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選舉(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細巷初級中學)
計算機學科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針對初中計算機教學需要結合學科特點,認真探索新課改下初中計算機教學的實施策略,助力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所需的人才。
新課改的貫徹實施,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多年以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言堂”的灌輸方式,師道尊嚴的課堂氛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不僅扼殺了許多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成為了依賴教師被動學習的機器,更是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致使學生離開校園后,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自身工作生活的需求。
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應該從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入手,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差異,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通過課前趣味游戲、展示利用新課知識設計出的精美圖案或動畫等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根據(jù)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需要為導向,結合學生現(xiàn)實的學習任務,精心設計問題鏈等,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具體到初中計算機教學中,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編輯美化電子表格》教學為例,系統(tǒng)講解合并單元格、調整行高或列寬、設置單元格格式等重點知識之前,我首先展示兩份“商品使用記錄單”。其中,第一份記錄單利用系統(tǒng)默認的格式,第二份記錄單為經過后期處理的裝飾工作。鼓勵學生提出兩份記錄單的異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發(fā)現(xiàn),雖然兩份記錄單的內容完全相同,但第二份記錄單明顯可以給人視覺享受,且可以快速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隨后,我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今后你們步入工作崗位后,假如在制作商品使用記錄單時,希望自己做出什么樣的成品?這樣,在欣賞教師利用新知識制作出的作品時,學生自然地對新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并積極投入到新知探究環(huán)節(jié)中。
教學實踐中,許多初中學生雖然在課堂學習時能夠模仿教師提供的范例完成作品,但是在課后練習或考試中,卻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既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幫助初中學生扎實打牢計算機知識的基本功,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針對計算機學科教學自身的特點規(guī)律,教師可以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精講”即使用簡潔的語言高效講解新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保證學生扎實掌握新課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開發(fā)微課的方式實現(xiàn)“精講”的目標;“多練”是指鼓勵學生通過課內外時間盡可能多地上機動手操作、積極參與練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提升練習效果。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制作簡單的三維模型》教學為例,講解“利用基本幾何立體建模的方法制作三維模型”相關知識前,我開發(fā)制作了相應的微課,鼓勵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通過觀看微課的方式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利用課堂時間,重點解決學生自主探究期間遇到的困難。并通過重新播放微課、實時演示等方式幫助學生答疑釋惑,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新課知識。在練習期間,為引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我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情,合理搭配,劃分為多個3-4人的學習小組,組員之間分工負責、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學習,群策群力、解決難題,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校的德育工作無處不在,滲透于各科教學中。作為一名實踐計算機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計算機學科方面相關的知識技能,同樣可以寓德育于其中,有所作為。
在具體教學中,通過積極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案例等多種方式,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正確理解信息技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構思班級徽章》教學為例,為更好地發(fā)揮本課教學活動的育人價值,我不僅從三維建模基礎知識入手,認真講解了班級徽章相關知識、班級徽章各個要素的象征含義,分享了本校不同班級的徽章設計,解讀不同班級徽章的設計理念,幫助學生系統(tǒng)復習三維建?;A知識,提高制作三維作品的能力。同時,還注重幫助學生在班級徽章制作過程中,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設計體現(xiàn)和自覺模范遵守本班的班規(guī)、班風等要素。
通過這樣一次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們學習掌握了如何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設計班徽,更是一次將遵規(guī)守紀、集體意識養(yǎng)成等內容融入其中的德育課,有益于學生們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然而,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因師生之間課下的交流互動非常有限,教師往往難以及時掌握真實的學情,更難以“一對一”地因人施教,有針對性地實施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新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推廣應用,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更多的條件和便利。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更應學以致用,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色優(yōu)勢,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展開師生之間的線上溝通,延伸拓展教育空間。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程序的基本結構》教學為例。根據(jù)教學任務要求,學生需要學習循環(huán)結構、分支結構、錯誤與調試簡介等相關知識。這一版塊知識的學習難度相對較高,趣味性也更強。容易出現(xiàn)部分學困生感到學習困難,難以扎實掌握基礎知識,而部分學優(yōu)生則希望通過學到的編程知識,能夠自己編制一些小程序這一兩極分化現(xiàn)象。針對這一情況,我基于課堂教學中對不同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觀察和練習作品的分析,在判斷掌握真實學情的基礎上,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主動與學生們展開對話,布置差異性的學習任務或分享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并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過程中,主動提出自己的個性化問題和困惑。實踐感到,通過師生積極有效的線上溝通交流,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有效延伸拓展了教育空間,而且能夠更好地因人施教,確保不讓一個學生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