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在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音樂素養(yǎng),要求老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唱歌技巧,還要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涵,產生一定的共情能力,從而體會音樂的魅力,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實現(xiàn)高效率的初中音樂課堂,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音樂課堂;拓展教學
核心素養(yǎng)是關注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是適應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條件。新課標以來,對初中音樂課堂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要求音樂課堂要圍繞“音樂”進行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積累一定的音樂知識,學會尊重藝術、賞析藝術,體會藝術的時代價值,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音樂,從中找到樂趣。
一、對同一地區(qū)的音樂進行分析和拓展
很多時候,音樂能夠反映一個地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為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地方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有著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音樂感受?,F(xiàn)在的初中音樂課本普遍都采用的是通俗易懂的音樂,以普通話為標準的歌曲,因此,很多初中生無法體會不同民族的語言特色,這其實是不利用民族文化的長遠發(fā)展的。所以,在音樂課上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耐卣?,選取一些具有鮮明特征、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曲子,以便于加深學生對某個地方的印象和了解。
例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哈羅!哈羅!》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些有關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知識,讓學生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了解,因為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了解這個國家,學習起來無從下手,也就無法體會其中的內涵和情感,所以需要老師先滲透一些內容。然后進行一個拓展教學,插入歌曲“Rasa Sayang”,這首歌曲的知名度比較高,可以說是馬來西亞的人民都會唱的一首歌,雖然是用他們本地語言演唱出來的,但是學起來非常容易,初中生們對這些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也愿意主動去學,老師先給學生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一起跟著唱,幾遍下來,學生們很容易掌握這首曲子,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且,學生通過學習這樣的歌曲,能夠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情感,感受歌曲的生動活潑,符合他們的性格特點,還能夠對馬來西亞的文化進行了解。
二、對不同地方的音樂進行賞析和拓展
同一個主題下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音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地方的音樂并進行對比,學會分析歌曲的意味。音樂的感染力較強,覆蓋面也比較廣,了解不同特點的音樂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去感受音樂的魅力。
教師在對《茉莉花》這首歌曲進行教學時,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普及基本的知識,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起源于《鮮花調》,后經過改編而成,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茉莉花的圖片和視頻,再配上江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景和這首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茉莉花所帶來的意境美。接著,讓學生思考是不是只有江南才有茉莉花,北方有沒有?然后引入東北版的《茉莉花》,兩首歌曲帶給人的感受是完全不相同的,江蘇版的給人一種悠揚、清新之感,東北版的給人一種豪邁、粗獷之感,但他們都充分體現(xiàn)了各自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風格,讓學生明顯感受到,同樣的歌曲再不同地區(qū)給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更深層次地感受了音樂的多樣性,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對不同風格的歌曲進行拓展教學
每個音樂創(chuàng)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其個性的體現(xiàn),不同地方、不同國家也有自己的音樂風格和音樂素養(yǎng),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以及國家的成長背景,會形成自己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所以,如果在同樣的主題和背景下,不同創(chuàng)作者做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也不盡相同,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對音樂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教師在講完“天下的媽媽都一樣”這首曲子后,學生對于母愛和母子之間的情感有了一種新的感悟,他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以及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了媽媽的不容易,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插入歌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感受和諧的家庭關系,學生在這樣優(yōu)美的旋律當中去想象、去回憶、去感受父母給予自己的愛,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兩首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很好地體會其中的內涵,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帶來的不同感受,無論是以怎樣的作曲形式和演唱形式呈現(xiàn)到我們的面前,它們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來進行的,豐富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四、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拓展
初中生學習音樂不光是要會唱,還要學會理解和鑒賞歌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鑒賞一些優(yōu)秀作品,提高學生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以往,在很多課堂中老師知識負責教會學生演唱歌曲,并沒有著重去培養(yǎng)他們賞析作品的能力,無法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所以,想要讓學生理解歌曲、感受歌曲,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講完之后,要鼓勵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對這首歌曲的理解,說出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結語:
初中音樂課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不僅體現(xiàn)了新的教育理念,還豐富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因此,初中音樂課應當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還應進行課堂拓展,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而豐富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并幫助學生從音樂中尋找樂趣,通過音樂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情感,尊重藝術的多樣性,愿意主動地學習音樂,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讓音樂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王瑤.讓音樂課活起來——音樂課堂教學中拓展教學方式初探[J].
[2]夏春艷.預習走進音樂課——試論初中生音樂課主動預習的策略研究[J].
[3]張嚴翰.關于臺灣和大陸中初中音樂教學差異的一些思考——以“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初中音樂課現(xiàn)場觀摩活動”展示課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