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婧雯
摘要:幼兒勞動觀念的培育,除了是教師的職責外,父母也要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教師要引導父母設定相應的勞動場景,安排幼兒進行勞動活動,提高幼兒勞動評價,有效地調動幼兒勞動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勞動觀念;有效途徑
前言:
勞動既是技巧,也是素質。在幼兒教育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對勞動的熱愛,這樣既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又可以有效地塑造幼兒的優(yōu)良品質。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空間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的活動地點是在家里和幼兒園。在幼兒園里很少有勞動的機會,而家庭可以為幼兒提供相應的勞動鍛煉。所以,家長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勞動機會,讓幼兒更好地參與到勞動中去。
一、幼兒無法獲得勞動技巧的障礙
長期以來,我們周圍的家長都十分注重子女的學業(yè)表現(xiàn),而忽略了對子女自理能力的鍛煉。一些家長不會讓子女做任何家務,諸如洗盤子、洗衣之類的家務活,甚至還會把做家務作為懲罰幼兒的方法。這樣就等同于告訴幼兒,勞動不是重點,而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勞動可以訓練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參與到日常的家務活中,這對他們來說,有利于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二、培養(yǎng)幼兒勞動觀念的途徑
(一)營造一種能使幼兒對勞動產生興趣的氛圍
幼兒的直觀思考能力比較強,他們渴望去探索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重要的教育機會。在培養(yǎng)幼兒對勞動意識方面,教師要協(xié)助父母,使父母能夠為子女營造勞動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勞動積極性。在幼兒園,通過模擬情景教學,使幼兒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通過游戲來提高對勞動的認識。游戲、故事、視頻、動畫、書籍、圖片等都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勞動意識的學習,并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幼兒參加家務勞動需要更多的內在動力。教師與父母若能把握幼兒的心理,進行設計與調整,自然會產生明顯的成效。例如,教師把課堂布置成一個家庭氛圍,讓幼兒扮演家庭中的一員,并負責諸如買菜做飯、清潔屋子、洗衣服等家務,并讓幼兒自己挑選和參加這些勞動。幼兒更傾向于角色扮演的游戲,他們可以自由地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保證勞動的游戲順利進行。教師在設計此項活動時,運用情景進行規(guī)劃,以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在互動中產生一種勞動的感覺。這一點毋庸置疑,讓幼兒對勞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更好地了解這一情況,以便提高幼兒對勞動的認識。興趣是良師,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讓幼兒在興趣中激發(fā)勞動意識非常重要。
(二)為提高幼兒勞動體驗而設計的活動
幼兒有玩的毛病。勞動與游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教師怎樣去設計并將其結合起來。把拉倒與游戲內容結合在一起,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勞動意識。幼兒通過游戲獲得一定的勞動體驗,就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勞動意識,并且不會再排斥勞動。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形式的工具,為幼兒設計和創(chuàng)作游戲,并巧妙地將勞動的內容融入進去,并鼓勵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勞動觀念。大部分的幼兒都熱愛體育活動,所以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簡單的制作活動,讓幼兒在特定的參與經歷中完成勞動的體驗。比如,在家里,家長常常廢物利用,做一些玩具、配件等,幼兒對這種活動比較熟悉,所以他們很容易接納。教師可以準備廢雜志,彩紙,塑料瓶,膠水,兒童剪刀等,讓幼兒自行設計制作方案,并進行制作。教師可以和幼兒合作,并給幼兒一定的示范,讓幼兒有更多的興趣參與其中。在制作過程中,幼兒要面對大量的勞動任務,并能積累勞動經驗。教師為幼兒制作了一系列的生產實踐活動,讓幼兒置身于勞動環(huán)境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并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三)學習如何自立
要使幼兒參加勞動和學習,必須先學會自理,即要有更好的自理能力,例如衣食住行等。只有學會了最基礎的自理能力,他們就能夠增強對周圍事物的“控制感”,也就是通過操控身邊事物的感受來獲得安全。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都非常寶貝,父母對他們比價寵愛,有些幼兒剛到幼兒園時都不會拿勺子,需要教師喂飯。在進行戶外活動后,臟衣服也不回會裝進相應的袋子等等情況。所以,教師可以耐心的引導幼兒獨立自主,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只要幼兒有一點進步,教師就可以多鼓勵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愿意參與到日常的勞動中來,這對幼兒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十分重要。
(四)家園同步,使幼兒的勞動習慣保持一致
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同步十分重要。幼兒對家人的依賴性更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父母達成一致,才能避免教育沖突。在具體的協(xié)作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向父母提供專業(yè)的支援。在培養(yǎng)和教育幼兒的勞動意識時,要讓父母主動配合,并在勞動機會、勞動組織、勞動評價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家里,幼兒可以參加很多勞動活動,比如幫父母掃地、洗碗、清理屋子、整理玩具等,這些都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幼兒的勞動進行科學的評價,并對其進行正面的激勵。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為了更好的教育幼兒,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一點,家長在教育幼兒的勞動意識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對勞動之人的尊重
我們會有許多的節(jié)日。而在這些節(jié)日中,擁有珍貴的教育資源,各種節(jié)慶活動也能對幼兒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比如,在五一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看望身邊的勞動者,并讓幼兒對身邊的勞動者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同時還可以送一些幼兒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勞動者,感謝他們的辛苦付出。通過這些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勞動者的尊敬,也使幼兒的勞動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三、結論
總而言之,勞動造就了人類,勞動造就了整個社會。通過對幼兒進行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不但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還懂得了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同時,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把“勞動最光榮”這一傳統(tǒng)美德傳承給幼兒,希望幼兒能在勞動中有所收獲,使幼兒的勞動意識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檀傳寶.你不全知道的勞動世界[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0.10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3]張麗萍. 淺析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J].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