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啟靜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重視“整本書閱讀”,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筆者以小學語文教材所推薦的書籍為例,對“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作了深入分析。雖然教育教學在不斷發(fā)展,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狀況卻令人擔憂。因此,本文從以下角度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成效,讓小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興趣
引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一直都是各個版本語文教材的主要目標,如何擴大閱讀面,如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少做題,多讀好書,這也是諸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思考的問題。而各個學段對課外閱讀也有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不少于5萬字,而第二、第三學段分別是不少于40萬字和100萬字,這些規(guī)定的最終指向都是讓學生多讀書,并且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讀,還要給予一定的閱讀指導,提高閱讀的效果。而如何整合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和整本書閱讀,這也是老師思考的重點問題。
一、閱讀推導,促進整本書閱讀的進行
所謂的閱讀推導,實際上就是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推薦性的閱讀。整本書閱讀既然要放在教材內,那么就要求老師重視這部分工作的安排,有計劃地推進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活動。而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內部,每一個單元都提供了閱讀的方法,這解決了怎么讀的問題。而作為老師,在根據課文內容選擇了課外閱讀的書籍以后,可以利用課堂時間與學生共讀,首先要瀏覽全書,并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新書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感知全書的內容,并且了解主要的內容,以激發(fā)閱讀興趣。所以一般來說,在進行閱讀推導課程的設計和安排時,老師應當設置四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瀏覽封面,其次是了解作者以及閱讀書本的簡介部分,然后看書本目錄,大概了解書本的情節(jié)結構,最后再去閱讀一些精彩的章節(jié)。通過這種方式,在深入閱讀前,學生已對書本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小主題交流,促進章節(jié)細讀的進行
每一本書都會分為多個小章節(jié),就和語文課文一樣,每一單元都會有單元主題。而在高年級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若干個小主題,分章節(jié)進行閱讀,然后再進行小主題的組內交流討論。老師在教學以前,要先了解選用書本的每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根據章節(jié)去設計問題,提高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關注度,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學生對故事所展現出來的一些道理的思考。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寓言”主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木偶奇遇記》作為閱讀素材,老師可以在推導課上與學生共讀前三章,讓學生說說書中到底有多少個人物,而這些人物又是從哪一個章節(jié)開始出現的,并且緊緊圍繞“每一個章節(jié)講了什么”“每一個章節(jié)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內容以及自己的思考,并談談自己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將小道理遷移到現實生活中。除此以外,也可以讓部分讀寫比較快的學生介紹后續(xù)的章節(ji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以“快樂讀書吧”為基準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中又包括讀書習慣。“快樂讀書吧”把課外閱讀內容納入其中,促使學生將語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整本書的閱讀中,這就對廣大一線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根據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整本書閱讀書目,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探究。例如,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單元的主題是寓言故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中外經典童話,這是對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單元主題“讀讀童話故事”進行的提升。本單元“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是“能感受課外閱讀的快樂,樂于與大家分享課外閱讀的成果”。因此,教師就要以“快樂讀書吧”單元內容為基準點,以教材中的《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某一名篇為例,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想象畫面,學習閱讀方法。完成名篇的閱讀后,開展一次交流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向學生推薦更多的經典童話,如葉圣陶的《聰明的野牛》、安徒生的《打火匣》等,以促進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四、成果展示,深化整本書閱讀的主題
成果展示,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展示閱讀的成果,其關鍵點在于展示、匯報自己的閱讀情況,讓學生談談閱讀后的感受,并提煉總結整本書的主題以及所表述的道理。成果展示課堂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并不一定要限制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之中,而是可以舉行講故事大賽、猜謎語、精選段賞析以及手抄報比賽等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制作黑板報、寫讀書筆記、設計讀書卡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分享自己讀書成果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覺得閱讀并不是那么無趣,相反,閱讀能夠發(fā)掘的“寶藏”很多,這也是學生養(yǎng)成愛分享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學生進行成果展示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以賞析的眼光去評價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打擊學生。對學生的精彩瞬間,老師需要及時進行記錄,并給予一定的激勵、表揚以及喝彩,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更愿意閱讀。
結論: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本文從選取閱讀書籍、制定閱讀規(guī)劃等策略,對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施進行了細致說明,以期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果,讓學生潛心閱讀,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許小玲.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三年級整本書閱讀中的應用微探[J].讀寫算,2021,(33):167-168.
[2]牛雅婷.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46):124.
[3]曹丙娟.淺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79-180.
[4]王洋.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實施路徑分析[J].知識文庫,2021,(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