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麗玲
【摘要】 《道德與法治》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材,針對低年段兒童道德成長的需要,承接一年級下冊的“共生共在”這一教育主題,同時結合現(xiàn)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設立了“共有與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題。這里的“共有”除指傳統(tǒng)所有權意義上的公共財物的擁有外,還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時間、空間和事件。
本冊教材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維,進入不斷擴大的公共視野,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區(qū)和國家,并愿意主動承擔和遵守在這些領域生活的責任與規(guī)則。
如何使小學二年級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意義的課呢?
一、是學習生活的航燈 ,有意義。
二、是從小學法的好幫手,有意義。
三、課堂學習方式獨特、有趣,有意義。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意義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锻ㄖ访鞔_,從2016年9月1日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品德與社會”等教材名稱統(tǒng)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體現(xiàn)國家對法治公民培養(yǎng)的要求,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小學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jù)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材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維,進入不斷擴大的公共視野,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區(qū)和國家,并愿意主動承擔和遵守在這些領域生活的責任與規(guī)則。
我任教過統(tǒng)編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從教學實踐中與學生一起感受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魅力,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心得體會。下面以二年級上冊教材為例談談“如何使小學二年級學生覺得《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意義的課”。
一、是學習生活的航燈 ,有意義
《道德與法治》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材,針對低年段兒童道德成長的需要,承接一年級下冊的“共生共在”這一教育主題,同時結合現(xiàn)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設立了“共有與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題。這里的“共有”除指傳統(tǒng)所有權意義上的公共財物的擁有外,還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時間、空間和事件。
例如:一年級學生完成下學期的學習,迎來他們進入小學學習第一次共有與共享、比較長的假期——暑假。二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我們的節(jié)假日”的第一課就是“假期有收獲”。所以在一年級的暑假我布置了一項題為“假期學習我做主”的實踐活動計劃的制定(用A紙),要求一天的實踐活動制定里要有學習文化知識和運動或做眼操等安排。二年級開學時收到同學們這項實踐活動制定的作品,我很欣喜,發(fā)現(xiàn)一些小小年紀心靈手巧的孩子。我把同學們的作品在班的墻報上進行展示分享并寫表揚信進行表揚,還在學期初的家長會上進行分享。學生和家長從這初感 “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對小學生學習生活上的指引。學生作品選取如:
又如:“團團圓圓過中秋”這一課。在中秋節(jié)將至時,我班的三位家長委員進課堂組織了一次“慶中秋”的活動?;顒诱n前我布置同學們制作燈籠并用同學們制作的燈籠裝飾課室,當天“慶中秋”活動里一位學茶藝的女同學給同學們表演了中國茶道,還有同學們進行了猜燈謎,家長委員給猜對的同學進行獎勵等活動,使孩子們過了一個開心又有意義的中秋節(jié),對 “中秋節(jié)”這一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更深的印象。如圖:
還有: 11月份學校將舉行校運會,我想起了《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我們的節(jié)假日”的第二課“周末巧安排”。于是結合本次校運會我布置了一項題為“周末巧安排”的實踐活動制定,讓學生在周六日活動里安排上自己校運會參賽項目的練習時間。如圖:
結果本次校運會我班學生收獲滿滿的,集體比賽項目全都獲得第一名,大部分同學個人也能獲獎,而且有幾個學生還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年級團體總分我班一等獎。獲得這個成績學生們很高興,到校協(xié)助學校開展校運會工作的家長把獲獎情況發(fā)到班級群里,家長們看到都很高興。學生和家長從這又感受到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意義,它是孩子學習生活的航燈。下圖是校運會獲獎獎狀:
二、是從小學法的好幫手,有意義
小學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從小學法、知法、懂法,才會守法。課室的墻壁上就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小學生守則”,同學們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很熟,能熟練地背誦出來。
我在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yè)”和“中小學生守則”第三點“勤勞篤行樂奉獻”中的“參與勞動實踐”來引導學生學法,做個自覺主動地承擔班級崗位職責的小主人。在教學《這些是大家的》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和“中小學生守則”第四點“明禮守法講美德”中的“愛護公共財物”來引導學生學法,做個愛護公物的好孩子。如下圖:
“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融入了學生們學習生活中常見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小學生守則》,是小學生從小學法的好幫手,小小的心靈里有了我國是法治國家的認識,做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得以萌芽。
三、課堂學習方式獨特、有趣,有意義
(一)體驗學習方式
體驗學習是“道德與法治”課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在教學《這些是大家的》這一課時,設計了一項讓學生進行對比體驗學習的活動:先站著不用墊子在一張薄紙上寫自己的名字,再坐著在課桌上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薄紙。有了這樣的對比體驗活動學生自然感受是深刻的,學生們也說出了自己深刻的感受,如:坐著在課桌上寫比站著寫舒服,字也寫得好看;課桌椅對同學們的學習幫助很大,要愛護課桌椅等。課桌椅是學校的公物,順理成章同學們明白了要“愛護公物”這一道理。
(二)有趣
在教學《這些是大家的》這一課時我讓同學們表揚平常愛護公物的同學,我給愛護公物的同學獎勵我親手制作的“愛護公物的‘好榜樣”紅星,并自編“愛護公物”兒歌(愛護公物歌:校園里公物多作用大,學習生活處處它來幫,同學們愛護它愛護它!)幫助孩子牢記落實在行動上。如下圖:
在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這一課時,同樣,我讓同學們表揚平常值日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學,我讓受表揚的同學在紅星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把紅星貼在課室“點贊榜‘優(yōu)秀值日生”上,也自編“值日歌”(值日歌:我是班級值日生,認真負責又合作,老師、同學笑呵呵?。椭⒆永斡浡鋵嵲谛袆由?。如下圖:
二年級學生正處在成長,需逐步養(yǎng)成良好行為品質的時期,身邊的榜樣就是他們學習、模仿對象。兒歌,簡明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是低年級兒童,是他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自然也喜歡“道德與法治”課,覺得“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意義的課。
四、結語
德育課程的本質是教人做人,遵紀守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兜赖屡c法治》是一門德育課程,小學生從《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增強法治意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將統(tǒng)一改為《道德與法治》.中國教育報
[2]《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責任編輯:梁慧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