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蓓
【摘? 要】兒童是由故事陪伴著成長的,因而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喜歡故事的心情作出全面的了解便能深刻覺察學生對各類故事的感興趣程度,從而借助故事進行教學策略的改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刻板印象較深。因此,我們要善用故事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此幫助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改觀。對此,教師可通過讀故事、學故事、講故事、編故事來學習詞匯、鍛煉口語和提升思維,讓英語課堂充滿魅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英語課堂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教學觀念的改進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已成為教育領域必然會經歷的重要階段,對此,教師應深諳教學改革中所強調的與學生發(fā)展相關的內容,嘗試摒棄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發(fā)展謀得更為長遠的利益。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進過程中,教師應當意識到英語教學老套的“讀、背、默、練”不應再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尚處于身心發(fā)展關鍵期的兒童都喜歡故事,小時候依賴大人講讀故事,大一點后自己讀故事,故事是兒童成長的玩伴。因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實現(xiàn)對英語教學的有效改進,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幫助學生通過讀故事、講故事、學故事和編故事來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高,以此提升學生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讓英語課堂教學更具有魅力。
一、依托故事情節(jié),學習英語詞匯
詞匯在英語教學中是必備基礎,也是學生學好英語、建立和完善英語知識結構的根基。但詞匯往往量大且抽象,尤其是漢語和英語意思的匹配以及聯(lián)想與學生的直觀思維方式會產生一定的沖突,因而其也是學生記憶過程中的最大難關。為了消除學生思維方式的缺陷,改變其發(fā)展受限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喜歡故事這一特點,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的營養(yǎng)中學習詞匯,這樣不但能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還能加深其對詞匯的長久記憶印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受到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熏陶,學習詞匯的負擔也會減輕許多,學生的學習投入感會快速提升,這也為其降低了詞匯知識本身的難度,緩沖了學習英語詞匯的心理負擔。
例如,在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amily》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對教材各板塊中學生所需掌握的詞匯量以及掌握程度進行適當?shù)钠饰?,從而做到心中有?shù),以便其在教學中將故事教學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實現(xiàn)學生詞匯學習途徑的豐富。比如在“Story time”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明確,本節(jié)課的詞匯學習目標要求掌握family,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father/dad, mother/mum, brother, sister, me等單詞以及詞匯;學習句式“This is Helen. She is my sister.”此外,本單元的故事主題是介紹“my family”,該故事是由繪本和文本共同來呈現(xiàn)的,繪本圖片對中年級學生仍然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故事的閱讀,并且僅僅通過繪本就能讀懂故事。因此,在了解語篇后,學生會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該家庭成員都有誰,他們叫什么名字,家里的輩分是什么。在閱讀交流故事情節(jié)之后,教師基于學生喜歡讀繪本故事的心情,激發(fā)其對英語學習熱情的持續(xù)“輸出”,使其也愿意為繪本故事畫出家庭樹,從而理清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家庭樹標注出單詞,學生便能很容易并快速地把單詞和具體人物對應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效率,促進其理解程度的上升,以此加深了對詞匯的印象。
學生對故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要利用這一優(yōu)勢把枯燥的詞匯學習融入活靈活現(xiàn)的故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詞匯含義。有了故事的滋養(yǎng),學生們就能提升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二、讀懂故事內涵,學習人生智慧
人生是一門學不完的課程,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因而人生是一個不斷獲得人生智慧的成長過程,同時也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發(fā)展階段。而故事的發(fā)生或多或少來源于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經歷,因此,一個看似短小的故事,其中卻蘊含著比較大的人生道理,這是值得教師引導學生深挖,從而進行深刻感知的?;诖?,在小學英語故事閱讀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讀懂每一個故事背后隱藏的人生智慧,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更是長遠而深刻的,這一階段也是教師為學生建立思想獨立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解讀并挖掘故事內涵是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忽視的,我們要利用故事內涵,突破英語學科的教學限制,啟迪學生的智慧,凈化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意識到,單元主題看似較為生活化,與日常交際相關,但在這稀松平常的故事下也深藏著生活的哲理。比如從“Story time”板塊來看,其故事主題與描述自己“不舒服”的癥狀相關,因而教師可深入挖掘故事內容,幫助學生感知其中的內涵與深意。比如在講授“--I’m thirsty.
Can I have some water?--Here you are. ”這一句時,教師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句型的基礎上告訴學生:“當我們感覺到‘口渴’時,這就說明我們身體內部明顯缺少水分了,這時我們便需要給身體補充適當?shù)乃帧N覀円肟焖俳饪什⒀杆賹崿F(xiàn)身體水分的補給,是飲料、果汁還是白開水好?”這一問題源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用飲料、果汁或者是乳品替代白開水來解渴等現(xiàn)象,借此機會,教師針對這一現(xiàn)象告訴學生,飲料、果汁等里面除了含有水之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容易使人發(fā)胖,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健康?;诖耍處煴憧梢越逃鸵龑W生在日常生活里要多喝“白開水”,應該時刻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托爾斯泰認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務以及怎樣去完成?!蔽覀円獜墓适轮袑W習智慧,正確認識自己并提升自己,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困難,讓智慧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
三、復述故事內容,鍛煉語言表達
聽故事是學生享受樂趣的過程,而講故事則是學生感受快樂的途徑。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看待故事的態(tài)度,從全新的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具可操作性、趣味性的英語學習形式。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復述,使其在故事的學習鞏固中更為投入。復述故事這一活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大有好處:復述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在復述的過程中激發(fā)其思維的運轉,提高其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同時還能起到鍛煉學生理解力和記憶力的作用。學生在復述故事時能夠把文章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是思維、語言等的綜合整合,是學生掌握和初步運用新知識的過程,是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一種充滿趣味性的有效渠道。在復述故事中,學生的膽量、思維、表達等多方面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生會逐漸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并善于表達故事的快樂。
例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Story time”板塊的故事,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增添樂趣。這一板塊的故事內容較為豐富、新穎,也值得學生以復述的形式進行鞏固。因此,在完成了故事閱讀后,學生能夠理解故事情節(jié),基本掌握其中的新學詞匯?;诖耍覀円膭顚W生用英語復述該故事,促進學生對故事的深度認知和鞏固,從而調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尤其是英語語用能力。學生的英語水平畢竟有限,因而教師首先應盡量降低要求,比如他們能復述出要點就是好樣的,對此,教師應多給予鼓勵,為其添足學習動力。最后教師把自己的總結分享給學生,引導其通過填空來抓住關鍵點,給學生們加以指導:Goldilocks is in the __1__. She finds a house and she comes in. She is __2__ and thirsty. She finds some __3__ on the table. She doesn’t know which she should choose. So she has a try:“This is too hot. This is too__4__ .This is just __5__.”She is tired. She wants to choose one __6__ to sleep. Three __7__ appear in __8__of her. She is __9__. She says“__10__”.(答案:1. forest;2. hungry;3. soup;4. cold;5. right; 6.bed;7. bears;8. front;9. afraid;10. Help。)
故事復述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運用新學的語言知識去概括故事情節(jié),是學生理解、思維、概括與總結、記憶、語言運用等多方面能力的訓練,是能力提升的一種有效途徑。
四、續(xù)編故事結局,鍛煉想象思維
閱讀與寫作是英語學習中不可分割的兩大板塊,而讀后續(xù)寫也是目前英語學科高考題型中新增加的一道題目,由此可見讀與寫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對此,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讀寫結合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綜合發(fā)展的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故事續(xù)寫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和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語言去合理預見故事情節(jié)的延續(xù)和結束,從而對其讀寫能力和語用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讀后續(xù)寫考查了學生對故事語篇的理解,使其主動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以此提升了其思維的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此同時,學生在想象、分析、推理后作出理性表達,更是訓練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各方面能力素養(yǎng)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1《Cinderella》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到“Story time”板塊的故事內容與學生自小接觸的童話故事相吻合,教材只是將閱讀文本換成了英文,且對故事進行了簡化,因而學生對這一板塊故事較為熟悉,閱讀障礙也只限于對某些詞匯的陌生感。因此,教師在學生完成故事閱讀任務后可組織學生自主復述故事或者是講故事:Cinderella在家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Cinderella遇到了“fairy”并給了她new clothes和new shoes。在離開聚會時Cinderella把一只鞋子落下了,王子拿著鞋子找到了它的主人Cinderella。然后讓學生接著往下編寫,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有一個學生是這樣編寫的:王子相中Cinderella并要娶她為妻,而她的繼母很是羨慕、嫉妒、恨,繼母認為這本該屬于她的親生女兒,于是她就動起了歪心思,從巫婆那里買了毀容藥水并放在了臉盆里,心想Cinderella洗臉就會毀容變丑,她就可以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王子。結果在Cinderella洗臉之前,她的女兒看著洗臉水干凈搶先于Cinderella洗臉,最后毀容的是她的親生女兒。鼓勵學生用英語編寫故事,必要時可以用漢語,重點是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
讀后續(xù)寫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文章結構入手,明確文章主線,把握語篇的前提下進行有序的表達,使學生在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從兒童喜歡故事這一角度出發(fā),運用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在讀故事、講故事、學故事和編故事中學會詞匯、學習人生智慧、提升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想象思維,讓學生在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獲得突破。故事教學法讓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充滿了奇藝色彩,充滿了魅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何小慧.微課——高效英語課堂的“橋梁”[J].教書育人,2020(34):50-51.
[2]劉鑫.新課程標準下微課在小學英語的探究與應用[J].長江叢刊,2020(3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