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摘要:當前網(wǎng)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如何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信息化的方式組織英語閱讀教學,既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同時也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本文主要探究了信息化發(fā)展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組織策略,以期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英語閱讀 教學創(chuàng)新
英語作為具有工具性、實踐性的學科的同時,也是影響升學的因素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使學生掌握高考英語所需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訓練,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在教育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有著多樣化的實施途徑。信息時代的便利性使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更加方便,與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中單純的英語知識點的提取相比,信息化教學能夠讓師生探究閱讀文本背后的文化現(xiàn)象,也能夠讓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直觀化。
一、英語閱讀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英語作為語言學科,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重在對學生綜合英語實踐能力進行訓練,使其在感受、體驗語言過程中不斷訓練個人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其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的發(fā)展,既依賴于語言知識的積累,同時也依賴于英語思維的形成。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積極構建趣味化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枯燥的閱讀訓練方式。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多感官刺激下,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信息化教學既提出了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的要求,同時也提高了信息共享的便利度。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中,學生所學習的內(nèi)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導致了學習效果受到很大局限。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數(shù)據(jù)庫資源的利用及整合,對課堂所學的閱讀素材進行拓展,使閱讀課有趣的同時也更有深度。
學生學習的語言知識不應局限于教材,更要通過大量閱讀來鍛煉個人的英語思維與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來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保障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不同,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形成良性的雙向互動,教師既可以在豐富的教學資源的支持下更好地開展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可以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個體的閱讀能力,通過不同主體之間思維的碰撞來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二、英語閱讀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為了保證良好的信息化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具體的策略來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正確處理關系
對于高中英語教師而言,在信息化教學方式下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其雖然要從教學手段上進行一定的課堂創(chuàng)新,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多年的英語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既有其積極面也有其消極面,對于教師而言,在運用信息化閱讀教學方式時,要讓信息化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課堂教學的積極面相互融合,既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避免由于教學手段的突然改變而造成閱讀教學效率低下。
雖然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但對于教師而言,其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仍然是為了保障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既要意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同時也要意識到信息化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如很多教學資源粗制濫造,缺乏營養(yǎng)。揚長避短地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價值。
教師如果只單一地關注信息化教學的趣味性特征,肯定會影響到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同時仍要把握文本的核心地位,通過組織學生先接受信息化帶來的文本拓展后再精讀文本,既使學生掌握了英語文本的核心內(nèi)容,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探究文化背景、形成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視野的目標。
信息化教學方式下英語閱讀教學具體的實施途徑是,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信息資源的利用與智慧化課堂的構建來開展課前的導入部分,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就對即將學習的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有效課堂導入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呈現(xiàn)與閱讀文本相關的信息資源來展現(xiàn)文本中的信息,使學生對于課堂閱讀文本有初步的了解。利用信息資源,通過逐步遞進的方式,為學生構建自主閱讀的環(huán)境。通過動態(tài)的有聲的信息資源讓文本材料立體起來,使學生在閱讀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讓學生在運用略讀和精讀等閱讀技巧時,能夠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同時也形成對閱讀文本的更深層次理解。
在信息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對文本信息化展示方式進行選擇時,對閱讀文本要進行有效分析,把握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選定的適宜的教學組織方式,生動地展示文本的外延部分。在構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對英語閱讀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明確教學重點
信息化閱讀教學的組織形式雖然有多種,但英語閱讀課的核心仍然是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組織信息化閱讀教學時,要改變教學活動,切忌只強調形式而忽視核心的教學重點。在明確閱讀課堂教學本質及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運用有效的信息化方式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信息化教學方式下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課前導入、課中講解、課后總結環(huán)節(jié)都有著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教師要盡可能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突出不同的學習側重點,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在課前導入以及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任務的設置,讓學生獨立收集網(wǎng)絡資源、利用網(wǎng)絡信息歸納文本信息和文化現(xiàn)象。為保障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資源的上傳,使學生明確課前預習的重點,在教師指導下有效地進行文本預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應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時,要通過有效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來提高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更直觀的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更好地掌握文本背后的語言知識點,并生成文本以外的文化思考。
最后在課后的復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互動平臺對學生復習過程中存在的閱讀問題進行針對性輔導,讓師生之間的課后交流更加頻繁有效,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課后閱讀的質量,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構建自己的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學生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更能保證英語學習的質量。
(三)根據(jù)學生能力層次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一定要意識到信息化教學應用的必要性,同時也要學會將零散的學習資源加以整合利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閱讀教學更有目的性。
現(xiàn)代信息技術雖然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對于學生而言,差異化的個體學習能力以及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都使得其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側重點。教師在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資源時,既要依靠網(wǎng)絡信息平臺進行資料的收集,同時也要通過篩選和提取來處理紛雜的語言信息,將零散信息轉變?yōu)檫m合不同個體閱讀的文本內(nèi)容,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前期對資源進行整理和篩選,目的是有針對性地提高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的閱讀水平。
學生既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也有著差異化的學習能力。教師對不同難易程度的閱讀內(nèi)容的整合可以使學生按需索取、按能接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對英語閱讀產(chǎn)生興趣。教師通過對信息資源的選取、篩選以及分層次教學,既可以使學生閱讀時按照個人需求進行知識汲取,也能夠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語
教師應當主動探究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信息化教學與閱讀課堂的融合有著多樣化的教學優(yōu)勢。隨著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當前學生學習英語既有著功利性的高考需求,同時也有著未來發(fā)展的個人考量。高中英語教師在組織教學實踐時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通過閱讀教學來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發(fā)展,以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來保障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梅.提高高中英語閱讀信息化教學效率的措施[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9):50-51.
[2]葛梅.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3]蔣利娜.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注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J].考試周刊,2010(17):124-125.
[4]張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新模式[J].考試周刊,2012(28):97-98.
責任編輯:唐丹丹
35505019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