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義
【關鍵詞】課題研究;專業(yè)成長;研究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6-0046-03
成長是緩緩流淌的溪流,我沿溪而上,偶得一枚貝殼;成長是默默蓄力的種子,我沖破泥沙,舒展一片綠葉;成長是悠悠無盡的花徑,我努力前行,力爭一方燦爛。曾經的我,只是個關注學生成績的應試型教師,在不斷學習和總結的過程中,逐漸體悟到教育教學路上那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厥壮砷L歷程,可謂有風有雨有歡笑……
職業(yè)啟航,迷茫前行
2003年師范畢業(yè)到2012年的9年間,我一直在偏遠鄉(xiāng)鎮(zhèn)中學任教。那時的我,對自身專業(yè)成長缺乏清晰的規(guī)劃,缺乏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和多數老師一樣,僅憑經驗教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每天的教學工作都是前一天的重復。由于找不準前進的方向以及無緣名師指導,我內心偶爾萌發(fā)的那種短暫的、積極的學習沖動也往往因不能得到及時的正面強化而逐漸消失。長此以往,我對專業(yè)成長也就失去了信心。那時的我,內心是苦惱的,苦惱于找不到專業(yè)成長的方向,更苦惱于看不到自身專業(yè)成長的希望,我不時在心中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一輩子的工作樣態(tài)?”“難道我就只能做個隨波逐流的教師?”“我何時才能做一名像沈峰那樣的英語教師?”……職業(yè)啟航階段的我,是迷茫的。
一次鼓勵,點醒“夢中人”
2012年,我從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調到了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小學任教。新學校,新環(huán)境,新的培訓氛圍,促成了我的專業(yè)覺醒。學校高度重視每一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對教師培訓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幫助每位教師制定翔實而可行的成長規(guī)劃,并采取分級進階的方式達成成長目標。在影響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專業(yè)自信和內驅力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學校負責教師成長的領導帶領學科組老師走進我的辦公室?!芭?,原來是校領導找我談心來了?!蔽伊ⅠR明白了。談話在濃濃的人文關懷和激勵中展開。
“哎呀,我不行,我不是做教育科研的料?!辫b于自己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上的空白歷史,我如實向領導表達了內心的自卑。
“自暴自棄怎能行?”
“誰說你不行?我看你行,你一定行!”
…………
領導的話如此堅定而有力量,瞬間打消了我的各種顧慮,喚醒了我內心消失多年的內驅力。也正是這份激勵,增強了我的自信心,點燃了我向教育科研進軍的熱情。自那以后,我立志要做一名“精教學、善思考、悅研究”的教師,向教育科研進發(fā)。在以后的工作中,領導的這些話語給予了我極大的動力,每當我工作懈怠時,我就以此來勉勵、警醒自己。
拜師學藝,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非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剛從中學調入小學那會兒,由于缺乏小學教學經驗,我對小學生與初中生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存在的差異缺乏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為了幫助新調入教師盡快適應小學教師崗位,及時解決課堂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學校適時啟動了“青藍工程”?!扒嗨{工程”的啟動真是一場及時雨,它給予了我向優(yōu)秀同行拜師學藝的機會。
我有幸與劉芳遠主任結成師徒。劉主任是宿遷市小學英語教學屆的名師,曾獲江蘇省優(yōu)課比賽一等獎,擁有極高的教學素養(yǎng)和極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劉主任耐心細致地幫我梳理教材,幫我從整體上感知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體系,感悟教材編者的編寫意圖。在劉主任的悉心指導下,我對英語教材的重點、難點及每單元的疑問點、知識生成點等有了較為宏觀的把握。
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我堅持“先聽課再上課”的原則,即先聽劉主任的英語課,再在自己班級授課。通過這種“先學后教”的方法,我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在學校開展的新教師課堂大賽中,我有幸被評為“十佳新教師”。讓我頗感意外的是,學校領導在全體教師會上專門對獲獎教師進行表彰并頒獎,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專業(yè)成長路上那滿滿的成就感。同時,學校還利用電子榮譽墻、校報、學校公眾號、美篇等媒介對“十佳新教師”的教學業(yè)績進行廣泛宣傳。浸潤在濃厚的表彰文化氛圍中,我切實感受到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是如此的幸福而快樂。一次校級層面的獲獎,學校竟會如此“興師動眾”地進行表彰,我受寵若驚。但正是學校這種濃厚的表彰文化引領和激勵著我向教研更高處攀登,因為它極大地滿足了我的精神需求,鼓舞、激勵著包括我在內的所有教師行走在專業(yè)成長的“致美”大道上。
校內課堂比賽的小有收獲極大地增強了我的教學信心,但是當得知學校英語學科組準備推薦我代表學校參加縣小學英語優(yōu)課比賽的消息時,我還是對英語學科組的這一決定感到意外,打起了退堂鼓。要知道,在高手如云的泗陽縣實驗小學,推薦一名剛從中學調到小學的教師代表學校參加縣級優(yōu)課比賽,還是第一次。對此,我沒有十足的把握,內心忐忑不已。我的導師劉芳遠主任得知我的想法后,安慰我放下包袱。
“你放心,我會幫你的!”劉主任的一番話仿佛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她帶領英語學科骨干力量,幫我確定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16次的磨課,每一次劉主任都深度參與其中。從整體到細節(jié),從語言到體態(tài),我們一遍遍磨課,一遍遍修改。天道酬勤,最終我在縣級小學英語優(yōu)課比賽中一舉奪魁。我深知,優(yōu)秀成績的取得與劉芳遠主任的指導密不可分,與學?!扒嗨{工程”培養(yǎng)體系更是密切相關。
學術培訓,助力專業(yè)成長
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諸多瓶頸——不會寫論文,不會做課題研究,不知如何將教學與科研有效結合起來。這么多的“不會”讓我非常困惑。
為了幫助教師解決“不知如何開展科研”的問題,學校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策略,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并邀請省內外教科研專家就課題研究、論文寫作、課標解讀、筆記研究等內容開展專項培訓,旨在提升廣大教師的科研素養(yǎng),進而改變制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堰塞湖”現象,助力教師專業(yè)成長。
在畢業(yè)后的第十年,我才完成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篇教育教學論文。那一年,我剛從中學調入泗陽縣實驗小學任教,那篇論文的題目就叫“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的異同”,論文主要圍繞自身教學經歷,對小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的異同點進行了梳理、總結和提煉。讓我沒想到的是,這篇“有感而發(fā)”的文章竟然在縣級論文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從那時起,我明白了教育教學論文寫作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事情,更不能胡吹亂造,而是要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真實問題進行理性剖析,并通過實踐探索,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探索教學規(guī)律,形成教學經驗。通過學校系列培訓和專家引導,我逐漸養(yǎng)成了寫反思日志的習慣,即把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心得及時記錄下來,并積極思考對策。近幾年,我在省級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等核心期刊上。
關于課題研究,過去我可謂是一竅不通。幸運的是,學校多次邀請專家進校園對我們開展課題專項培訓。在專家的引領和幫助下,我從申報縣級課題開始,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實踐,很好地促成了教學與科研的融合。近年來,我先后主持市規(guī)劃辦課題“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情商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SQ2013GH102)和市教研課題“彈性離校背景下推進英語社團建設的實踐研究”(SQWK2019-034),現均已結項;主持省規(guī)劃辦重點課題“‘課后服務’與英語社團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B-b/2020/02/124)和市教育學會重點課題“基于移動終端的小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XHZD2020-008)立項在研。課題研究改變了我的專業(yè)行走方式,它使我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行健致遠……
十年苦練功,今朝始悟真。近年來,我多次在縣級以上活動中執(zhí)教示范課或開設講座,先后被評為宿遷市小學英語學科帶頭人、宿遷市“拔尖人才”培養(yǎng)對象,擔任泗陽縣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并被遴選參加江蘇省名師工作室學習進修。
秋的碩果累累離不開春雨的滋潤和夏風的吹拂,而我在專業(yè)成長上的些許進步,正是在學校致美文化引領下大興校本教研之風,開展多維培訓,引領催化每位教師不斷實現專業(yè)成長的有力例證。
回首成長歷程,感慨頗多。十八載風與雨的交織,陽光與雨露的滋潤,已讓我從浮躁走向穩(wěn)重,從淺薄走向豐盈,從迷茫走向奮進。我愿沉下心來,潛心教學,專心研究,繼續(xù)追尋成長道路上的最美風景!
(作者系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小學教師,高級教師)
371250031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