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階段要誦讀古詩詞,逐漸培養(yǎng)學生積累、感悟和欣賞古詩詞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認知古詩詞,理解古詩詞,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內涵,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文章以小學高年級語文為例,簡要探討了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古詩詞內容作為我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應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工作,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1]。但古詩詞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缺乏足夠的匹配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結合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古詩詞教學方式,簡化古詩詞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夠在整體層面提高古詩詞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
中國經過幾千年的文學發(fā)展,流傳下來大量蘊含獨特精神內涵的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徑,其中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所處的時代特點,作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研究的重要材料,也是中國古代文學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2]。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物,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體現出了詩詞創(chuàng)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在小學古詩詞教育設計階段,需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古詩詞理解環(huán)境,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詩詞的探究興趣,助力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水平
在古詩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想要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需要制定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主題,在古詩詞學習階段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字魅力,剖析古詩詞背后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內涵,了解詩人想要表達出的獨特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對古詩詞知識的探索欲望,能夠積極主動進行古詩詞背誦。教師通過集體朗誦、單獨背誦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剖析古詩詞所蘊含的深刻情感,中國古代詩歌中大量采用寓情于景的藝術手法,學生在感受祖國壯麗山河美好圖景的同時,深入剖析景色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情感。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介紹背景,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寫這首古詩的背景,對學生正確理解古詩以及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古詩詞的寫作背景主要有兩種:時代背景、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自己當時的境遇。
如毛澤東寫《七律長征》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經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后,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越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翻越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終于到達了陜北。在這一年里,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跋山涉水,經過十一個省,行程約二萬五千多里,毛澤東回顧紅軍長征中不怕千難萬險,充滿了戰(zhàn)斗豪情,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優(yōu)秀詩篇。通過了解背景,不但激起了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無限敬仰之情,而且對這首詩的理解也變得非常容易了。
(二)營造氛圍,鑒賞詩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學生營造古詩詞學習氛圍,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而這也是讓學生體會古詩情感,理解詩詞意境的有效方式。這種將古詩詞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呈現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內容,從而能夠達到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與古詩詞主題內容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古詩詞動態(tài)畫面,這會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發(fā)學生大腦皮層活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詞理解能力,強化其對古詩詞進行深度記憶。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的模式,鼓勵學生鑒賞古詩詞。教師可以將畫面進行分解,并將每一句古詩詞對應一幅畫面,讓學生觀察每一幅畫面,以及仔細體會每一句古詩詞內容,并鼓勵學生嘗試說出每一幅畫面的意境及內涵,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三)拓展遷移,創(chuàng)新詩文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階段要誦讀古詩文,逐漸培養(yǎng)學生積累、感悟和欣賞古詩的能力。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要拘泥于課本的幾首詩詞,要在此基礎上對類似的詩詞進行拓展,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品味、領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可以把《清平樂村居》《青玉案元夕》等一起進行比較賞析,讓學生了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詩詞另一方面清新自然的特點,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溜。低年級的詩詞教學主要讓學生表演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中高年級就要在學生背誦的前提下,教師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運用古詩詞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針對教學
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對所有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引導,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古詩詞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古詩詞教學引導,這會有效凸顯出分層教學的意義,也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古詩詞認知能力相吻合。如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古詩詞內容開始,引導其進行學習,還應注意從古詩詞中的每一個字入手,將古詩詞的內涵對學生進行逐字逐句的解釋,在此基礎上再以連點成面的方式,讓學生對整首古詩詞的內容進行理解和認知。同時,教師也應注意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審美能力,通過古詩詞的內在美激發(fā)這部分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情感,讓學生能夠自發(fā)產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熱愛之情,才是激發(fā)學生產生古詩詞學習動力的根本要素。而對于古詩詞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嘗試讓這部分學生結合教材中古詩詞的注釋,以及自身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深度剖析,這會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靈活運用能力,也可以檢驗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知程度。
結束語
總之,通常情況下古詩詞語句背后蘊含著不同的詞義,導致小學生在古詩詞釋義分析階段遇到許多困難,古詩詞作為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渠道,需要針對當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結合當前古詩詞教學現狀,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文獻
[1]李贈華.對古詩詞教學的一點思考與建議[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0(12):42.
[2]童小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解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