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林廣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程序啟動后,教師利用適合的問題展開教學調度,能夠為課堂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在問題設計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對設計方案進行多重修正,凸顯問題的層次性、啟動性、趣味性、遷移性,以滿足學生閱讀學習的實際需要,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設計;思維構建
教師深度研讀教材文本,利用問題展開教學調度,這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操作方式。如何提升問題設計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問題設計要體現(xiàn)層次性、啟迪性、趣味性、遷移性等特點,教師需要深潛文本之中,對問題設計取點、問題構成方式、問題呈現(xiàn)形式、問題投放時機展開對應分析,以便形成最佳設計方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設計層次性問題,啟動生本閱讀思維
不同學生之間學力基礎存在較大差距,教師需要正視學生個性追求,對閱讀問題進行層次性設計,給不同群體學生以不同閱讀激發(fā),不僅能夠成功調動學生閱讀主動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教師深潛教材展開對應研讀,為學生準備更多思考問題,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問題解讀,讓分層教學在隱性操作中自然發(fā)生。分層教學不能將學生分開教學,需要利用層次性問題展開對應調度,教師對閱讀問題進行合理處理,能夠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學生對閱讀問題有較強敏感性,如果問題超出其能力范圍,便會造成學生迷茫,教師要對閱讀問題展開層次性設計,以提升教學適配性,成功激發(fā)學生閱讀思維。如教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然后投放一組問題: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白鷺?白鷺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樣比喻表明什么樣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針對教師設問展開對應閱讀,學習研究氣氛逐漸建立。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對學生閱讀體驗情況進行對應觀察,解決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具體組織學生解讀問題時,分層次展開提問,有明確的操作目的性,給不同群體學生準備不同的問題,確保閱讀問題解讀都比較到位。因材施教是最為科學的教學設計原則,教師圍繞學生個性訴求做問題設計和推送,對學生形成多重沖擊,其教學激發(fā)作用更為突出。
二、設計啟迪性問題,校準生本閱讀思維
教師適時投放啟迪性閱讀,讓學生自覺進入文本閱讀環(huán)節(jié),對相關內容展開個性閱讀探索,能夠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啟迪。小學生邏輯思維還比較缺乏,在文本閱讀中大多關注人物命運和情節(jié)發(fā)展,難以展開更廣泛的思考。教師在問題設計時,需要根據(jù)文本內容實際,找到生本對接點,以提升問題設計的適配性,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科學習之中,在多重探究思考中建立學科認知。
閱讀問題設計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增強問題啟迪性,能夠帶來豐富學習激發(fā)動力,讓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環(huán)節(jié),并在多重閱讀思考中形成學科認知能力。在教學《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準備的問題是:母親的感情到底有多深?深在哪里呢?你能夠用一首歌頌母親的歌曲表達感恩之情嗎?問題拋出后,立刻引發(fā)學生熱議。特別是用歌聲表達感恩之情這個問題,給學生帶來更多心靈觸動。作者到母親工作的場所,發(fā)現(xiàn)母親是這樣辛苦地勞作,內心開始激蕩起來。母親這樣拼命掙錢,要養(yǎng)活一家人,還要支持他看“閑書”,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在歌唱環(huán)節(jié),課堂學習氣氛被推向高潮,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歌唱活動。有學生唱《懂你》,教師歌唱《我的老媽媽》,課堂教學形成強大震撼力。學生進入到特定學習環(huán)境之中,其閱讀思維快速啟動,教與學達成更多和諧。教師利用問題做交流手段,引導學生展開延伸思考,成功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教師推出更多思考問題,給學生帶來更多思考的機會。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組織學生歌唱母愛的歌曲,都帶來豐富心理體驗認知。特別是歌唱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這說明教師切準了學生學習心理,形成重要教學激發(fā)。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教師需要有對接意識,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對應設計,這樣才能形成教學調度。文本解讀有多重選擇,教師要做好理性選擇,唯有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才能帶來理想的調度效果。
三、設計趣味性問題,調度生本閱讀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適時投放一些趣味性問題,學生會積極回應,其調度效果會自然顯現(xiàn)出來。教師在具體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取向,從學生關注點出發(fā),設計一些趣味性問題,以成功調動學生閱讀熱情。不同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取點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對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認識,不妨借助游戲、競賽、演繹等活動推出閱讀問題,這樣可以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形成豐富閱讀成長力量。
學生對趣味性問題有特殊敏感性,教師以此展開教學調度,能夠獲得豐富激發(fā)動力。教師對學生閱讀興趣取向有一定認知,在問題組織和投放時,要做好對接處理,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在廣泛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教學《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時,教師先為學生做示范誦讀,然后給出思考問題。一個學習小組四個人,以抽簽形式?jīng)Q定回答的問題,用筆寫出答案,準備參與展示活動,看誰的答案最優(yōu)。學生接受這個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在具體閱讀思考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觀察學生閱讀情況,給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習小組開始集體評價各個答案。因為是小組評價,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意見分歧,教師及時做出干預,確保小組互動交流順利展開。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各個小組能夠選擇最好的答案呈現(xiàn)出來,課堂互動交流效果顯著。
教師設計了四個高度相似的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解決,而且是每人一個問題,用書寫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個設計是比較靈巧的,其趣味性很高,學生積極回應,課堂學習氣氛逐漸濃重起來。學生對帶有游戲性的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對應設計,契合性更高,調度效果也會更好。
四、設計遷移性問題,延伸生本閱讀思維
文本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遷移對接意識,結合學生課外閱讀基礎實際推出一些思考問題,要求學生借助生活認知展開深入思考,在廣泛討論研究中形成學科認知基礎。學生閱讀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在閱讀問題設計時,需要注意對接學生閱讀思維基礎,針對學生思維實際推出遷移性問題,讓學生在自然銜接性思考中建立閱讀感知和體悟。教師不妨結合遷移性訓練投放閱讀問題,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閱讀對接中形成學科認知能力。
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需要利用問題展開相關操作,讓學生自然進行閱讀思考,以提升閱讀認知品質。閱讀訓練滲透思考問題,這是最為常見的設計形式,如果能夠推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做出選擇回答,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以親自訪問調查的形式,描繪了鳥兒的快樂生活,寫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熱愛。在訓練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選擇一些問題進行組織: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小鳥的動態(tài)美?在我們生活之中有沒有類似的地方?能不能采用文本寫法寫一段話,將相關景物描繪出來?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了深入思考,閱讀訓練順利啟動。
教師利用問題形式推出訓練內容,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從學生具體表現(xiàn)能夠看出,教師訓練設計是比較成功的,特別是讀寫訓練的投放,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學生讀寫展示情況良好,表明教師相關設計是有針對性的,調度效果也會更為顯著。閱讀遷移性訓練操作中,教師需要有生活對接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到生活化學習訓練環(huán)節(jié),能夠贏得豐富閱讀體驗。閱讀訓練組織形式眾多,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設計的意識,如果能夠讓學生參與問題設計活動,可以大幅度提升問題設計的適合性,對成功激發(fā)學生閱讀思維有重要現(xiàn)實幫助。
閱讀教學方法眾多,教師利用問題展開教學調度,這是最為常見的做法。為提升問題設計品質,教師要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度解讀、對學生閱讀認知基礎進行對應分析、對問題投放時機進行精心選擇,這樣才能形成重要教學激發(fā)動力。教師適時投放層次性問題、啟迪性問題、趣味性問題、遷移性問題,都能夠對學生閱讀思維形成重要沖擊,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到深度學習環(huán)節(jié),以提升學科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周曉.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4).
[2]陸妍萍.基于兒童,見微知著——小學語文微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管窺[J].華夏教師,2020(21).
[3]向日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優(yōu)化的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