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梅
摘要:“德育”是每一個學科中都需要一以貫之的重要內容,而語文更是在德育中具有突出優(yōu)勢。為此,本文將具體分析如何將德育融入于小學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時期。德育作為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性的任務,僅僅依靠專門德育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不斷拓寬德育渠道是極為重要的。而其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方式,就是將德育融入于學科教學當中。毋庸置疑,語文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學科,無疑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并且會對學生的觀念產(chǎn)生重要的導向做用。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德育和語文學科的融合,并依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策略,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德育實效。
一、注重直觀教學,挖掘德育內容
毋庸置疑,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主動參與的意識,是引導學生實現(xiàn)發(fā)展提升的必要條件。所以為了將德育融入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首要條件就是打開學生的心扉,以此來使所學知識更加契合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情感的優(yōu)化,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營造一種適當?shù)沫h(huán)境氛圍。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以此來幫助學生體驗蘊含于文本當中的德育內容。同時,借助教學情境,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直觀化。這樣一來,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從而實現(xiàn)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以《觀潮》為例,文中的主要內容是觀賞大潮的場景,對錢塘江大潮發(fā)生的全過程進行了記錄。對于沒有觀賞過錢塘江大潮的學生來說,直接通過文字閱讀的方式,學生很難準確感受錢塘江大潮奔騰咆哮的景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直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而是需要首先引導學生想象江面波浪滔天的場景是怎樣的。然后,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入一些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相對于文字內容,視頻可以借助鏡頭對大潮的景色進行直觀的記錄,并且拍攝的角度要更加多樣。這樣一來,有利于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并直觀領略大潮的魅力。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入一些相關的資料,以此來適度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直觀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魅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這對于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豐富課堂活動,促進德育理解
教學內容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性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顯著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也語文德育的開展產(chǎn)生了阻礙。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靈活組織多樣化的課堂語文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使課堂活動更加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一來,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發(fā)展。同時,多樣化的語文活動能夠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
以《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為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本內容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毋庸置疑,角色扮演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組織方式。通過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進行行動和思考,并且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變成自己熟悉的同學,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有效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這節(jié)課的角色扮演教學中,學生首先自愿組成了幾個小組,然后在組內分配了雨來、老師、爸爸媽媽、李大叔、鬼子軍官、日本鬼子等不同角色。同時,我沒有對表演的內容提出過于嚴格的要求,而是鼓勵各組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設計表演中的臺詞、動作等不同內容。之后,各小組依次在課堂中進行了表演。通過這一過程,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堂學習的氛圍,并使學生在表演中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感受了故事中不同角色身上蘊含的愛國品質。
三、組織課外實踐,深化德育感悟
從學科特點來看,語文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而且開展語文德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的行為。為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生活實踐活動,以此來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當中進行更加深入的反思。通過這一過程,有利于使學生進一步挖掘語文以及生活中的德育內涵。
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這篇課文所傳達的主要思想就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這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公德。但是,僅僅通過文本閱讀很難使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我結合文本內容設計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在這次任務中,學生需要進行一次實地調查,以此來了解周圍生活中有哪些比較常見的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在此基礎上,要查閱相關的資料,并據(jù)此思考如何這種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如果一直持續(xù),將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后果。最后,需要結合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反思,想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在環(huán)境保護中承擔哪些責任,并且要將自己的想法形成書面材料。通過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對課內閱讀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綜上,語文課程逐漸成為開展德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準確認識本學科在德育中所具有的德育優(yōu)勢,并結合新時期的德育要求以及學生實際將兩者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及時梳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并思考應對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艷麗.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99):46-48.
[2]馮怡婷.基于語文教學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科學咨詢,2021(7):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