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教學不僅是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精粹的重要途徑,而且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然而,就目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而言,學生的文言知識、學習興趣缺乏等因素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這樣的現(xiàn)狀下如何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是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難題。對此,文章就引導自主探究、借助對比閱讀、重視誦讀指導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等策略進行全面分析,以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現(xiàn)狀及策略
近年來,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新課改的要求,語文教師要勇于突破現(xiàn)狀,并積極探索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課堂教學增添更多生機、活力。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由于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學生的文言知識越來越缺乏,從而導致其在古詩詞學習上感覺難度較大,加之部分教師固守陳規(guī),教學模式單一,長此以往,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降低。作為高中語文重點難點的古詩詞,教師要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在較高的學習興趣中有效地學習古詩詞知識,進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升。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的文言知識、學習興趣不足
古詩詞主要由文言組成,其具有精練、含蓄等特點,在表達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有著較大差異。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部分學生的文言知識較為缺乏。同時,古詩詞的難度更大,若無法為學生提供全面、詳細的講解教學,則會導致學生難以全面掌握古詩詞。在學習興趣方面,在高中階段,由于高考的影響,語文教師和學生均過度重視考試成績,故在教學中多采用題海戰(zhàn)術、背誦等方式學習古詩詞,這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成績,但忽略了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學生覺得古詩詞學習十分枯燥、乏味,難以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若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高,則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二)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灌輸式”、提倡“死記硬背”的教學形式普遍存在。單一的講解、背誦會導致課堂教學十分機械化,這樣學生不僅無法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知識,而且難以領悟其中精髓。同時,高中古詩詞分為送別詩、詠物詩、田園詩等多種類型,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體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使古詩詞課堂變得越來越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多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長期被動接受知識,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漸顯現(xiàn),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因此,突破教學現(xiàn)狀的第一步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引導者。自主探究是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現(xiàn)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學習。以《蘭亭集序》教學為例,由于古詩詞是詩人情感和客觀物象結合的產物,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需以意境探究為主。首先,教學前語文教師收集相關圖片或視頻等,制作成課件,并提出探究問題:“體會作者從‘樂’到‘悲’,再到‘痛’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根據《蘭亭集序》中的相關描繪進行聯(lián)想,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進行探究,能充分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待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探究后,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讓學生在聯(lián)想情境中激發(fā)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同時,不斷地探究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使其古詩詞鑒賞能力得以提升。
(二)借助對比閱讀,拓展學生文言知識面
不同的古詩詞有著不同的風格,主要是因為詩人在個性、喜好、人生際遇、成長背景等方面有著較大差異。若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僅采用單一教學模式,則難以為學生全面講解關于古詩詞的相關知識。對比閱讀主要是選擇相似的古詩詞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理解,并掌握古詩詞知識。以《登高》教學為例,該首古詩是杜甫所作,主要表達詩人的無盡的哀思、深沉的痛苦等思想情感。根據該古詩的特點,語文教師為學生選擇幾首相似的古詩進行對比閱讀,如《登高臺》《登幽州臺歌》等。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際遇等,隨后進行閱讀,并結合作者的生平、際遇來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對比古詩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方式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更好地掌握作者的寫作風格。最后,《登高》主要表達“秋之悲”,故語文教師還可結合有關“秋之悲”的古詩詞進行對比閱讀,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使學生了解更多描寫秋景之悲的古詩詞。古詩詞對比閱讀有利于學生通過對比來掌握古詩詞的寫作風格、思想情感等,同時,對比閱讀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古詩詞,使其文言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展。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多采用單純講解、課后背誦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而語文教師作為古詩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更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將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到課堂中,以活躍課堂氛圍,并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根據古詩詞的實際內容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為直觀、形象、具體的體驗,從而更好地領悟古詩詞含義。又如,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在課堂中,語文教師可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古詩詞學習,通過思想碰撞重新認識古詩詞。再如,開展古詩詞課堂演講比賽,讓學生圍繞某一古詩詞展開演講,并在演講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操守及智慧等。同時,在演講過程中,語文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品味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通過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能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并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不同教學模式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總之,學習古詩詞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文明精粹,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語文教師通過結合教學現(xiàn)狀來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能讓高中語文古詩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能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又能全面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