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紅英
【摘要】本文結(jié)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中的操作實例,淺談如何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筆者主要從說、推、誦、辯、展、演、仿、悟、比、畫十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和實操,并進行效果分析與評價,論證這十種方法對于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學生興趣
愛玩是人的天性,筆者有一個愿望,希望能和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與學生共同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021年,“雙減”政策落地,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構(gòu)建高效課堂便成了筆者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務。筆者認為,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最大的收獲。那該如何構(gòu)建高效課堂呢?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睘榱藰?gòu)建高效課堂,筆者主要作了以下嘗試,歸納為十個字:“說”“推”“誦”“辯”
“展”“演”“仿”“悟”“比”“畫”。下面,筆者結(jié)合本學期的教學經(jīng)歷來談談如何構(gòu)建七年級高效語文課堂。
一、說
每節(jié)課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說”,說的內(nèi)容很寬泛,可以是故事、時政、感悟等,學生自主搜集整理材料、組織語言。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知識面拓寬了,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也提升了。
二、推
這里的“推”是推銷、介紹的意思。開展這類活動是為了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訓練學生展示自己所學的能力。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毫無爭議的美文,筆者先給出導學案,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討論,然后由學生“推”,再由教師歸納總結(jié)。學生“推”的角度有兩個,一是介紹課文內(nèi)容,說出朱自清筆下的“春”有多美,美在哪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主旨與情感;另一角度是讓學生說出作者為什么能把春寫得如此之美,目的在于讓學生解讀、品析文章的寫作特色。有導學案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積極性高了,整理與歸納知識的能力也提高了?!巴啤保屨n堂教學的效果明顯提升。
三、誦
“誦”是師生一起反復誦讀,品味語言美、意境美、內(nèi)涵美,以獲得更深層的領悟?!队^滄海》一詩篇幅較長,但易理解,不必做過多的講解。于是,我們以“誦”促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誦讀中一起領悟曹操的躊躇滿志、意氣昂揚。
四、辯
語文科是一門靈活多變的科目,它沒有固定的思維,也不必追求固定的答案。課堂中,當觀點不一致時,我們可以進行一場臨時的辯論賽。《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元方是否值得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杰里是不是個值得交往的朋友”,都是我們唇槍舌戰(zhàn)開始的焦點。通過辯論,學生吃透了課文,學會了如何有理有據(jù)地、辯證地看問題,提升了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
五、展
“展”是學完某篇課文后,學生當堂展示所學內(nèi)容。學習《杞人憂天》和《狼》時,解決了重點詞語和句子后,學生用五分鐘時間鞏固翻譯,理清文章思路,然后脫稿展示,將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學生以極高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了課文翻譯和文章梳理,基本實現(xiàn)了“當堂清”。
六、演
“演”和“展”類似,都是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展”是在知識傳授后進行,而“演”是以學生自主預習為基礎,目的在于考查學生的自學和團隊合作能力,這種形式更適用于篇幅較長、內(nèi)容通俗易懂、人物形象典型、故事情節(jié)曲折引人的課文,“演”更全面、更形象生動。如,《皇帝的新裝》,為了表演,學生充分準備,對課文內(nèi)容、思路、人物形象,把握得全面而準確。這樣的課堂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訓練了學生分工合作、表演展示的實操能力。
七、仿
“仿”是人類的本能,要學好一門技能,模仿是最好的捷徑。語文課堂中,可以“仿聲”“仿形”“仿神”。學習《天上的街市》時,聽了朗讀帶,師生便開始模仿。有學生聽到筆者的朗讀,認為讀得更好,學生便開始模仿。在模仿中,學生的領悟、品讀、朗讀的能力在無形中就提高了。我們還“仿形”又“仿神”,學習《濟南的冬天》時,品讀了第四自然段后,學生便開始從寫作順序、修辭手法、情感表達等方面“仿形又仿神”,寫完之后,展示成果,評析、評比。這樣,學生便深層地解讀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技巧。
八、悟
筆者認為,語文科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情感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感情、懂感情的人。學習鄭振鐸先生的《貓》時,我們從文章最后一句話“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入手,細讀課文,用心去悟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的想法。以讀為基礎認真品悟,加強了學生對人類自我的理解與反思,增強了尊重動物、善待生命的意識。
九、比
分組合作探究比賽是筆者所教語文課的常態(tài)?!墩]子書》中的文言詞匯難理解,課文翻譯也有難度。這樣的文章,教師講得再好、再深,如果學生沒有理解,沒有識記,收獲就甚微。筆者將學生分成四組,接下來的詞語解釋、句子翻譯、課文背誦都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學生的參與度高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高了,一篇難理解、難識記的文言文只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掌握了,真正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十、畫
可能有人會認為,“畫”的實操性不強,因為“畫”需要基礎。其實不然,只要選對課文與方向,我們是可以成功操作的。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學生精讀課文,畫出“我”爬下懸崖時的每一個落腳點,通過“畫”便明確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去解決,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這樣的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還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有這樣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睆娬{(diào)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半年來,筆者深鉆教材,廣探教法,以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逐漸愛上語文課堂,養(yǎng)成了愛鉆研、勤思考、樂表達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這條路上,探究構(gòu)建高效課堂是每個語文教師的必修課。而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筆者也將鍥而不舍地去耕耘、去探索,力求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能讓學生和自己有一些收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