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安 馬陽 梅婕 王妍清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的地位日益顯現(xiàn),除了開設專門的生涯課程,將學科教學和生涯教育融合在一起也是推進生涯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研究總結國內外的實踐案例并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學科教師在生涯—學科融合實際操作中的動力、遇到的困難、可運用的資源和期待得到的幫助,為我國的生涯—學科融合提供建議。
關鍵詞:生涯教育;學科融合;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5-0055-04
在新課標與新高考的要求下,引導學生發(fā)展理想信念、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合理規(guī)劃學業(yè)發(fā)展路徑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從國外的教育實踐看,生涯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以下簡稱“生涯—學科融合”)是國外職業(yè)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美國在中學教材中融入大量職業(yè)信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生涯教育模式;英國要求教育部門在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四門課程中內化生涯指導,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們?yōu)槊块T學科各制作了一本“職業(yè)靶心圖”,幾乎囊括了社會中與該學科相關的全部職業(yè)[1]。我國教育工作者也在生涯—學科融合領域開展了諸多實踐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了問題和阻礙。
一、國內生涯—學科融合實踐
國內的生涯—學科融合實踐成果多以教學案例的方式呈現(xiàn),本文將所查詢到的文獻記載案例分類匯總(見表1),呈現(xiàn)不同教學方法下的融合過程、生涯教育目的、具體教學目標及應用學科。
對表1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生涯—學科融合實踐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1)呈現(xiàn)信息,即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尋找與學科知識、學科素養(yǎng)有關的職業(yè)、學科熱點,在授課過程中引入、滲透生涯相關信息,或者在教學材料中呈現(xiàn)該類信息。(2)創(chuàng)設體驗機會,包括設計職業(yè)體驗活動、課堂練習和科創(chuàng)活動。職業(yè)體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式體驗職業(yè)生活的機會;課堂練習和科創(chuàng)活動多為與學科相關的練習、探究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提高學科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理解學科內容與職場活動的關聯(lián)。
生涯教育依據(jù)理論體系可分為自我探索、環(huán)境探索、生涯發(fā)展能力(包括生涯規(guī)劃能力和個人素質)探索和生涯定向四個部分。表1所列生涯—學科融合實踐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適用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環(huán)境探索和提升生涯發(fā)展能力。目前,暫未查到通過生涯—學科融合實現(xiàn)自我探索、生涯定向內容的文獻,這可能是因為自我探索和生涯定向的專業(yè)性較高,需要在專門課程中進行系統(tǒng)化教學,較難與學科教學融合。
在查詢到的文獻記載案例中,作者報告的關于實施生涯—學科融合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路信息較少,為此,本研究對深圳某校部分學科教師進行調研,嘗試梳理學科教師開展生涯—學科融合時遇到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思路。本次調研對象為深圳市某高中學校22名學科教師,調研方式為半開放式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在實施生涯—學科融合時的自發(fā)動力、遇到的阻礙、可運用的資源及期待得到的幫助(見表2)。
二、生涯—學科融合實踐中的動力和阻礙
調研結果顯示,學科教師對開展生涯—學科融合的動機充足,但是持續(xù)推進的動力有限。動機充足體現(xiàn)在:82%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對高中生進行生涯教育,77.3%的教師認為在高一及之前的時間段就應當進行生涯教育,59%的教師認為在自己所教學科中融合生涯教育的可行性較高。持續(xù)推進的動力不足體現(xiàn)在:學科融合效果一般,在所有題目中,均約有30%的教師選擇“效果難以評價”,選擇“效果好”的教師占22.7%~45.5%。
融合過程中的阻礙表現(xiàn)在信息與素材、融合能力和現(xiàn)實阻礙三個方面。信息和素材方面的阻礙主要包括缺乏準確全面的職業(yè)信息(59.1%)和新穎有趣的教學素材(50%),不了解學生的興趣點(50%)。融合能力方面的阻礙為對生涯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了解不足(45.5%)。存在的現(xiàn)實困難有:課程容量飽和(63.6%);工作繁忙,以致沒時間革新課程(45.5%)。
綜上,教師實施生涯—學科融合的動力相對充足,面臨的困難主要是缺乏信息與素材、課時不足和個人時間不足,在融合能力方面面臨的阻礙較少。
三、學科教師現(xiàn)有的資源和期待得到的幫助
在面對困難時,學科教師能夠調用的資源決定了他們實施生涯—學科融合的實際行動。問卷結果顯示,學科教師能夠使用的資源有限,僅有59.1%的學科教師能夠聯(lián)系到從事學科相關職業(yè)的人士;超過一半的學科教師無法獲得各大學專業(yè)的介紹(54.5%)、各大學的選課要求(50%)、融合了生涯元素的教材(59.1%)、融入了生涯元素的學科實踐活動方案(59.1%)、學生的生涯需求(59.1%)、評價生涯融合教學效果的工具(63.6%)及專業(yè)人士的建議(63.6%)。
問卷預測教師可能需要的幫助有:職業(yè)人物的聯(lián)系方式,面向學生的生涯課程服務,學科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培訓,生涯理論和實踐方法論的培訓,滲透了生涯元素的教材、教案和教具,融入了生涯元素的實踐活動方案,生涯—學科融合教學效果的問卷、量表等測量工具,學生的生涯教育需求,生涯教育專業(yè)人士的建議,等等。
四、對生涯—學科融合的幾點建議
基于學科教師遇到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困難、困惑與需求,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建立公用資源庫
將生涯教育融入學科教學,教師們所需的材料包括教案、活動方案、含有生涯元素的素材等,如果將這些材料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學科教師和生涯教師公用的資源庫,就能為教師們提供實際的幫助。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各種職業(yè)的人推動著社會運轉,從這個角度來說,含有生涯元素的素材無處不在,新聞、電視節(jié)目、社會事件、最新科研成果等均可以被引入課堂之中。然而,個人的素材收集能力有限,如果各科教師都有意識地收集生涯資料,存儲在同一資源庫中,并且標注上自己對材料的用法、對相關課程的看法,即可為其他教師提供有用又新穎的素材。
公用的資源庫建好之后,如何將這些資源運用到課程教學中,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學科教師可以共享自己的課程,分享教學經驗,也可以改編其他教師的課程設計,降低自己的備課壓力;生涯教師則可以上傳經典案例,從個人專業(yè)角度對資源庫中的融合課例進行評價,提供反饋。
(二)與專業(yè)人士合作
調研結果顯示,學科教師對生涯教育的外延和內涵理解不足,不太清楚將生涯元素融入學科課程的方法、效果和意義;部分學科教師覺得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提供的指導零碎、不成體系,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動力不足。有30%的教師提出希望參與生涯理論和實踐方法論的培訓,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
在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中,涉及推行生涯導師制的文獻大多提及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在其他文獻中則鮮少提到這一點。其實,建立生涯—學科融合教學體系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生涯教育功底和豐富的學科教學經驗,學科教師與專業(yè)的生涯規(guī)劃人士合作十分重要。在合作中,學科教師厘清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涯發(fā)展的整體過程之間的關聯(lián),思考如何與專業(yè)人員分工并形成合力。除了生涯—學科融合工作之外,專業(yè)人士還可以幫助學校開展專門的生涯課程或者活動,幫助學生將在學科課堂上獲取的信息與自身特點整合,實現(xiàn)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構建效果評價和反饋體系
學生的需求和教學效果評價同樣影響著學科教師的融合工作,因此,建議學科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之前,先調查學生的需求,并且預先設計一套教育效果評價和反饋體系,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需求和興趣點能為教師提供教學的方向。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搜尋素材、設計課程,不僅可以降低教師搜集資料的難度,還能幫助教師預設學生的課堂反應,提升對課堂的把控力。
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與持續(xù)進行融合、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相關。生涯教育沒有考試,教師不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就容易失去堅持的動力。建立一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能讓教師看清前進的方向,不斷完善自己的課程,對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有更深刻的把握。
參考文獻
[1]鄧宏寶. 國外中學生涯教育課程實施:經驗與啟示[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10):24-31.
[2]鄧小琳. 生涯規(guī)劃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 國際教育論壇,2020,2(6):22.
[3]陳麗. 高中物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實驗設計[J]. 數(shù)字化用戶,2019,25(30):295-296.
[4]包春瑩. 中學生物學教科書中加強滲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 課程. 教材·教法,2013(7):63-68.
[5]王宇,杜慧. 美國地理教材對中學職業(yè)生涯教育的滲透及啟示[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8):64-67.
[6]盧鏡. 高中語文教學:生涯教育滲透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9(3):106-109.
[7]楊麗. 高中英語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8,8(8):52-53.
[8]譚道勇. 在高中歷史課堂滲透生涯教育的教學策略[J]. 福建教育,2020(15):58-59.
[9]張成斌. 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學滲透生涯教育的方法探討[J]. 生涯發(fā)展教育研究,2018(2):80-88.
[10]姚祖蘭. 物理學科職業(yè)生涯教育的滲透[J]. 物理教學探討:中學教學教研版,2016,34(8):22-25.
[11]劉芳. 生涯教育滲透高中信息技術編程初探[J]. 文淵(高中版),2021(6):2418.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