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的標準已經變成了素質教育。核心素養(yǎng)是體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將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步驟當中去,以期建立一個完整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讓其能夠對化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并提升自身素質。
關鍵詞:高中化學、滲透、核心素養(yǎng)
作為高中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化學的涵蓋面十分廣泛,相比起初中化學,高中化學的知識難度、深度都有著一個層次上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能繼續(xù)依靠“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更富有實驗探究和情境化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化學能力,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充分滲透。
一、確定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為了應對應試教育,教師將更多重心放在了學生對于教材知識點的理解上,培養(yǎng)他們的應試能力。然而,過多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造成了學生們缺乏動手實踐能力,他們沒有機會親身參與到實踐過程當中,從而導致學生綜合素質降低。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用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方面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能夠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針對“化學能與電能”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先行預習,培養(yǎng)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自己發(fā)現(xiàn)對于這一知識點當中自己產生的不解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行提出有關這一知識點的問題,隨后引導學生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隨后對學生們進行分組,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和實驗,以此來引導學生們建立主動探求科學規(guī)律的精神,這種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主題教育理念。
二、利用教學情境,滲透化學核心素養(yǎng)
化學,是一門和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多利用這一點,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中的場景和發(fā)身邊發(fā)生的真實事件和自己要教授的化學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素材將他們運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讓高中生在學習化學時效率提高,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建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在設置情境時需要注意,情境要更多的能夠體現(xiàn)真實性和情感性,對于高中生這個正在健全自己三觀的階段,對情感是十分敏感的,這正是建立一個價值觀的重要過程,用這種方法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化學知識的熱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比如,在針對“銅與鐵的相關知識”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對于銅、鐵兩種物質的來源,以及冶煉原理有一個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行詢問學生們如下問題:“大家平時都接觸過哪些和銅、鐵相關的物品,他們的制造原理又是怎么樣的?”隨后,號召同學們自行成立學習小組,針對問題來共同探討交流,最后由教師來結合著學生們給出的答案進行補充和總結,讓他們掌握銅和鐵相關的知識點。然而,教學過程到此并沒有結束,在進行完知識點教學后,教師可以將我國在銅鐵冶煉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告知給學生,讓他們在掌握化學知識點的同時,對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認知,并能夠增加他們的愛國情感。通過結合著學生們身邊的例子,建立問題情景,讓學生們在進行思考時能夠充分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可以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三、通過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實驗是化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化學,學生們獲取化學知識點的手段,不應該單單通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獲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利用實驗作為指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想象力,增強他們對化學原理的了解。實驗室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材上提到的概念和理論知識,也都是由前人進行實踐論證得出的結論。由學生們親自進行實踐操作,可以讓他們了解到實踐與真理其中的關系,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實踐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也是能一種培養(yǎng)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手段。
比如《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一課程,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了解在壓強和濃度的影響下,化學反應速率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教師先根據學生實驗水平的不同進行不同組別的分配,給予他們不同的實驗任務,在實驗開始前,教師留下問題讓學生們思考“通過產生怎樣的現(xiàn)象,可以對反應的快慢進行判斷?”,讓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和觀點,這也是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分組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們對應問題產生思考,并得到“催化劑在不同化學反應中有著不同的反應速度”這一結論,學生們親身參與到這一結論的見證過程當中,使得他們對這一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而通過實踐的這種方式,也能提高他們對科學原理的探求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
四、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應該局限在書本知識、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將其與教材知識進行融合。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更多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授教材當中的化學知識點上,這就造成了學生們思路狹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這樣對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教師應當多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讓學生們通過多觀察、多思考、多探索的方式,拓展他們的思維和化學知識面,從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好的滲透到高中化學教學中。
結束語: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通過設置有趣的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化學產生興趣,而實驗和課外活動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們的綜合實力,在過程當中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為將來他們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業(yè)虹.淺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0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