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連釵
摘要: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問,能較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能深入的學習。而做到更好的提問要將選擇性的提問向開放性提問的轉化;將預設性提問向生成性提問的轉化;關注個體提問向面向全體提問的轉化。
關鍵詞:巧問;提問;轉化
現在教學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是信息社會的產物,具有時代信息,具有比我們更多的信號源。所以在教學上稍有不慎,將脫離學生源,如何能更好的抓住學生進入我們的課堂,在我們的課堂生成為主人,教師還是要多方行動吸引學生不走神,專注我們的思維,要跟著我們走。而教學中會提問則是非常關鍵的,下面就從三個方面闡述更好的提問促進教學效果。
一、選擇性提問轉化為開放性題提問
不管在新課教學還是復習課中,教師都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有時學生興趣性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同學之間會爭先恐后的回答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但有時會發(fā)現學生回答出現假積極,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問題“它是動物或者不是”,學生除了回答是不是,他不知道要回答什么了。顯然這里出現了老師們不同類型的提問方式了,從而出現不同回答情景了。
1、選擇性提問與開放性提問的比較
教學中有時需要學生淺層的回答采用選擇性提問,但這種回答學生不需太多的思考,往往不能激發(fā)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所以教師可選擇性針對提問對象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但如果提升知識點就需要更深層次的提問。例如上面的問題:問法一可愛的小白兔是動物還是植物。
問法二通過什么證據判斷小白兔是動物或是植物。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其實回答層次是不一樣的,他對學生回答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要激勵學習有難度的孩子就用第一種方式,鼓勵他們回答不錯,答對。而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則要向開放性方向引導學生答題,從而更深層次達到即鞏固知識,又能靈活運用。
2、復習階段采用開放性提問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氣密性良好,試管中裝有某液體,向試管中加入某物質后,b 端液面上升,則下列物質組合不可能的是 ( )
A.鎂與稀硫酸 ? ? ? ? ? ? B. 硝酸銨與水
C.氧化鈣與水 ? ? ? ? ? D. 氫氧化鈉固體與水
針對上述問題要讓學生不僅知道該題b 端液面上升是因為溫度變化,還得讓學生知道B端變化的原理是溫度變化導致廣口瓶內氣壓的變化,從而不僅這題會做,拓展一下將小試管拿走,若里面放試劑藥品哪些也可?學生隨著老師的問題打開思維,b 端液面的變化實質是氣壓的變化,則不僅瓶內溫度會導致氣壓的變化而且產生氣體或者吸收氣體也會導致瓶內氣壓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學生更能有挑戰(zhàn)性,而且能將初中所學知識進行鏈接,達到將知識點從“點”串成“線”,從“線”串成“面”。
二、預設性提問轉化為生成性提問
教師教學中每天要精心準備教案、課件,細致到每一個問題的內容,甚至到每一句話。在課堂中牢牢地讓上課思路按照備課內容開展,可以說這位老師很敬業(yè),非常負責。但同時也忽略了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小家伙,他們的思維跳躍性很強,更何況課堂也是動態(tài)的,那能一成不變呢。其實很多時候課堂生成的問題是很好的教學資源。
1、落實預設性問題開展教學
課堂是神圣的,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做到不備課不進課堂。對教學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雖說學生是有想法的個體,但終究要老師來解疑獲取知識,所以教學仍然以常態(tài)課為主。且不管課堂有無生成問題都需要教師備好每一節(jié)課,生成性問題更需要教師精心備課。教學仍然要按照教學設計開展教學,以教學設計的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做到心中有數,能落實好教學目標,做到突破重難點。
2、拓展生成性問題優(yōu)化教學
在教學中有時會碰到各種突發(fā)事件,上課上到一半被學生遲到門口喊報告打亂,或遲到了還用力撞門等等。其實這些用到好處就是好資源。就如上面的例子,讓學生聽聲音說出是誰,復習了音色;用力撞門有時未必能把門撞開,不信讓他在門軸那里試試,又可復習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巧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做到恰到好處。
例如在九上科學新課教學第一章第五節(jié)酸堿反應。酸堿反應按理說能使酸堿指示劑發(fā)生變化,如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先變紅色,后加鹽酸會褪色,而演示實驗中居然紅色沒有消失。這時不要糾結實驗現象錯了,解釋酸加入應該是褪為無色的,而且讓學生記住褪為無色。其實這種教學不是最佳的。酸、堿的化學性質學生在前面幾節(jié)已經學會了,為何不讓他們以這個為教學素材開展談論,指示劑不變色的幾種可能性,再依次開展探究,借助實驗獲取結論。這樣既可復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又可復習了堿的化學性質,知識酸堿反應現象不能教,學生自然而然九知道上面實驗失敗的原因。而且鞏固例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我相信這節(jié)突發(fā)事件獲得的知識,學生將會更多,記憶更久,這難道不是很好的事例嗎。
三、關注個體提問轉化為面向全體提問
班級里的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敏捷情況都各異,課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學習,在教學中能多多的照顧到個體差異,不管是新課教學還是復習課,不能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讓部分孩子掉隊。新課教學盡量從基礎角度出發(fā)面向全班學生,從而能讓學生投入更激情的學習,復習課堂可適當提高難度。
1、新課教學面向全體提問,落實課堂教學
新課教學中教學任務是讓每個孩子完成教學目標,落實好知識點,此時不能趕鴨子上陣,不管孩子的個體差異,只求進度,那是教學的敗筆。新課教學以基礎為主,提問時照顧到全體學生,該放慢腳步的一定要放慢步伐,讓全班學生一起上車,獨樂樂不如齊樂樂。
2、復習課時更要關注全體學生,開展教學
到了復習課時,教師往往認為要提拔高度從而不冷落尖持生,其實越在復習課,越要關注基礎復習,從而查漏補缺,不過提問方式可以換一種從而即達到面向全體學生,又不會讓堅持生沒事干。
例如運動和力是中考的考點,純粹的提問物體受到平衡力運動狀態(tài)如何,受到非平衡力時物體運動狀態(tài)如何??赡懿粌H尖持生不敢興趣,成績一般的也不來勁,不防把這知識點放在題目中換種方式提問:
例題:下列物體受到平衡力的是( ? )
A、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
B、做勻速轉動的手表的指針
C、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學書本
D、空中加速俯沖的小鳥
上面這種通過學生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從而說說平衡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運動和力如何,學生很和諧的學會知識點,這樣不僅照顧到成績一般的學生,而且照顧到成績好的學生。所以不管是新課教學還是復習課中應該還是要關注個體提問轉化為面向全體提問。
現在的教學面對的是信息時代的孩子,而且又是減負背景下的,而每一個學生又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多的要關注孩子的教育,更好的提問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