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下,初中生的體育素質和體育技能成為重要的關注點。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基礎教育階段更加注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質量?,F階段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為了能夠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初中體育教師要學習新型的教學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快樂學習成為可能,進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引言:
國家的發(fā)展與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著緊密的聯系。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愛好,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有利于學生堅韌毅力、自信、團隊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诖?,國家相關部門又出臺了新的措施,旨在減輕學生的學科壓力,留出充足的課余時間,讓他們更好地參與體育鍛煉,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1]。
一、初中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與成長的關鍵時期,而體育教學在學生發(fā)展中又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單純地注重灌輸給學生理論知識,注重實現短期效益,忽視了學生個人能力的長遠發(fā)展,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而無法提高整體的能力與素質。而在新政策的背景下,對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成為主要內容,要求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構建文明體育校園文化。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實現學生思維模式的拓展,使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2]。
二、初中體育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淺談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實現“玩”中“學”
教師把情境教學理論引入課堂教學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展現體育教學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中去,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主動接受體育訓練,提高教學的實效。因為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集中起來,學習的針對性很強,學生在活動中能夠保持專注,既實現了體育教學的目標,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實現了“玩”中“學”,體驗了快樂學習的成就感[3]。
比如,在教學“負重訓練”時,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給學生的感覺是訓練內容單一,機械重復訓練頻繁,學生會心生無聊、厭煩感。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如對上肢訓練,可通過“穿越火線”游戲實現教學目標。具體活動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設計游戲情節(jié),引進電影中的“電網”障礙物,在跑道的兩邊放置幾組豎桿,拉起網繩,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每次選出一個組員擔任傷員角色,其他組員成立營救小組,小組長擔任指揮員,接下來開始游戲(營救)活動,在小組長的指揮下,各組開始營救自己的傷員,沖破“電網”把傷員帶回目的地者為勝。因為傷員不能動,需要營救成員運送出來,如果穿越“電網”時,有觸碰現象的視為陣亡,宣布營救活動失敗。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師為了營造氛圍,還可以用音箱模擬播放實彈槍戰(zhàn)聲音,以提高游戲的效果,增強游戲的情境性和真實性,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這樣激烈的戰(zhàn)斗情境中,學生的情緒被激發(fā)出來,為了完成營救使命,每個成員努力配合,輪流把傷員背出陣地,穿越火線,回到安全地帶。其間有些學生急中生智,設計簡易擔架,用手臂相挽把傷員迅速帶出陣地,因為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生通過手臂搬運傷員,無形中訓練了上肢運動的力量,完成了教學目標。兼之游戲的緊張和刺激特點與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合,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較強,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自主進行個性化體育訓練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在制定相應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已經充分掌握了本班學生的整體體育狀況,將學生的體育潛能和整體能力進行分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學生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變得更加容易獲得成功。學生在每一次的體育項目訓練過程中獲得進步都會有成就感,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且很多學生在和教師共同探討學習內容的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現自己還有更大的體育進步空間,教師和學生能夠在教學環(huán)境的引導之下互相幫助,采用合作學習、彼此互助的方式,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更融洽,讓教師幫助學生取得更多個性化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師采用個體差異的分層評價法,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運用激勵策略,增強學生自信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向師性”這一心理特性,運用好賞識教學策略,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詞語,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肯定和表揚,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單杠后擺挺身下”一節(jié)內容時,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非常好,動作要領馬上能夠掌握,完成效果好,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可適時進行表揚,鼓勵他們完成更高難度的項目,使他們的動作更完美和標準,教師可借此請他們給其他學生做示范,這樣一來,獲取示范權利的學生非常有成就感,滿懷信心地去幫助其他同學完成動作。而對那些膽小、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教師可根據他們的能力,通過梯級訓練提升他們的能力,先讓他們在墊子上做仰臥升腿,再讓他們在低單杠上做蹬擺運動,然后協(xié)助他們在單杠上完成動作。學生在完成過程中,當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了較好的表現,教師及時進行表揚,如“很好”“不錯”“很棒”等,如學生堅持不住時,馬上提醒他“再堅持一會兒就成功了”,通過這樣的激勵性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了激情,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完成了學習任務。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運用教學策略,指導學生的體育訓練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完成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權.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思路[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104-105.
[2]康斌.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78):129-130.
[3]張茂武.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7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