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磊
摘 要:新課標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改指導下,對教學模式、教學觀念及教學內容進行革新,深入研究當前教學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并通過新穎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形式下收獲更多新知,明白更多人生道理,最終在合作討論學習中提升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本文重點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障礙與不足進行分析,并且進一步闡述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質量的有效創(chuàng)新思路與方法。旨在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初中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困境;創(chuàng)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2-0161-03
Research on Innova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DONG Jianlei (Xing'an Middle School, Guangrao County,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I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cont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depth study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eaching, and adopt innovative methods. The rich teaching content attracts students' attention, and gains more new knowledge under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classroom style, understands more life principles, and ultimately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in cooperative discussion and learn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process, and further elaborates the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t aim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dilemma; Innovative ideas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在探索外界事物的過程中會存在錯誤的認知,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正確引導。而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及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有著促進作用。因此,老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定要深入解讀教學內容,并在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也能直接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明顯提升。
1.創(chuàng)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并進入人們的生活,也徹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使工作、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然而信息技術好比一把雙刃劍,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著負面影響。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這對未成年成長十分不利,錯誤的信息會導致他們形成錯誤的三觀。特別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倘若家長和老師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一旦他們接觸不良信息而形成不利嗜好,將可能影響他們一生??梢?,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顯得十分有必要,盡早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規(guī)的教育與引導,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新課標重點闡明在各學科教學中,都應該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革新,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對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有著重要作用。過去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主要是以老師講解與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由于教學知識邏輯性較強,導致學生對知識理解認知程度存在局限性。基于此種現狀問題,首先,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課堂形式,不斷探尋學生感興趣的點,并促使學生通過自己所青睞和擅長的方式去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這樣可以直接幫助學生減小學習難度。其次,由于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豐富新穎的學習內容也會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強烈的參與興趣,這對于刺激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具有積極影響。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背景下,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真實體驗感,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和學習效果。另外,教學內容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現實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對他們品德和法治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成為真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最為重要的是,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過程中,對于教師而言,也要深入把握本學科教學的意義與作用,對本學科有足夠的了解。主動去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此達到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2.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障礙與不足分析
(1)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傳統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新課標全面深入學科教育課堂中,要求教師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與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聯系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了多種教學手段,并實現了教學內容的豐富。然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困境和問題。在實際教學中,雖然教學主體有所改變,也摒棄了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教師還是習慣性采取不斷講解知識的形式,學生思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導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成就感。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中也產生了主動學習意識不足的情況,也沒有徹底達到新課改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形成了阻礙。另外,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威嚴形象,導致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與建議,教師也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多在課堂上表達自我的機會,導致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
(2)教師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
當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給學生設計并提供了獨立思考和分析時間,然而在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中卻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幫助,對他們采取了徹底放手。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學習能力有限,對知識思考程度不足,而導致對教材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和掌握,對教學目標的實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出現迷茫和不適應的問題,總是停留在以往固定的教學思維和模式中,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有所欠缺,在教學中沒有起到主導作用,對學生學習動態(tài)無法進行全面把控。
(3)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互脫離
現如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結合教學目標和要求去實施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十分重視,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采取死記硬背、反復記憶重點知識的方式去學習,從而致使他們對知識中蘊涵的道理沒有真正的理解。最為關鍵的是,學生無法運用所學過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去分析所看到的社會生活現象,也沒有真正的理解到道德與法治對于現實生活的重要性,最終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習效果也顯然不明顯。
3.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質量的有效創(chuàng)新思路與方法
(1)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新課改充分指導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應該摒棄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模式,革新教育理念,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意義,最為關鍵的是在創(chuàng)新課堂中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及行為習慣。因此,教師除了轉變教學觀念和模式外,還要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對教師的陌生感,主動去和教師進行學習上的探討與溝通。比如,在“情緒管理”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關鍵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不僅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完善教學計劃,還要給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持,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和道理的全面理解。其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課堂中要實現對知識內容的互動。通過課堂互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和諧師生的關系是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關鍵。另外,在課堂上可以進行教學問題的合理化設計:“情緒管理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情緒管理”等,在師生的探討與交流下,一起得出問題的結論,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2)多媒體教學的運用,開展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在教育領域受到了師生的歡迎與認可,在教學課堂上時常能看到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身影,以往的教學形式已然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需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將其呈現出來,這對提升課堂的實效性作用也十分顯著。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設計。由于整體考慮到初中生興趣點的不同,可以在教學中運用趣味性、娛樂性的導入形式,充分地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感。比如,在《人人遵守規(guī)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的真實視頻,讓學生通過對視頻資料的觀看,了解事情發(fā)生的來龍去脈,并舉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按照自己的判斷對事件的對錯進行評論,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探究的主動性。此外,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行人騎車走路闖紅燈、逆行而發(fā)生死傷事件的視頻,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應該去主動遵守交通規(guī)則,如果不去遵守規(guī)則,那么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家庭。”通過多媒體視頻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地意識到不遵守各項規(guī)則對自己人身安全帶來的重大危險性,也認識到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只有遵守規(guī)則,社會才能更加的和諧與安定。
(3)強化教師課堂上的指導,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及作用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及作用,幫助他們提升學習主動性,通過自身的主動思考對教材重點內容加強理解。由于初中生思維能力和學習精力的限制,無法對教學中重難點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只有充分發(fā)揮出教師課堂指導作用,才有利于初中生思維意識的啟發(fā)。其次,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合理性評價,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認可與鼓勵,這是激發(fā)他們學習主動意識的關鍵。另外,新課改下,教學課堂主體應當是學生,指導人應該是教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也讓他們在充足的思考空間中帶著疑問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主動和老師、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對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4)實踐探索教學的組織與開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和行為意識
如果僅僅根據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理論知識的灌輸,這樣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且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還直接限制了學科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實踐探索教學的組織與開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和行為意識。比如,在《愛在家人間》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講解理論層面的知識,再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其次,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開展實踐探索,實踐探索教學后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明顯提升具有促進意義。引導學生在家庭中開展實踐探索,主動去思考如何給家人帶來更多的關愛。有的學生選擇在周末空閑時間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有的學生選擇去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陪他們聊天等等,和家人進行情感交流,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本教學主題內容的理解度,也達到了高效教學課堂的目的。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也是相當重要的,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各方面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5)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
學生不僅僅在學習上占據主體位置,也是成長發(fā)展中的獨立個體。新課改背景下,強調要進一步展現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道德經驗和認知水平,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與認知,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與困惑。因此,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去提前做好教學設計與準備。尊重學生不同的意見,強化學生獨立思維的發(fā)展,為他們深入的學習提供足夠的空間。同時,要根據學生現有的道德經驗和認知水平,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常遇到的困境與矛盾入手,從道理的傳授轉化為道路的探索,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熱情。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一課主題為“成長的禮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剛步入中學生活出發(fā),了解到他們對中學生活充滿的未知和新奇。所以,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引入,設置問題導入新知識。“對于剛進入中學生活的我們,這份成長可以帶給我們什么樣的禮物呢?”這樣的問題的提出,逐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進一步滿足了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好奇心與探究欲。
4.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教學方法及內容的革新。對于教師而言,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保持飽滿的熱情,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同時,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指導作用,學生也要發(fā)揮出主動學習意識,并把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進行社會現象的分析與研究,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為未來的發(fā)展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用法治知識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方位發(fā)展,從而達到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創(chuàng)新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宏希.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助力[J].新課程,2018(07).
384150118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