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輝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因此,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被普遍運用到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交流,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互幫互助的良好習慣。在小學階段,我們應該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達到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小學數(shù)學
“品質課堂”是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以課程標準為準則,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深入推動五個方面課堂改革。在國測的數(shù)據(jù)反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還比較落后,大多數(shù)的課堂仍然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而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被動地學習,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會降低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因此,要將學生的“要我學”觀念變?yōu)椤拔乙獙W”,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講出思考的過程并說明理由,以突出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成為每位數(shù)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當前,雖然有較多教師都在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常見問題
(一)小組合作過于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指教師給出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必須先進行自我獨立思考的過程,再將自己的想法與小組的成員交流分享,通過總結提升最后達到小組的學習目標。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完成了獨立思考的學習任務,而沒有繼續(xù)與小組成員交流分享,出現(xiàn)不愿合作等問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沒有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
(二)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參與度參差不齊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的個人能力、學習興趣不同等個體差異的客觀條件,使得學生對于同一問題必然在反應速度、思考深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例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懶于思考問題或是回避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必然獲益較少。深度思考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更關注小組探究的結果,而忽視了小組里成員個人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管理和指導不夠到位,缺乏對小組長的培訓,導致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
(三)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不全面
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運行的完整性和可持續(xù)性得以保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現(xiàn)階段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不夠全面,其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過于側重小組整體學習情況,忽視了對小組個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第二,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評價過重,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評價比較缺乏;第三,小組內成員的互相評價環(huán)節(jié)沒有得到開展,小組成員的互相監(jiān)督,互幫互助的作用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搭配組員,提高合作學習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離不開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可以從學生的能力、性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興趣等幾個因素進行分配,合理優(yōu)化每個小組的組合,讓小組內的成員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小組合作學習中一般以4-6人構建一個小組,教師可以先選能力較強的擔當小組長,并明確小組其他成員的職責和擔當角色,有些成員負責激勵,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檢查,具體如下表。
例如,在學習完《平均數(shù)》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出一道練習題,如,“讀心術,以四人為一小組,每人自己寫一個數(shù)字,并將小組內四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求解出來,誰最接近這個數(shù)字誰就是贏家,看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地算出平均數(shù)”。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分工,有的做好數(shù)字的紀錄,有的計算出平均數(shù),有的比較出最接近平均數(shù)的那個數(shù)。通過小組的互相配合,各個小組都非常快速地計算出平均數(shù)。合理搭配組員,明確學生的職責,從而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二)教師加強指導,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學生具有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性,對于一些問題思考得還不夠深入。這時,教師就應當做一位引導者,引領著學生向學習目標的道路前進,而不是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摸索。首先,教師應當清晰明了地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讓每個小組知道要做什么,要學生達到怎么樣的要求,讓學生向著學習目標前進。其次,在小組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融入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觀察小組成員的發(fā)言情況,并且指導好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在學生遇到難點、難以突破時,要啟發(fā)學生,引導他們突破難點。
例如,在學習《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時,教師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后,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求解方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可以用“等積變形”和排水法來計算。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排水法的幾種情況,當物體放入水中不完全浸沒;當物體放入水中徹底淹沒且不溢出;當物體完全浸沒且溢出,在這幾種情況下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與水的體積關系。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激勵學生發(fā)言,啟發(fā)學生突破難點等指導工作,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科學合理評價,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
科學合理的評價,會增加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完后,受到教師或是同學的表揚,可以體驗成功的感受,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教師評價時可以從三個方面回顧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一是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反思,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二是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三是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和小組給予鼓勵,給小組成員蓋印章,或獎勵小禮品,加強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成就感。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小組整體合作學習與個體學習行為進行評價,不斷滲透個體與小組的關系,提高小組的凝聚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求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6.45+4.29,再分享自己的計算過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四人小組交流。教師在學生展示完后,可以表揚四人小組中每一位認真計算和交流的學生,并讓其他小組學習他們的交流方式和態(tài)度。同時,在學生展示完后還可以讓其他學生評價小組展示的表現(xiàn),如,講解聲音、分析的過程是否清晰等,在評價中不斷加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
打造“品質課堂”的理念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很好地契合這一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小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教學理念,不能再按照“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要適應社會發(fā)展,不斷探索出高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xiàn)學生中“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成長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季秋霞.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育),2013(3):61.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