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摘要:目的:分析主動脈夾層的危險因素以及相關護理預防措施。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主動脈夾層患者23例,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匯總并總結其相關護理預防措施。結果:統(tǒng)計結果顯示,高血壓、年齡、動脈粥樣硬化、遺傳性血管疾病等是造成主動脈夾層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發(fā)生主動脈夾層的危險因素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通過有效的治療和護理,23例患者全部治愈。結論:對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前加強疼痛管理及血壓控制等,預防夾層撕裂。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呼吸道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危險因素;護理
主動脈夾層是因主動脈內膜破損,高壓血流沖入血管壁,造成內膜與中膜分離,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真假兩個通道。雖發(fā)生率低,但危害極大,自然預后極差,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個急危重癥。急性期的病死率在發(fā)病后48h可達29.3%~47.6%;對于無并發(fā)癥的患者,內科治療的死亡率在6個月內為15%;在合并器官缺血并發(fā)癥的情況下,死亡率可高達43.8%。近年來,國內外相繼報道經皮血管內覆膜支架置入治療Ⅲ型主動脈夾層有良好效果,圍手術期死亡率明顯下降,已成為治療Ⅲ型主動脈夾層的首選方法。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血管外科總院病區(qū)收治23例主動脈夾層患者,對23例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了危險因素的干預,總結護理經驗。 現將主動脈夾層患者危險因素的分析及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23人,男性20人,女性3人,年齡38-81歲,平均年齡58.3歲,均通過臨床癥狀、胸主動脈CT等檢查確診,符合主動脈夾層診斷標準。
1.2方法
匯總上述23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出針對性預防措施。
1.3結果
23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均順利度過圍手術期,治愈出院。
2危險因素分析
2.1高血壓 高血壓是發(fā)生主動脈夾層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發(fā)生會導致患者血流的改變,導致主動脈壁彈性纖維與膠原纖維的比例和形態(tài)不可避免的改變,從而加重血管壁的剪應力,增加血管壁的硬度,增加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生率。 高血壓引起的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病機制與主動脈壁中層血管的狀態(tài)有關,在高血壓患者中,主動脈壁中層外側 2/3 的擴張明顯比內層更多。在各種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病人群中,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本組病例23人中,有20人有高血壓病史,其中90%為2級以上高血壓,并且血壓控制不穩(wěn)定。
2.2年齡 主動脈夾層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病率與年齡大小有一定關系,主要是因為人體的動脈血管功能、主動脈彈性會隨著患者年齡的升高而下降。發(fā)病高峰期為40~70 歲。
2.3吸煙 吸煙的患病率相比非吸煙者高出3-5倍,煙齡比吸煙量的影響更大,吸煙可損害動脈血管壁。本組病例中20名男性,18人有長期吸煙史。長期吸煙,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會導致血液中的一 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刺激內皮細胞,導致機體釋放生長因子,繼而導致動脈硬化,血壓升高,最后誘發(fā)主動脈夾層發(fā)病。
3.1術前護理
3.1.1術前血壓的觀察和護理 主動脈夾層患者不管是內科或手術治療后,如未控制血壓,其5年生存率為60%;而血壓得到控制的患者,則5年生存率高達95%。我們采用降低心率和控制血壓的方法,具體為使用美托洛爾和硝普鈉,將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血壓控制為110-120/70-80mmHg。當大劑量使用硝普鈉時,注意觀察有無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和精神狀態(tài)改變,提示氰化物中毒,可改用硝酸甘油。根據血壓變化更換降壓藥物的使用,調節(jié)降壓藥物的泵入速度,防止發(fā)生低血壓及血壓忽高忽低的現象。
3.1.1 生活指導
3.1.1.1術前訓練患者床上排尿、排便,禁止用力排便。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預防便秘發(fā)生。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緩瀉劑,避免用力排便而誘發(fā)夾層分離加重,甚至破裂猝死。
3.1.1.2戒煙 吸煙可損害動脈血管壁,長期吸煙,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會導致血液中的一 氧化碳濃度身高,會刺激內皮細胞,導致機體釋放生長因子,繼而導致動脈硬化,血壓升高,最后誘發(fā)主動脈夾層發(fā)病,因此應告知患者應積極戒煙并且杜絕吸二手煙。
3.2術后護理
3.2.1生命體征觀察 術后向術者及麻醉醫(yī)生仔細詢問患者術中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應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和心率的變化,記錄24h出入量?;颊咝g后大部分表現為高動力狀態(tài),心率快,血壓高,術后繼續(xù)應用微量泵靜脈注射硝普鈉,維持血壓為110-120/70-80mmHg,并根據血壓隨時調整硝普鈉用量,待血壓穩(wěn)定后,改口服降壓藥,有效控制血壓,有利于動脈夾層的穩(wěn)定。
3.2.2穿刺點的護理 術后自粘式繃帶加壓包扎24小時,穿刺側肢體制動,要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穿刺側肢體皮溫、顏色血運情況,術后24小時解除加壓繃帶,穿刺點碘伏消毒,無菌敷料包扎,預防感染。
4小結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預后較差的臨床急癥,其特征是起病急、發(fā)展快、癥狀多樣復雜、誤診率和病死率高。這對我們的圍手術期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本組患者的護理,使我們體會到,腔內隔絕術雖是目前治療主動脈夾層最先進創(chuàng)傷最小的術式,但伴隨手術操作過程所帶來的對全身內環(huán)境的影響仍然較大,加之術中不可避免的血流動力學波動等,使在圍手術期處理上有其特殊性,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護理人員需在術前做好心理護理、正確指導活動與飲食、嚴密監(jiān)測血壓、及時緩解劇烈疼痛,密切觀察各種誘發(fā)主動脈夾層破裂的危險因素,術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積極處理,做好健康教育,不斷總結護理經驗,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勇波,曾和松,黃芬,周千星,何濤,徐成勝,王瓊昕.主動脈夾層急性期院內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8,14(06):293-295.
[2]劉暢,薛云星,陳楊,王東進.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術前合并腦缺血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體外循環(huán)雜志,2021(3):131-135.
198350078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