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欣
摘 要:古詩是我國重要的文學形式之一,也是古代文學的藝術瑰寶,更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難點之一,新課改從師生關系、教學方法、課程目標等方面做出了改革和探索,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也應隨之發(fā)生變化。文章以小學古詩詞教學為例,探討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趣味教學
引言
古詩詞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主要原因在于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與學生當前所處時代相距甚遠,學生無法切實感受到古詩詞的內涵。同時,古詩詞的用語與當代語言表達習慣不同,學生面對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含義時會產生畏難心理。此外,古詩詞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較為深奧,小學生社會閱歷尚淺,無法產生深刻的感知。而在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帶有具體形象、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幫助他們體會古詩詞的本質與內涵。
一、詩詞與繪畫相結合
詩畫結合是小學古詩詞趣味教學的重要形式,也是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品味古詩詞意境的教學方法。通過繪畫來描繪古詩詞的意境,能夠增強古詩詞內容的趣味性,同時也能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讓學生在詩詞描繪中體會到詩詞學習的樂趣。例如,《望廬山瀑布》就是一幅山水畫,畫起來既有氣勢,又有動感,能夠非常形象地呈現(xiàn)詩詞描繪的場景,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詩詞意境。又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作者的羈旅之思,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從詩中描述景象進行聯(lián)想,并讓學生將自己聯(lián)想到的景象畫下來,學生在繪畫中加入自己的情感,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詩人情感進行體會,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這兩句詩描繪的景象進行聯(lián)想繪畫,并要求學生將作者表達的“愁”與景色融合在一起,為接下來激發(fā)學生情感做鋪墊。在學生完成繪畫后,教師可以通過自身情感表達引導學生對后面兩句詩進行感悟,讓學生在教師情感影響下對詩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感知。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的講解和學生的背誦、默寫進行古詩教學,更不能認為做到這些就能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意境和文化內涵。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需要教師扎實備課,做好充足準備。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是影響古詩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情境創(chuàng)設的途徑很多,經(jīng)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一是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經(jīng)驗情境,二是根據(jù)古詩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三是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圖片情境、視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多方面、多途徑、多角度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既是備教材,也是備學生。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從古詩的學習中體會詩意之美、詩語之美、詩境之美、生活之美,從而更好地領會古詩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三、補充文化背景知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詩時,應該對文字背后的故事進行挖掘,將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與當下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的感知二者的強烈反差,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古詩中的情感、含義以及內容等進行深入了解,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表達出來的人文情懷、文化素養(yǎng)等。例如,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講解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時,可以對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文化等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將其與當下生活進行對比,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對歷史文化的印象。如教師可以“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边@兩句詩為例,運用多媒體播放詩中描述的情境,為學生講解這首詩的背景,而后再引導學生將其放學時自己與同學、朋友、教師揮手道別時的心情作對比,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詩表達的含義,也可以讓學生擁有和作者一樣的壯志情懷。
四、配樂朗誦
學生掌握古詩詞的韻律可幫助其快速、準確的背誦詩詞。比如,《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是一首典型的律絕,其首句為平起平收的律句,第二句為仄起平收的律句,第三句與第二句相黏,第四句與第三句相對,整首詩的韻腳“酥”“無”“都”三字均屬于平水韻“七虞”部,均為平生,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十足。不僅如此,整首詩對春景的描繪可謂細致入微,蘊含著作者對生機勃勃春天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筆者播放了寧靜淡雅的輕音樂,引導學生齊聲朗讀,并請學生注意“天街”“小雨”“草色”“煙柳”等意像,抓住“酥”“近卻無”“絕勝”等重點字詞感受作者向其傳遞的早春信息。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些背誦下來的學生還閉上雙眼一邊想象詩中的情境一邊感受古詩詞韻律的美感。朗讀過后,學生也興致勃勃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些學生表示從來沒有像作者一樣這么細致地觀察過春天的美景,感覺“虧大了”;一些學生則表示整首詩讀起來特別順暢,配合著音樂就像是在唱歌。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逐漸掌握通過朗讀品味古詩詞語言細節(jié)、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古詩詞學習方法。
五、結束語
在教學改革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結合古詩教學需求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從多角度構建教學組織活動,發(fā)揮古詩教學的優(yōu)勢,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從而提高古詩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有效促進學生對古詩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有效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夯實古詩教學改革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彩虹.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學周刊,2020(32):151-152.
[2] 歐陽鈴.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20.
[3] 丁文霞.小學古詩教學中情境建構的教學措施研究[J].天津教育,2019(32):94+96.
[4] 湯韻.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趣味性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80):46-47.
[5] 李兵.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趣味化模式構建[J].新課程(上),201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