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春蘭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現(xiàn)如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新時代的英語課堂,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更多了,需要培養(yǎng)的英語能力也越來越復雜,教師應該積極樹立新穎的教學理念,本文將引入思維導圖探究在英語課堂上,進一步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技巧,希望可以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一點啟發(fā)。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應用策略
前言:
本文主要以仁愛版初三年級英語教學內(nèi)容為例,探究如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思維導圖這種教學工具引入課堂??梢栽陂喿x前,閱讀中以及閱讀后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
一、利用思維導圖,串聯(lián)閱讀框架
思維導圖這種教學工具最大的特點就是框架感和條理性,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知識之所以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和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英語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細節(jié)性知識太多,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重點知識的分解與學習思維,導圖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似乎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例如:講解仁愛版初三上冊的英語教材“Saving the Earth”單元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整篇文章拆分成若干個小模塊,并且呈現(xiàn)在思維導圖上,幫助學生全方面理解。比如本單元的“Listen look and say”模塊是以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出的一篇小課文,教師可以將整篇文章按照不同的人物主體拆分成四個結構,分別是Kangkang所說的話,Michael所說的話,Jane所說的話,以及Maria所說的話。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梳理整篇文章的架構。
比如Kangkang在這篇文章中表示,自己前兩年去過一次West Hill,那個地方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還有蜜蜂和蝴蝶在飛舞,在他的描述下,那個地方應該是特別美麗的,但是一行人到了此地以后,卻發(fā)現(xiàn)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十分糟糕,緊接著Kangkang又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進行了對比性的描述,那里的花草已經(jīng)完全消失了,水也被污染了,整體環(huán)境非常差。當這些內(nèi)容在思維導圖上被梳理出來以后,學生會對文章中每個人所說的話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于每個人物在這篇文章中扮演的角色,也會更加清晰。比如Kangkang主要的角色就是支撐起整篇課文的敘事線索,而Michael則是負責肯定Kangkang的一些想法,并且延伸性提出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相聲文化中逗哏和捧哏的差別,引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
二、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跳讀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快速閱讀完一篇英語文章,是非常具有難度的一項教學任務。很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水平不足,處理閱讀文章的時候,只能先從基礎的句段開始,一句一句理解,但初中階段很多文章并不需要從頭看到尾,尤其是在考試的時候,學生只需要先去閱讀問題,然后去原文中尋找答案,就能夠快速讀完整篇文章。很可惜的是,到了九年級,很多學生還是沒有掌握這樣的閱讀方式。所以下一步,借助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教師就要有意引導學生往這個方向發(fā)展。
例如:初中階段,教材上的英語課文往往是以對話為主,而考試的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很多文章卻是大段的語段,結合著這樣的特點,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準備一些課外的英語閱讀文章,并且用思維導圖對這些文章的整體架構進行梳理。比如教學“The changing world”這一單元知識的時候,教師就給學生準備了幾篇英語文章,借助著思維導圖分析每一個段落的主旨內(nèi)容,可以快速幫助學生完成跳讀。比如我們可以先進行精讀,讓學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然后把每段的大體意思寫在思維導圖上。很快,整篇文章的思維導圖列出來以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一段內(nèi)容都和文章主旨有關,有些段落屬于過渡段,有些段落屬于冗余段,只要將這些段落中的前一句話讀完,直接放棄本段閱讀,也可以正確作答閱讀理解問題。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訓練,學生的跳讀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yǎng),有助于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
三、利用思維導圖,激發(fā)閱讀興趣
作為一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盡管平時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都能夠配合著教師完成閱讀任務,但更多的情況下,學生只是為了敷衍教師,并不是真正對閱讀的文章感興趣。比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單元知識的時候,筆者就圍繞著課文內(nèi)容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英語”專門語言的看法,很多學生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具體的內(nèi)容。這就足以證明初中生對于英語閱讀并不感興趣,利用思維導圖或許可以轉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當積極探索相關的教學策略。
例如:教學九年級上冊英語“Amazing science”這一單元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搭配課文知識,融入多元化的文本內(nèi)容,并且利用好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的興趣發(fā)展。比如,筆者先將教材上的課文梳理出來,讓學生想一想,這篇課文有著怎樣的結構,主要講述了哪些內(nèi)容?緊接著,教師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請大家猜一猜,科學還可以應用到我們?nèi)粘I钪械哪男╊I域?”這種問題脫離教材本身更加開放,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活躍性思維。將學生的這些想法用思維導圖整理出來,并且給學生推薦五篇和本單元知識有關的課外英語文章讓學生在這些文章中找一找,大家的這些猜測有沒有出現(xiàn)在文章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將每篇文章的框架梳理出來,尤其標注出每篇文章中介紹的新科學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愿意閱讀教師的閱讀教學,才是有效的,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總結:
為了有效解決教學問題,教師要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思維導圖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時要結合教學實際,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小平.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32):69-70.
[2]陳柳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英語廣場,2020(14):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