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生
【摘要】在中學教學中,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完善,中學教學模式發(fā)生變革,傳統(tǒng)中學教學模式不再適用于當下《考綱》和《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尤其是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相比起考試成績而言,更加重視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初中階段,針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出了議題式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使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本文主要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主,通過對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議題式教學模式的區(qū)別,提出在新課改背景下運用議題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相關對策,為今后高效講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tǒng)教學;議題式教學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需求,議題式教學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圍繞一定的課程主題進行探究和討論。通過與同學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相比起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議題式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交流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議題式教學模式之間的差異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相比起議題式教學模式而言,存在很多的弊端。第一,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在傳統(tǒng)模式教學之下,由于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教師進行講解,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的思考,相比起自主討論、相互交流的議題式教學模式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部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尤其是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有的學生感到課程內容枯燥無趣,甚至有的學生將該課程理解為說教,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較弱,相比起議題式教學模式通過集中討論主題的教學方法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學生的實踐能力偏弱。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理論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偏弱,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具體問題時,無法充分運用所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解決,相比起議題式教學模式而言,缺乏實踐性。
二、道德與法治學科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的策略
第一,結合教學目標確定議題核心。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目標確定議題核心。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把握,通過確定議題核心,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第一課《青春的邀約》時,教師要明確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結合議題教學模式,確定教學主題和核心,使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充分了解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生理變化,通過討論使學生能夠正確處理生理變化帶來的煩惱,并對青春期產生的矛盾心理正確認識,掌握化解矛盾心理的方法。在開展議題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的議題核心就是使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自己,使學生能夠對悄悄變化的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二,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議題。對學生開展議題教學時,并非所有課題都滿足議題教學模式,在開展議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相關主題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議題。例如,剛踏入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階段,進入青春期后,會對異性產生一定的好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正確理解男生和女生,正確對待青春期對異性產生的感情,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議題,模擬早戀對學生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的主題,吸引學生探討興趣,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認識男生女生生理特征、性別角色差異,以及如何正確開展男生女生之間的交往。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議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相關中。
第三,組織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開展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通過組織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議題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各種教學方式,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中,教師通過開展實踐過程中,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共同參與到集體建設和集體生活的討論中,通過集體勞動等方式,理解集體含義,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集體的溫暖。同時,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充分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深刻體會到集體的作用。
第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議題教學效果。在開展議題式教學工作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區(qū)別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議題式教學,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議題教學效果。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夠幫助教師對相關課程進行反思,完善教學內容和計劃,對學生知識掌握能力進行充分評估。例如,在《法律在我們身邊》一章節(jié) 教學中,由于涉及到法律知識,難度較大,教師在開展議題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掌握能力等進行評價,能夠充分掌握學生在開展議題學習過程中,是否真正對法律知識有所掌握,對相關知識點、難點和重點的理解是否充分,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從而提升議題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制定主題,通過集合學生的集體力量來討論和探究相關問題,從中吸取相關知識,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相比議題式教學模式而言,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實踐能力偏弱等,為了能夠進一步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需要有效結合教學目標確定議題核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興趣的情境議題、組織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議題教學效果等。通過開展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
【本文系吳川市中小學教育科學課題“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WJY20215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鐘麗華 . 議題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 . 試題與研究,2021(30):75-76.
[2] 魏錦 . 基于議題式教學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策略探析——以“我們與法律同行”為例[J] .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1(9):41-45.
[3] 周其衛(wèi) .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實踐與思考——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依法行使權利”一課為例[J] .教書育人,2021(23):75-76.
[4] 范園園 .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議題式教學研究[J] . 新課程,202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