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琦
摘要:兩名小學生因一點小矛盾大打出手、互不相讓,都認為是對方的過錯。班主任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首先,分別對兩人進行了談話,引導兩人學會換位思考,共情對方,學會控制情緒,用建設性的方法處理矛盾;其次,開展家庭課堂活動,幫助家長們意識到情緒智力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孩子用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面對生活;再次,在班里設立“情緒信箱”,鼓勵學生寫下“情緒問題”,投進信箱,然后和學生們一起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提出解決的辦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強,效果良好。
關鍵詞:情緒管理;換位思考;人際沖突;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7-0069-03
一、案例介紹及分析
惠風和暢,李白桃紅,春天的校園生氣勃勃,正值課間操的自由活動時間,同學們都在操場上盡享這盎然的春意。突然,一陣喧囂打破了這和諧的畫面。發(fā)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我們班的小魏和小佟打了起來,等我趕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被其他學生拉開了。只見小佟滿面怒容,氣得臉通紅,梗著脖子,一言不發(fā)。而一旁的小魏呢,抿著嘴,眼含熱淚,正努力不讓淚珠掉下來,臉上還有個紅紅的巴掌印。我趕忙問他們發(fā)生了什么,這兩個高大的男孩開始誰都不肯張口,后來還是小佟打破了僵局,我也終于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小魏在踢毽子的時候不小心將毽子踢到了小佟的脖子上,小魏不僅不道歉,反而笑嘻嘻地望著小佟。小佟事后有些懊悔地說:“本來被踢到就有點疼,看見他笑,更生氣了,就打了他?!碑斘覇柕叫∥簽槭裁葱Φ臅r候,他摸摸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不知道怎么辦,就笑了?!?/p>
以我平時對這兩個孩子的了解,他們并非是逞兇斗狠的性格。根據他們的“供詞”,結合以前學到的關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分析這件事情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他們缺乏對他人情緒的感受與理解能力,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與把握能力,不知道如何建設性地處理矛盾。換言之,就是其情緒智力亟待提升。
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提高情緒智力呢?我開始了探索。
二、問題解決策略及過程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告訴自己要做好充分準備。我借助“中國好老師”APP,查找了很多關于引導學生情緒、處理學生矛盾的實例,結合自身積累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邊學習邊思考,開啟了教育實踐。
(一)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我首先請小魏和我一起進行“如果我是他”的角色互換活動,設置了若干問題請他回答:
“當一個同學將毽子踢到我身上,挺疼的,我會是什么感受?”
小魏想了想,說:“不高興,可能有點生氣?!?/p>
“他馬上跑過來,向我道歉,并說明自己不是故意的,我什么感受?”
小魏說:“要沒什么事就原諒他?!?/p>
“換個場景,我挺疼的,挺生氣,他笑嘻嘻地看著我,我什么感受?”
小魏不好意思地說:“那應該挺生氣的?!?/p>
我告訴小魏,人們常說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一想如果我是對方,我是什么感受,我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在換位思考的同時,要敢于溝通,將自己的感受表達給對方,如果覺得抱歉,就一定要說出來,你如果不將歉意表達出來,對方怎么會知道呢?說不定,他還會以為你是故意的呢。
我引導小魏認識到同理心和溝通的重要性,并且給他留了一份作業(yè),讓他將“如果我是他”繼續(xù)實踐下去,結合自己的人際交往實踐,寫幾個自己成功換位思考的例子。
(二)控制沖動,冷靜處理
對于小佟,我將焦點集中在如何幫其更好地控制情緒,學會用建設性的方法處理矛盾。
首先,要讓小佟意識到,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人們就如同一葉障目,無法看清楚事情的全貌。我將雙手放到他的眼前,問他看見了什么。小佟疑惑地說道:“什么也看不見?!蔽艺f:“對,你最多也只能看到我的掌心?!比缓笪野咽忠崎_,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這回他說自己能看到很多東西。
我說:“一個人在沖動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狹小的、不客觀的,你沖動的時候就好比蒙住了雙眼?!?/p>
接著我和小佟共同商定,決定用“紅綠燈”表來幫他控制沖動的情緒,分為六個步驟。(如表1)
在我的引導下,小佟進行了自我反思,終于意識到發(fā)脾氣是“本能”,而控制情緒是本領,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用建設性的方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能搞好人際關系。
(三)家校聯合,共同促進
父母對孩子情緒智力的影響是直接且深遠的,事后,我找到了雙方的家長進行了及時的溝通。雙方的父母也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此方面尚須提升,表示愿意配合學校和孩子一起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訓練。
在家長培訓課堂上,我以“讓孩子遇上更好的我們”為主題,開展家庭課堂活動,幫助家長們意識到情緒智力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家長們在我的建議下,自發(fā)開展“陽光日記”的活動。他們每人為孩子準備了一個漂亮的記事本,記錄當天發(fā)生的好事,并解釋“為什么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白板、展示墻,隨時記錄;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好事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例如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拿出來看看。有的家庭還制作了家庭情緒卡,以周為單位,用打鉤的方式記錄家人的情緒表現,鼓勵和提醒家人用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面對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情緒調節(jié)的知識,在生活中開始有意識地跟孩子進行共情。“陽光日記”活動猶如冬日的暖陽照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家人重視、理解與接納,他們與父母一道,嘗試營造積極溫馨的家庭氛圍,并將這份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
(四)設情緒信箱,集思廣益
“姍姍她們昨天沒有帶我一起玩?!?/p>
這位不知名的女生把字條投進班級“信箱”——其實是用厚紙板做成的小盒子。這是我在班里設立的“情緒信箱”,鼓勵學生寫下他們的情緒和問題,投進信箱。在班會課上,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就這些問題討論,集思廣益,提出解決的辦法。討論時不會提到當事人,大家對事不對人地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從這件事情當中有所收獲,學會用積極的、建設性的方法處理那些成長中的煩惱。
三、成效及反思
生活,有時平靜如水,有時會起波瀾。風波最終平定,小魏與小佟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又成了好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情緒訓練,班里因為爭吵來找我告狀的學生明顯減少,逐漸形成了“以積極的情緒、建設性方法處理問題為榮”的氛圍。經過此次教育實踐,我有了如下感悟。
(一)熱心慧眼
事物的發(fā)展往往是曲折上升,總難一帆風順。我們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要保持足夠的耐心,用愛心撫慰孩子的心靈,靜下心來理性分析孩子的行為。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于特殊的環(huán)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期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正是由于這種敏感性,孩子會對大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反應過度,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并接納他們的感受,繼而做適當的引導。
(二)互愛修睦
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穩(wěn)定的情緒至關重要。孩子很多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是對父母的模仿。若是家庭氛圍壓抑,生活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幾乎很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般情況下,會向兩個方向發(fā)展:要么完全不顧及他人感受,恣意表達自己的情緒;要么把情緒掩藏起來,壓抑自己的感受。若是家庭氛圍輕松和諧,父母遇事鎮(zhèn)定而溫和、寬容而有原則,這些態(tài)度就會漸漸影響并傳遞給孩子。
這就是家教的最神奇的力量。
(三)生活課堂
構建生活課堂,滲透生活德育,把學科教學生活化和德育生活化整合起來。教師可以將情緒教育引入現有課堂,以情緒和社會生活本身作為教育的主題,與閱讀和寫作、健康、科學等課程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真正明白如何與別人和諧相處。
如果人生像一片沙灘,那一串串的腳印就是成長的歷程。腳印是海邊的風景,點綴了單調的沙。所有的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遭遇成長的煩惱。我們要攜手與孩子一起探索追尋解決辦法,學會情緒管理,師生共同成長。
點評
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班集體生活中,學生間的人際交往中經常會出現矛盾沖突,智慧解決、溫暖陪伴、合理引導,有助于學生的社會適應。本文作者從學生間的一次矛盾沖突入手,深入分析、有效應對,不僅解決了問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1.面對學生交往中的攻擊行為,班主任沒有簡單地評判和批評,而是分析思考、理解共情,將問題的源頭定義為兩個學生缺乏對他人情緒的感受與理解,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與把握,以及不知道如何建設性地處理矛盾。這為后續(xù)的教育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2.在輔導過程中,教師將問題解決的焦點集中在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控制情緒,學會用建設性的方法處理矛盾上,并且有針對性地給予情緒管理方法上的建議和指導,可操作性強,關注了學生的實際獲得。
點評專家:趙曉穎,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心理教研員。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