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文龍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教學優(yōu)勢越來越突出。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另外,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有效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闡述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并探究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一、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課堂提問主要是教師根據(jù)主要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容,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遵循目的性原則,要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要考慮到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獲得真實有效的回答,要和日常課堂中所問的“是不是”“對不對”區(qū)別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會順著教師的問題回答是或不是,看似教學效果不錯,但實際學生根本沒有真正掌握相關知識,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師要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實際的探究,掌握所學內容,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科學性原則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能太過簡單,否則容易讓學生感覺沒有挑戰(zhàn)性,又不能太過困難,否則會讓學生覺得有壓力。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理解的能力范圍內引導學生順著問題進行探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鞏固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高或降低問題的難度。教師還應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個體都可以進行有效的思考,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三)系統(tǒng)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提問的系統(tǒng)性,要根據(jù)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層次化的提問,保證課堂的整體性。要將提問面向班級全體學生,提問不能僅針對某些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避免出現(xiàn)點名提問的方式,要鼓勵全體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都會使用課堂提問的手段進行教學,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培養(yǎng)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目前,部分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忽略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課堂提問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習慣,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導致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無法進行有效的思考,學生的思考受到局限,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因此,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考習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課堂提問,然后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確保課堂提問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提問流于形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的現(xiàn)象,這也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交流的主要形式。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學生的參與感非常強烈,大部分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的問題,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大部分問題都沒有實質效果,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
(三)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參與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會進行課堂提問,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大部分學生都會積極回應教師的提問。但是,這樣活躍的氣氛會導致個別學生出現(xiàn)敷衍、僥幸的心理,偷偷做一些小動作,沒有跟著教師的思考認真聽講。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有時并沒有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沒有滿足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三、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學習、更新理念,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1.提升理念,強化有效提問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課堂提問的教學作用和重要性,了解課堂提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念,強化有效提問的意識,要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提問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課本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提升教學理念,提出有效、具有引導性的問題,進而獲得學生真實的信息反饋。
2.鉆研業(yè)務,練就高效提問的本領
想要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鍛煉,提高課堂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提問的技巧,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能夠迅速抓住文章的重點。教師要能在課堂中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明確教學方向。例如,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就可以提問:為什么葉爺爺會將爬山虎描寫得這么生動具體呢?引導學生通過文章說出葉爺爺觀察爬山虎的細節(jié),然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學習描寫方法。
(二)目標明確、深入挖掘,理解把握學科特點
1.落實工具性,把握語文課堂提問的本質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本質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可以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提問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和教師保持積極的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表現(xiàn)力強的特點,在進行提問教學時,一方面要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問題,加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喜愛程度。
2.升華人文性,提升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升華,要結合學科特點進行素質教育,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深入挖掘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性的內容,提高課堂的提問質量,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教學《丁香結》時,教師要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進行聯(lián)想,將教學重點放在作者對人生的體悟中,在解讀丁香結情懷時提問:什么是丁香結?丁香結的本意是什么?在本課中丁香結又有什么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以人為本、尊重差異,了解學生個性特征
1.依托學生天性開展有效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愛動,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制訂有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另外,教師在提問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提問,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以《宇宙生命之謎》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如果地球以外的太空會存在生命,那么他們也會和地球上的我們一樣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畫出太空人的形象。
2.尊重差異,有效設計多樣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要滿足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在課堂提問中也不例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設計多樣化的問題,保證課堂提問的效果。了解每個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制訂多樣化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進行有效的思考。例如,教學《宿建德江》時,教師可提問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一些詞語注釋;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問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詩中哪個詞傳達了詩人的情緒?在課堂中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滿足所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四)師生平等、課堂和諧,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
1.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有效提問搭建平臺
課堂提問主要是讓學生順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效果。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關懷,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教師的耐心,消除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的抵觸和恐懼心理。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回答錯誤而懲罰學生,要學會鼓勵,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和學生成為朋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耐心地和學生溝通,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樹立自信心。
2.耐心等待為有效提問提供有力支撐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設計多元化的問題,在傳統(tǒng)提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改革,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要在學生思考時耐心等待,而不是著急催促,在學生遇到難點時要做到及時引導,以免給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讓學生產(chǎn)生恐慌。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保證課堂提問的啟發(f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提問課堂中多鼓勵、少批評,營造積極的探究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大膽質疑,也能提出自己的問題,抓住教學疑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找出兩個相似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并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質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中教師要遵循目的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以及系統(tǒng)性原則,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根據(j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訂教學策略,教師要加強學習、更新理念,提高個人素質,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本教材,理解把握學科特點,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制訂多元化的問題,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質疑。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拓展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康飛.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問技能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
[2]楊春桃.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科技資訊,2020(13).
[3]季小文.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科普童話,2019(29).
[4]吳智英.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02).
[5]高賢琴.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05):58.
[6]劉志.提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