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軍
摘要:在以往的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一直占據(jù)著主體地位,對學生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多為“他律”。在絕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學生都必須要服從班主任的安排。這種管理模式雖然能夠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但卻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學生自律能力的強化?;诖耍疚母鶕?jù)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強化學生自律能力的措施及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班級管理 自律能力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主體意識正在逐步增強,他們不僅有著獨特的個性,而且對于周遭事物和信息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高效率處理基本的班級事務以外,還應當重點強化學生的自律能力,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新時代的諸多誘惑。為此,班主任要認真分析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從多角度入手來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應對未來挑戰(zhàn)。
一、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強調(diào)要進一步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而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律能力,將有效提高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從而使其更為主動積極地管理自己,逐步改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更加順利地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
(二)緩解班級管理的工作壓力
班主任的日常班務工作比較瑣碎,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教學進行班級管理,占用了作業(yè)批改與課程教學的準備時間。長此以往,不僅會給班主任的身體健康帶來威脅,也會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尤其是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敏感期,因此他們必須要更加細致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逐步提升學生的自律能力,可以有效緩解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使他們從繁雜瑣碎的班級事務中脫離出來,進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科教學中。
(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與學生一直是上級和下級的關系。這種被動、服從性的管理模式,不僅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而且也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此外,還有一部分班主任為了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會故意拉開與學生的距離,久而久之會導致矛盾加深、師生關系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可以讓學生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班級管理工作的困難和復雜,協(xié)調(diào)師生之間的關系,拉近師生距離,營造和諧、愉快、輕松的班級氛圍,從根本上減少對抗情緒的出現(xiàn)。
二、班級管理中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建議
自律指的是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念、道德水平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建立起對內(nèi)的管理制度,以此來有效約束自我意志與行動。隨著自律能力的提升,個體將不再受到外界困境與客觀因素的影響,從而生活得更加輕松自如。整體而言,自律需要依賴于強大的理性體系,而并不是單純的自我控制。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逐步糾正不道德的動機,從而自主選擇道德行為。對于正處于青春敏感期的中學生而言,由于生活經(jīng)驗比較匱乏,且自主控制能力較差,因此他們在很多時候需要依靠外界力量來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構(gòu)建自律管理機制,打造自主管理氛圍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當是組織者與引導者,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傳統(tǒng)模式下的班級管理方法之所以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各項工作均需要班主任親力親為,并且班主任經(jīng)常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權(quán)利被剝奪。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強化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班主任要從自律管理的角度出發(fā)認真思考,為班級管理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首先,班主任要構(gòu)建明確的自律管理機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與創(chuàng)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嘗試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來靈活選擇不同的班級事務處理方法,同時給予學生絕對的信任。其次,班主任還要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學生對于班級管理模式的意見和想法,可以在班里設置意見收集箱,學生可以通過匿名或?qū)嵜姆绞綄Π嗉壒芾砉ぷ魈岢鲆庖?,并給出相應的整改建議。班主任可以在每周的班會課上,與學生共同研究上階段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提出有建設性意見的同學進行表揚,在班級中營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圍,全面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效度。
(二)全面深化學生的自律意識,強化自律水平
首先,班主任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消除一些不良客觀因素對他們的干擾。強大的歸屬感來自其他同伴的接納與肯定,因此教育者可以在每周的班會課上評選出上一周的“班級之星”,評選的標準要盡可能多元化,如衛(wèi)生打掃得最干凈、樂于助人、自我管理能力強等,盡可能讓每位同學都能夠認識到自己與同伴身上的閃光點。除此之外,教育者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培養(yǎng)自信心。
其次,班主任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自尊需求,從他們的角度入手來構(gòu)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以此讓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養(yǎng)成自主學習意識。事實上,任何有效的紀律制度都不是建立在強制性的基礎上,而是要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其人格,才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教育者應堅決杜絕挖苦、諷刺以及惡意侮辱等懲罰方式,從平等角度出發(fā)來落實班級管理工作。
(三)打造自律評價體系,培養(yǎng)自律習慣
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因而良好的自律能力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需要經(jīng)過一個相對漫長的階段。為了能夠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者要專門以自律為主題來打造評價體系,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中的反饋信息來加深自我認知,充分了解自律能力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班主任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本筆記本,在本子內(nèi)完整地記錄自己當前階段的自律情況,以及來自教師、家長、班級干部和其他學習小組成員的評價。班主任可以在每周的班會課上進行一次總結(jié),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內(nèi)展開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根據(jù)最終結(jié)果評出進步之星和每周之星,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zhì)獎勵。除此之外,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盡快從他律走向自律,教育者還要督促學生展開自我教育,根據(jù)階段性的自我評價結(jié)果來不斷強化行為自控。
綜上所述,在中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最為關鍵的要素是啟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自我控制意識。唯有讓學生客觀科學地審視自己,學生才能夠?qū)ψ约旱男袨檫M行合理支配和約束。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才能夠讓他們真正認可班級管理制度,更加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吳萬榮.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學生抗挫能力[J].素質(zhì)教育大參考,2016(8).
[2]汪彩鳳.對布魯納“結(jié)構(gòu)主義”教育思想的認識與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8).
[3]杜錦江.淺談班級管理中對學生自我管理的培養(yǎng)[J].教師,2014(33).
責任編輯:唐丹丹
3291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