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嬋
摘要:對于小學的教育管理而言,班主任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十分關鍵,和學生的關系也是直接決定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因素。因此,小學班主任教師需要積極關注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和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確保班級管理穩(wěn)定,另外,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較好地令小學生們信任、認可班主任老師。不過就現(xiàn)實情況來說,很多基層地區(qū)的小學在教育工作中都會面臨一些阻礙,根源上都是因為師生關系淡漠導致的,老師們需要更加關注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令學校相關工作得以落實。本文就將結合小學階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進行闡述,期望能夠為基層小學的師生關系建設提供理論建議。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班主任;師生關系
以小學生的年齡來看,10歲左右的兒童正處在心智發(fā)育初期階段,世界觀也在初步成型中,擁有獨特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希望能夠被老師和其他人關注和認可,展現(xiàn)出自我的價值。但是,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很多班主任老師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對此,老師們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小學生們灌輸積極且健康的理念,繼而協(xié)助小學生優(yōu)化和完善自身的品德體系,促進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學生的心理特征
小學生大多處于6~13歲之間,正是一個人的啟蒙發(fā)展期,在這段時間中的學習,會直接影響其未來發(fā)展和成長,老師在這階段加強小學生的教育管理,必須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利用這一點。老師需要關注此階段的學生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其個體差異,這是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關鍵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具備了對于事物的初步判斷能力,并且可以自主分析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性,但是對于事物的認知往往還是較為淺顯的、對事物好壞的判別能力也相對比較弱。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其自身感知能力、模仿能力等也獲得了相對提升,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也在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往往還較差,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往往會直接表現(xiàn)出來,并且無法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很好的控制,雖然學生會有較強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但是往往并不會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直接體現(xiàn)出來,教師應該注意應用引導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教師還應該注意對現(xiàn)階段學生課外生活的細微之處加以觀察和分析,并且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也會起指導促進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作用。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分析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風氣
針對小學的班級管理工作來說,老師如果希望自己制定或者優(yōu)化班級管理制度得以順利推行,就需要認定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假如一個班級中只有老師自己認同班規(guī)紀律,并強行要求學生遵守,勢必是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的。最終甚至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有的同學都失去對老師、對班級制度的認同,埋下不良風險隱患。
對此,每個小學班級在建立的初期階段,都要結合實際情況樹立一個宏觀的班風,例如“團結、集體”,建立這樣的觀念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方說文體活動、主題班會等等,讓學生們意識到集體榮譽、班級榮譽的重要性,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重要作用。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們認識到班級風貌是要依靠每個學生和老師的配合的,自己的良好表現(xiàn)可以為班級帶來集體榮譽、自己的不良表現(xiàn)會令班級蒙羞,由此,班級風貌會逐漸實現(xiàn)良好導向的發(fā)展,且每個同學做出不良行為之后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可能會給班級風貌帶來負面影響。由此,班級規(guī)章制度在正式執(zhí)行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心甘情愿地接受懲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令班級風貌逐漸走向正向的趨勢,并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
(二)關注學生的身心特征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不大,但是因為小學所處的地區(qū)的特殊性,令其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判斷能力以及自主思維,不過,也正因為小學的地區(qū)的問題,小學生們對于很多事物都沒有明確認知,很難避免在學習或生活當中出現(xiàn)錯誤,假如班主任老師不能及時加以引導和糾正,勢必會影響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因此,班主任老師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必須要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理解小學生思想和問題處理方式上存在的較為簡單的問題,從心理上加以認同,適當予以激勵和贊賞,避免學生產(chǎn)生逆反情緒,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對于該問題,作為班主任老師應當結合學生具體行為,約束學生個體行為,對其進行合理化的引導;另外,老師還需要定期關注學生情緒上的變化,耐心地引導負面情緒,進而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基礎之上,奠定堅實的師生關系基礎。
(三)老師做好學生的榜樣
小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當中,不但要教授學生的文化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從德育層面引導學生做人的道理,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行為習慣,不過,要加強教書育人的相關工作,還是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理解和聽從自己在教學和教育中的幫助和引導。
其一,作為班主任老師,有必要保證良好的穿著打扮,避免奇裝異服或者濃妝艷抹,這是因為奇怪的服裝和妝容都不符合小學生眼里的良好教師的形象,會在無形之中拉遠師生距離,甚至滋生虛榮心;不過,如果有文體活動,老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學生們一起穿著一些符合場景的衣服,拉近師生距離。
其二,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班主任老師需要保證公平公開,盡量避免體罰等武斷的處理方式,盡可能和學生們講道理,以德服人,學生們更好地聽從老師的安排,推動和諧師生關系發(fā)展。
其三,老師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樹立榜樣意識,例如,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盡量耐心,了解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充分認知自己的問題,協(xié)助學生改正錯誤,提升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
(四)鞏固班級管理的制度
對于小學生的和諧師生關系建設來說,積極的班級管理制度作為一種和諧師生關系的保障,有較強的正向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嘗試從下述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班主任老師需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建立起較為積極的班級管理意識,拋棄傳統(tǒng)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制度,應用先進、現(xiàn)代的班級管理模式。例如,老師改變自身的傳統(tǒng)觀念,適當降低身份,和學生做好朋友而不是上位者,構建和諧、平等的關系,管理學生的時候,做到剛柔并濟。
其二,對已有的班級管理制度加以優(yōu)化和完善,打造以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形式,班主任管理工作需要盡可能建立于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主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全面優(yōu)化管理制度,進而保證管理制度具備較強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并在這樣的制度支撐下,有效實現(xiàn)和諧的師生關系。
結語:
綜上,就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工作來說,組織班級管理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和小學生們構建和諧的關系,這也是老師展開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切入點,這不但能夠有效促進班級管理順利開展,也能夠令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糾正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更加信任老師,也令老師教學的內容得以被學生更好地接受。在這一基礎之上,老師還要更加關注小學生的個性特征,保持和學生的平等交流溝通,令班級管理氛圍更輕松。
參考文獻:
[1]劉潔.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方式與價值[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13):1.
[2]馬海強.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科技資訊,2020(08):2.
[3]歸雪紅.淺析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如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J].求知導刊,2020(23):2.
[4]郭軍容.走進你,溫暖你——構建小學班主任和諧師生關系[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