、句號、省略號?!边@樣一來,學生就能通過朗讀,感受到標點符號的作用。
四、體驗式活動
杜威說,要在課堂上為兒童準備可以充分活動的地方,備有適合兒童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和工具。學習不僅是學生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還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巴說話,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筆者引導學生用小瓶子、石子做實驗,讓學生動一動。在教學《大象的耳朵》一文時,筆者讓學生試著用竹竿把大象的耳朵撐起來,并告訴學生什么叫“撐”,但光說“撐”學生感受不深,還要關注撐的兩只“手”,兩只手要撐得有力。在教學《荷葉圓圓》一文中的“笑嘻嘻”這個詞時,筆者引導學生學一學“笑嘻嘻”是什么樣子,在做笑嘻嘻的動作時,嘴里就發(fā)出“嘻嘻”的聲音。“嘻嘻”里面有六個嘴巴,笑起來真開心。學生通過體驗,理解了字、詞、句的意義,感受到了童話的魅力。在教學《蔬菜》一文時,筆者把蔥和蒜等實物帶到課堂中,讓學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由此學生就有了直觀的感受。在教學《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感受“五顏六色、絢麗多彩、花朵簇簇”這三個詞,筆者帶上一束鮮花,讓學生說一說,看一看,聞一聞。
在低年級的童話教學中,教師要以童話文本為載體和兒童一起創(chuàng)造故事,創(chuàng)造童話。只有圍繞文本主旨的活動設計,才能讓學生獲得一種愉悅的感受和認知的體驗。因為童話是兒童的童話,課堂是兒童的課堂,教師只是派到兒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道理,而是去喚醒、激發(fā)、鼓勵學生。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學生學習童話的系統(tǒng),引導學生看童話、愛童話、編童話,還要以兒童的視角進入兒童的情境當中,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書寫的童話課堂。
參考文獻:
[1]掌健.兒童個性化語言生成與促進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29):50-51.
[2]張建勇.游戲精神:統(tǒng)編教材童話文本的“三層”解析[J].語文建設,2021(16):4-7.
[3]宋玲.比較策略在童話教學中的作用[J].語文建設,2021(16):68-71.(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fā)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