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旭東
摘要: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在教師的指導下基于特定的學習情景開展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教材內(nèi)容,并將這些內(nèi)容有效地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再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有效地增強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為此,本文主要基于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并在此基礎上為廣大的初中語文教師提供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其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方法策略
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內(nèi)容設計較為廣泛,同時其教學作用更具有一定的普適性,由此可以看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便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值得廣大教師為之關注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在當前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優(yōu)化的背景下,其首要教學方向便是為學生構建高效化的語文課堂,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切實注重語文科學知識內(nèi)容的整合,從語文聽說讀寫四個角度展開全方位的教學引導工作,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水平。其中,閱讀與寫作這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教師若想有效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首先應當將閱讀與寫作切實結合在一起。
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價值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開展以前,首先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文字功底和思維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有效增強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他人的文章以后具備良好的邏輯性思維,并經(jīng)過閱讀學習以后,學生自身的寫作練習將會更為順利。在當前教育階段,利用閱讀促進寫作、將閱讀與寫作結合早已成為重要的語文教學課題,但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二者剝離,將閱讀與寫作劃分為單獨的兩個教學板塊,以至于學生難以實現(xiàn)以讀促寫的學習目標。讀寫結合最為重要的價值便是使學生在學習他人寫作經(jīng)驗的同時,不斷積累自身學習經(jīng)驗,并在寫作的過程中將這些知識充分展現(xiàn)出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其弊端早已呈現(xiàn),結合反復的閱讀,不斷的寫作,最終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師自身只有切實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價值,其才能借助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方式,使學生對文章的精髓進行吸收,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學習經(jīng)驗,在寫作中表達出自身的思想情感。
二、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一)完善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會被劃分成兩個不同的板塊,這種教學模式需要調(diào)整,將閱讀和寫作設計為整體教學計劃。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同時也是增強學生自身學習及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徑。語文知識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其中很多智慧性的內(nèi)容值得每名學生學習研究。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切實注重對學生自身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深切感受作品內(nèi)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使其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并借助寫作的方式表達自身思想情感。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的教學過程中,其中包含有大量陌生的詩詞,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時難以深入理解,為了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播放有關“花木蘭”的視頻動畫,并帶領學生觀看和分析動畫中的情節(jié),并選擇原著中最為經(jīng)典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開展精讀,并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在學習完本課知識以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表演,各學習小組分別挑選其中的情景片段,教師則將學生的表演拍成視頻,切合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表演結束以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寫下活動感悟,充分表達學生對《木蘭詩》的學習感悟,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二)注重以讀促寫,豐富寫作素材
學生自身大腦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在開展寫作練習的過程中,其寫作的詞匯表達才能夠更為精準,內(nèi)心情感也才能更為地豐富,使他人在閱讀文章內(nèi)容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效感知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學生的寫作活動并不是將這些名言警句羅列組合,而是挑選合適的素材內(nèi)容,利用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這也是寫作的主要技巧之一。若想使學生切實掌握這些寫作與閱讀的技巧,首先便需要大量的閱讀,掌握有效地寫作技巧。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學習材料,同時這些材料應當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使不同學生能力之間的學生均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素材。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青年文摘》等類型的雜志,并要求學生將其中優(yōu)秀的文章內(nèi)容進行收錄摘抄,學生定期進行翻閱,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學生在自身掌握足夠的知識量的情況下開展寫作練習,就能避免“無話可說”的情況出現(xiàn)。
(三)構建教學體系,增強實踐運用
學生自身的學習框架是保證學生自身學習目標達成的重要基礎,教師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構建有效地知識學習體系。在學習框架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有效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并逐漸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從而有效完成知識遷移。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的文章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內(nèi)容,難以掌握其中的情感內(nèi)涵,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尋找有關的資料,為學生構建學習情景,幫助學生打開自身創(chuàng)作的思路,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作力。另外,為學生構架知識體系,《藤野先生》及其他魯迅先生筆下的作品均對人物的描寫體現(xiàn)出較強的張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有關人物描寫的散文內(nèi)容,進而有效擴展學生的思維,進而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更具有情感色彩的文章內(nèi)容。
簡要而言,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來說,教師若想切實展現(xiàn)讀寫結合的重要價值,首先就需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而促使學生得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使學生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容,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勇.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5):279.
[2]張紅娜.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讀寫結合”[J].課外語文(上),2018(1):前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