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張紅艷
單元語文要素: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nèi)容要點。
教學目標:
1.讀準多音字“識”,認識通假字“知”,了解古今異義字“嘗”“急”“斷”“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意,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
4.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把握課文內(nèi)容要點,并說出帶來的啟發(fā)。
教學重點:能借助注釋,理解古文大意。初步體會文言文特點。
教學難點:能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把握課文內(nèi)容要點,并說出帶來的啟發(fā)。
教學過程:
1.回顧學習過的與讀書相關(guān)的名句,師生對讀,引入第八單元學習。
2.(出示單元導(dǎo)讀頁)指一名學生讀蘇軾的句子:“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引導(dǎo):這句話給我們什么啟示?(板書:讀書明智。)
3.快速瀏覽單元三篇課文,整體談感受。引入單元任務(wù):讀書明智的同時,還要學習如何梳理信息、把握要點。
4.過渡:先來看古人如何讀書明智。(板書課題,并釋題。)
1.明示文體,感知特點
《古人談讀書》由三則文言文組成,聯(lián)系舊知簡單說說文言文的特點。
教師提示:何為文言文?(第一個“文”通“紋”,修飾之意;“言”即表達記載;第二個“文”即作品文章。)
小結(jié):文言文即修飾過的文章。有簡潔、美化的特點。
2.明確學法,以學定教
梳理信息前要先讀懂信息?;仡櫼酝x懂文言文的方法,確定“四讀”法:讀準、讀通、讀懂、讀透。
3.師生探討“四讀”具體操作方法,確定“讀準”“讀通”可自己完成,“讀懂”可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讀透”需要教師幫助完成。
1.自主探究,讀通語句
自主讀古文,圈畫生字,做到讀準字音。
指名讀,教師正音。(相機指導(dǎo)“矣、豈”的讀音,重點強調(diào)多音字“識”的讀音。)
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傾聽,在教師停頓的地方做標注。
提示:以前的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讀的人為了便于理解和讀得明白就根據(jù)具體的語境給古文斷句。(出示斷句)學生自主練讀。
2.小組合作,讀懂文意
自主探究,結(jié)合注釋翻譯古文,并在有疑惑的地方做標記。
小組合作,互促釋疑,用自己的話說出三則文言文的大意。
全班交流,讀懂文意,教師隨機指導(dǎo)重點語句,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古文的方法。
①了解通假字?!笆侵病敝小爸蓖ā爸恰?,表示智慧。
提示:在理解字意的時候,要根據(jù)這個字所在的語言環(huán)境來判斷。
②梳理古今異義字?;仡櫯f知,理解“嘗”字;借助注釋,理解“厭”“急”;猜想“斷”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證。
提示:文言文中有許多字與現(xiàn)代意思不同,注意區(qū)分。文言文除了語言簡練外,還有古今異義的特點。(板書:古今異義。)
③找出文中兩個典故,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河伯觀?!贰毒芨Q天》的故事。
提示:理解文意時要關(guān)注文中的典故。
④“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指導(dǎo)學生借助“豈”“乎”讀好反問句,再讓學生試著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提示:“也”“矣”“乎”的相同點都是語氣詞,一般沒有實際的意思,因此還稱“虛詞”。
歸納總結(jié):理解古文,除了我們總結(jié)的方法,還有翻閱資料、向別人請教等。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學習。
3.強化朗誦,熟讀成誦
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標點讀出語氣。
師生對讀,加深理解:師說現(xiàn)代文,生接文言文。
出示課文填空,引導(dǎo)學生背讀。
1.梳理信息,讀透內(nèi)涵
自由讀第二則文言文,思考:全文圍繞哪句話而寫?
(出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要在梳理信息的基礎(chǔ)上學會把握要點,在這句話中找出最能概括朱熹讀書要點的兩個字。
遷移概括第三則文言文。先找中心句: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引導(dǎo):這句話中不能直接找出概括的詞語,但可根據(jù)文意畫出重點詞:有志、有識、有恒。思考可以用哪兩個字歸納?
默讀第一則文言文,思考孔子三句話分別從哪個方面介紹讀書的,并用兩個字概括出來。
2.讀思結(jié)合,啟智明心
在梳理要點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
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古人讀書的方法與態(tài)度對自己有哪些啟示。
1.走近作者,讀活古文
簡介朱熹、孔子、曾國藩,了解他們的思想言論及對中國教育的影響。
2.拓展閱讀,深化主題
出示朱熹兩首詩《觀書有感》其一其二,指名讀,說詩意,積累成誦。
推薦閱讀孔子的《論語》及曾國藩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