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偉
摘要 明確實驗目的后,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均可概括為分組、處理、觀察、結論,并結合高考真題給予學生實驗題答題指導,以期達到學生入題快、答題準、得分高的目的。同時,建議從回歸教材實驗、研讀高考真題、規(guī)范學科語言3個方面進行復習備考。
關鍵詞 探究性實驗 驗證性實驗 核心素養(yǎng) 高考真題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實驗題是高考生物試題中??疾凰サ念}型之一,在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全方位考查??v觀近幾年全國新課標卷生物試題,教材基礎實驗的考查主要涉及實驗原理、規(guī)律、方法、步驟及相關操作要領等,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難度較低,學生得分率較高。分析與設計類實驗的考查主要涉及實驗設計、實驗結果和結論的預測分析以及實驗評價等。這類試題背景常常來自科研實驗,命題視角較高,多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題型難度較大、綜合性強,主要考查學科素養(yǎng)中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該類試題的答案文字多、邏輯性強、規(guī)范要求多,學生答題時常常存在“看不懂題”“沒有思路”“語言不規(guī)范”等問題,對實驗原理的闡述、實驗思路的表達、實驗步驟的完善、實驗方案的評價等一籌莫展,從而導致得分率較低。
為提高高考實驗題的得分率,下面將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化繁為簡,并結合高考真題給予學生實驗題答題指導,以期達到學生入題快、答題準、得分高的目的,也為一線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1探究性實驗
探究性實驗是指實驗者在不知曉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實驗、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從而形成科學概念的一種認知活動。有關探究性實驗各環(huán)節(jié)及解答的常見錯誤見表1。
教師若按表1所示的探究性實驗6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略顯繁瑣且學生不容易掌握。教學中,可以將其整合為3個環(huán)節(jié):明確實驗目的、實驗設計與操作、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1.1環(huán)節(jié)一:明確實驗目的
學生在學習或考試答題涉及探究性實驗時,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實驗目的。探究性實驗的目的可以概括為研究或探究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文字表述常為“為研究......”“為探究......”“陳述事實,假設......,探究假設是否成立......”等。學生只有明確了實驗目的,才能科學地設計實驗,完成答題。
1.2環(huán)節(jié)二:實驗設計與操作
1.2.1取材、分組、編號
探究性實驗所用的實驗材料要相同(相似)。植物材料為長勢基本相同的植株,動物材料為生長發(fā)育情況(性別、體重、體長、年齡等)基本相同的個體。分組時各組材料數(shù)量要相等,但各組不能僅為一株植物或一個動物個體。要注意平行重復的原則,以確保實驗結果可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保證實驗結果科學性和可靠性。本步驟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敘述為:“將若干長勢基本相同的植株或若干生長發(fā)育狀況基本相同的個體分......組并編號為......”。
1.2.2自變量處理
完成取材、分組、編號后,按研究目的進行自變量處理開展實驗研究。本步驟要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同時要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明確因變量的不同是自變量導致的。本步驟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敘述為:“對......組進行......處理”。
1.2.3觀察因變量
觀察因變量,即觀察自變量處理后對實驗材料的影響,本步驟應根據(jù)具體情境明確因變量的可觀測指標。同時,各組的實驗時間、條件也應相同且適宜。本步驟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敘述為:“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或在實驗要求的條件下,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因變量的觀測指標)......?!?/p>
1.3環(huán)節(jié)三: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在完成環(huán)節(jié)二后,便可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而得出實驗結論。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應能準確區(qū)分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的區(qū)別及相互關系。探究性實驗中自變量對因變量可能存在無影響、正影響、負影響3種情況。本步驟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敘述為:“若實驗結果......,則實驗結論為......”。
1.4應用
綜上所述,在明確實驗目的后,探究性實驗的實驗設計環(huán)節(jié)可概括為分組、處理、觀察、結論,學生可通過以下的高考真題切身體會。
【例1】(2018·全國II卷·29)為研究垂體對機體生長發(fā)育的作用,某同學用垂體切除法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用幼齡大鼠為材料,以體重變化作為生長發(fā)育的檢測指標。回答下列問題:
(1)請完善下面的實驗步驟:
1將若干只大鼠隨機分為A、B兩組后進行處理,A組(對照組)的處理是,B組的處理是。
2將上述兩組大鼠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
3。
4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2)實驗結果與分析:
B組大鼠生長發(fā)育的狀況不如A組,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由于B組的處理使大鼠缺失了來源于垂體的激素和激素。
參考答案:(1)1手術但不切除垂體切除垂3每隔一定時間,測定并記錄兩組大鼠的體重體
(2)生長促甲狀腺
【例2】(2019年·全國II卷·37節(jié)選)物質W是一種含氮有機物,會污染土壤。W在培養(yǎng)基中達到一定量時培養(yǎng)基表現(xiàn)為不透明。某研究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出能降解W的細菌。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作為氮源。若要設計實驗進一步確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氣中的氮氣作為氮源,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
(4)該小組將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轉入大腸桿菌,使大腸桿菌產(chǎn)生能降解W的酶(酶E)。為了比較酶E與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異,該小組擬進行如下實驗,請完善相關內(nèi)容。
1在含有一定濃度W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A處滴加酶E的緩沖液,B處滴加含有相同濃度天然酶的緩沖液,C處滴加,三處滴加量相同。
2一段時間后,測量透明圈的直徑。若C處沒有出現(xiàn)透明圈,說明;若A、B處形成的透明圈直徑大小相近,說明。
參考答案:(3)實驗思路:將甲、乙菌分別接種在無氮源培養(yǎng)基上,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預期結果及結論:若細菌能生長(出現(xiàn)菌落),則說明該細菌能利用空氣中的氮氣作為氮源。
(4)緩沖液緩沖液不能降解W酶E與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2驗證性實驗
驗證性實驗是指實驗者針對已知的實驗結果而
進行的以驗證實驗結果、鞏固和加強有關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為目的的重復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同樣可以遵循探究性實驗的3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與探究性實驗不同的是,環(huán)節(jié)一不是探究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而是驗證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敘述為:“為驗證......”“某假設......,驗證......”等。環(huán)節(jié)三的實驗結果要驗證實驗目的。但二者的實驗操作過程基本一致,實驗設計環(huán)節(jié)同樣可以高度概括為分組、處理、觀察、結論。
【例3】(2019·全國I卷·29節(jié)選)將生長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過減少澆水進行干旱處理,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濃度增大,葉片中的脫落酸(ABA)含量增高,葉片氣孔開度減小,回答下列問
題。(3)有研究表明:干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不是
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請以該種植物的ABA缺失突變體(不能合成ABA)植株為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參考答案:實驗思路為取ABA缺失突變體植株在正常條件下測定氣孔開度,經(jīng)干旱處理后,再測定氣孔開度;預期結果為干旱處理前后氣孔開度不變。將上述干旱處理的ABA缺失突變體植株分成兩組,在干旱條件下,一組進行ABA處理,另一組作為對照組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兩組的氣孔開度,預期結果為ABA處理組氣孔開度減小,對照組氣孔開度不變。
【例4】(2019·全國III卷·29節(jié)選)氮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卮鹣铝袉栴}。
(2)農(nóng)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銨態(tài)氮(NH4+)和硝態(tài)氮(NO3-)。已知作物甲對同一種營養(yǎng)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時存在時,對一種離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種)。請設計實驗對這種偏好性進行驗證,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
參考答案:
實驗思路:配制營養(yǎng)液(以硝酸銨為唯一氮源),用該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作物甲,一段時間后,檢測營養(yǎng)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預期結果和結論:(1)若營養(yǎng)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2)若營養(yǎng)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則說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3備考策略
3.1回歸教材實驗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高考試題注重試題問題出于教材,而答案又回歸教材的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教材在高中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在復習教材實驗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形式對實驗進行分類梳理,并且要使學生細化、系統(tǒng)化其中所呈現(xiàn)出的共性規(guī)律。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到實驗室重做教材中的實驗,使學生再次通過實驗操作和親身體驗,對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等進行分析與討論。這樣既能使學生深化對教材實驗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形成科學嚴謹?shù)膶嶒炘O計思想和原則。同時,教材中的經(jīng)典實驗更是實驗復習備考的重中之重。經(jīng)典實驗不僅在生命科學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更能反映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科學思維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實驗素養(yǎng)。
3.2研讀高考真題
高考試題是命題專家組集體智慧的結晶,試題在命題角度、題量、題型、難度等方面都進行了充分考慮和精心設計,試題材料新穎、立意高、設問準確,充分體現(xiàn)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能夠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科知識和思維品質。借助上文的方法,學生在反復研讀歷年高考實驗真題時,通過不斷地總結和體會,會發(fā)現(xiàn)總有部分內(nèi)容屬于高頻考點,也能理解命題專家的思路。
3.3規(guī)范學科語言
?應對試題,學生能否寫出科學、嚴謹、簡潔的學科語言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高考實驗題既能對學生基礎知識進行考查,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驗。近年來,因填空式作答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思維水平的發(fā)揮,無法準確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不利于高校人才選拔和引導中學教學,因此高考中實驗題填空式作答正逐漸轉變?yōu)閱柎鹗阶鞔稹Un堂是塑造學生學科語言習慣的重要場所,教師要以身作則,避免口語化的表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發(fā)表觀點并進行同學間互評,引起學生對學科語言的關注。教師可講解學科語言特點、規(guī)范答題句式,利于學生對相對單一的具體問題采用規(guī)范的專業(yè)術語直接作答,也便于學生由表及里地厘清作答思路,依據(jù)邏輯,利用長句式進行精準表述。學習掌握學科語言不能到高三復習備考階段才開始,而是入學之初,教師就應當逐步滲透學科語言教育。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反復的練習,學生定會熟練、準確、科學地使用學科語言進行答題。
參考文獻:
[1]秦偉強.2019年高考理綜全國II卷生物試題分析及備考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9,35(11):48-50.
[2]劉莉.2013-2018年生物高考新課標卷實驗題考點歸納及分析[J].中學生物學,2019,35(3):56-57.
[3]姚亭秀.淺談高三生物復習課提高學生學科語言表述能力的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9,(9):18-22.
24175017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