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政策下,如何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凸顯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廣州市天河區(qū)“雙驅”課題組圍繞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展開一系列實踐研究活動,為減負不減質提供課堂教學參考,與同行共研共思。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雙驅教學;鴿巢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目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雙驅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YQJK0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梁婉茹(1978—),女,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東圃小學,一級教師。
聽完一節(jié)好課后,教師常常會感嘆:課是好課,但學不來。為何?教學設計固然可以學,但好課通常都有好課件增色,若沒有課件引導,教學效果則大打折扣……那么,簡單好操作,又利于學生學習及其主動性發(fā)揮的課堂是什么樣的呢?廣州市天河區(qū)“雙驅”課題組的教師上的一系列“雙驅”課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雙驅”教學[1],是基于課標,以課本中的例題原題或變式題及教材中的練習題為學習任務載體,驅動學生調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通過閱讀、思考、嘗試、交流、討論、辨析等自主、合作學習,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主動學習?;蛘呓處煂W生在完成任務時遇到的障礙、疑點、困難及學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等作為教學的起點,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來實現(xiàn)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塑造必備品格、培養(yǎng)學科價值觀念?!半p驅”教學的特點是“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雙管齊下,目的是實現(xiàn)師生雙向賦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接下來,筆者就邀請各位同行一起走進“雙驅”課題組教師的課堂。
平時都聽說“雙驅”課題組的肖格英老師平和又有趣,這次肖老師選了筆者所在學校五年級的學生進行異地教學,準備上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的《鴿巢問題》,我們都很期待。上課前,筆者問肖老師需不需要拷貝課件,要做什么準備。肖老師笑笑說,只需要準備學案紙和一些學具小棒就可以了。公開課的準備就這么簡單?還真就這么簡單,而且這節(jié)課不需要課件,教學對象是普通學校普通班的學生。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驅動,帶領學生走進“筆筒問題”
【片段一】肖老師在黑板上畫了3個筆筒,向學生提問:“這里有3個筆筒,要求把4支筆(磁性小棒)全部放進這3個筆筒里??匆娺@些數(shù)字信息,你有想法嗎?”(任務驅動學生思考,學生要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信息,快速調用知識進行組合、分析、思考)
生1:要求怎么放?有什么限制條件?(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提出問題)
生2:我認為,如果每個筆筒都放1支筆,剩下的1支筆必須放進其中1個筆筒,那么肯定有1個筆筒需要放2支筆。我說清楚了嗎?(學生自發(fā)辨析)
學生用擊掌表示說清楚了,如果覺得沒說清楚可以向這個同學提問。
生3:如果我把4支筆全部放進1個筆筒里,其他2個筆筒1支筆都不放,我想知道這樣可以嗎?(再次發(fā)問)
師: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太強了!問題都提得很好。好吧,這里我用一句話來解釋大家的疑問。(在題目中增加條件“不管怎么放”)意思是不管怎么放,只要把4支筆放進3個筆筒里就可以了,你有多少種放法?動手試試吧!請打開學案紙,用小棒在學案紙上擺一擺,在橫線上填一填。(學生自主提問、辨析、理解,師生對話引導,突出關鍵信息“不管怎么放”,并提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學生完成任務)
……
沒錯,肖老師設計的是“筆筒問題”,學生對鴿子飛進鴿巢的情景并不熟悉,但對把筆放進筆筒的情景非常熟悉,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肖老師設計了筆筒放筆的情景作為教學切入,這一情景與學生現(xiàn)實息息相關,比鴿子飛進鴿巢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一句“你有想法嗎”看似不經意,實則是精心設計的提問,教師成功帶領學生走進創(chuàng)設的情景,探索任務中文字信息的含義,在學生提出疑惑的關鍵時刻給任務增加“必要”條件:“不管怎么放。”教師利用任務驅動策略,輕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關鍵信息,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同時引發(fā)學生們想要馬上動手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遠比枯燥的數(shù)學原理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引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基礎。教師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是上好一節(jié)課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緊貼生活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是“雙驅”教學的顯著特征。本課從學生熟悉的筆筒放筆情景引入,結合實際操作,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找出全部擺法并不難,因此,教師巧妙設置了“缺乏必要條件”一環(huán),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隨著任務的推進,由任務產生的各種問題隨之而來,成為“雙驅”教學的另一主導動力。學生圍繞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思考、操作、活動、討論……實現(xiàn)主動學習,從而真正站在數(shù)學學習的舞臺中央,發(fā)展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沿著任務鏈,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片段二】學生分組操作,嘗試把4支筆放到3個筆筒里,然后教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任務:“請你嘗試用一句話描述全部的結果?!睂W生分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生1:其中有1個筆筒中的筆一定比另外2個筆筒中的筆多。(這句話是否對?引發(fā)問題)
班內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不對!你看我擺的2支、2支、0支這種情況……(自發(fā)辨析問題)
生2:不管怎么擺,筆的總數(shù)都是4。(這樣說是否對?再次引發(fā)問題)
全班同學:對!
生3:4支筆放在3個筆筒里,擺法組合是400、 310、220、112。
師:不僅有思考力,還能用簡潔的數(shù)字來記錄你的擺法,果然是數(shù)學小能手,會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你的思維世界,回答很棒!
生4:4支筆放在3個筆筒里,不管怎么放,至少有1個筆筒里有2支筆或比2支多。
眾生鼓掌同意。教師板書這句話。(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師: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一樣,握個手!我上課前沒有和這位同學商量過,可是我把他說的這句話提前寫好了,大家看!(貼出準備好的板書——“把4支筆放進3個筆筒里,不管怎么放,總有1個筆筒里至少有2支筆”)
生:哇!
師:剛才那位同學說的話和老師的板書對比,有一點點不同,誰來說說不同之處?
生5: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意思就是肯定有1個筆筒里的筆的數(shù)量等于2或者大于2,老師用“至少有2支筆”表述,其實“至少”這個詞在這里就代表等于2或者大于2的意思。(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關鍵詞“至少”)
師點頭(在“至少”下面加著重符號):很會思考!還有什么不同?
生6:老師板書的這句話增加了“總有”這個詞。
師追問:“總有”是什么意思?(引導理解關鍵詞“總有”)
生6:肯定有的意思。
師再次點頭(在“總有”下面加著重符號):你又是怎么理解的?(進一步引導到核心問題)
生7:(把4支筆放到3個筆筒里,不管怎么放)沒有特殊情況,包括所有情況,肯定有2支或2支以上的筆放在同一個筆筒里。(不同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深入辨析關鍵詞“至少”“總有”的含義,解決問題)
掌聲再次響起……
……
5只鴿子,飛進3個鴿籠,至少有幾只鴿子飛進同一個鴿籠?(任務二,引出鴿巢問題,進行建模)
……
任務的設計非常關鍵,教師需要找到本節(jié)課問題的關鍵點,然后將問題設計成一個或幾個要求清晰、可操作、可執(zhí)行的任務,從而引導學生擊破難點?!半p驅”教學的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構成了兩大主導動力,兩者就像兩個強有力的車輪,帶領學生在素養(yǎng)目標的指導下平穩(wěn)而快速地前進。
本課中,教師把重點放在利用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上面。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話去闡述想法,并逐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理解。經過長期這樣的鍛煉,小學生才會在數(shù)學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shù)學的思想思考世界,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這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因人而異,但這個過程,學生必須經歷,因為只有這樣,其學科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高。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發(fā)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并自主展開辨析、交流、討論,如果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而未能發(fā)現(xiàn),教師可在關鍵處適當點撥,即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任務解決的過程會暴露真實的學情,每堂課的學情因不同學生而異,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充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注重問題的引領和學習支架的搭建。課堂上還有可能出現(xiàn)教師預設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這也是新時代教師的必備能力。
“雙驅”課堂,任務驅動與問題驅動缺一不可,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片段二中,師生圍繞核心問題,通過互動不斷生成一個個新問題,這些小問題之間、小問題和核心問題之間聯(lián)結、推進、引導,進而繪制成一張問題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課堂精彩綻放。當問題解決時,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三、發(fā)揮語言魅力,活躍課堂氣氛,制造磁場,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吸引學生圍繞課堂“任務”努力探索
【片段三】師:5只鴿子相當于5支筆,3個鴿籠相當于3個筆筒,其實,是同一個數(shù)學問題。
……
師:同類數(shù)學問題,數(shù)學家通常會給它一個精練的表達,叫作什么問題好呢?
生1:鴿子問題。
師:請這位回答問題很厲害的同學說說。
生2:筆筒問題。
眾生:“筆筒問題”好!
師(用宣布的口吻):好的!我們就把這類問題命名為“筆筒問題”。
全班歡呼:Yeah!
師樂呵呵:今天筆筒包場啦!由于我們先研究的是筆筒,所以這類問題理所當然地被稱為“筆筒問題”。但是,數(shù)學家們先研究的是鴿子進巢的問題,你們知道他們怎么命名這類數(shù)學問題嗎?
……
師:不管是“筆筒問題”還是“鴿巢問題”,其實……
全班:都是同一個問題!
師: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同學們能舉出幾個例子嗎?(讓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鴿巢問題的理解,發(fā)揮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生3(審視全班):在我們班抽13名同學,不管怎么抽,總有一個月至少有2人生日。
學生中有人質疑,有人點頭。
生3:玩?zhèn)€現(xiàn)場抽人游戲實驗一下!
生4(躍躍欲試):好玩!我來玩。
生5(雀躍):哈哈,我來解釋!
……
下課鈴響了,學生玩“鴿巢問題”玩得不亦樂乎,久久不舍得下課。
在肖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普通班的學生學習六年級的“鴿巢問題”,異地教學也完全沒問題,為何?因為有精準的“任務”和巧妙設計的關鍵“問題”?!半p驅”齊下,在問題關鍵處設置必要的腳手架,助力學生向知識更高處攀登。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意,凸顯學生學習小主人的地位,這就需要有適合情境的鼓勵性語言,如“理解力太強了”“有文采”;有適當夸張的表揚,如“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一樣,握個手”“(用宣布的口吻)我們就把這類問題命名為……”;有很有趣的描述,如“筆筒包場啦”“這位回答很厲害的同學”……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目標明確。有魅力的語言是引起學生長期的學習興趣的動力源泉,也是“雙驅”教學理念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夯實自身的素養(yǎng),不斷充實自己,以更好地帶領學生。
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要“舍得”把時間花在“探索”的過程上。學生在充分理解問題的基礎上,再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課例中的學生熱情高漲,自發(fā)地把“尋找生活中的鴿巢問題”任務延伸到課下,還運用“當場實驗”的方法來驗證,此時,“任務”已不只是任務,更是“好玩”的任務,變成了一種自驅力,能夠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
“雙驅”課堂的教學活動應該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學生關注任務,任務衍生問題,師生互動辨析,以學為中心,點燃課堂。”數(shù)學課堂關注“如何思考”“怎么學會”,聚焦學習過程的經歷,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數(shù)感、量感、空間意識、幾何直觀、推理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意識、數(shù)據(jù)意識、發(fā)展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養(yǎng)分。
(本文已得到文中“鴿巢問題”授課者肖格英老師同意引用她的原創(chuàng)課例)
[參考文獻]
肖格英,范運平.知識分類與雙驅教學:課程目標導向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式改革[J].教育,2021(35):32-34.
林麗婷.以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課堂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0(62):77-78.
王天蓉.問題化學習:教師行動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