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春
“新小先生制”課堂教學倡導“人人都是‘小先生’”“教人教己,成人成己”的理念?;谶@些理念,從單向輸出轉為互教互學的“小先生”學習方式備受矚目,而“大先生”的教學也不應被忽視。
在由平等、自由、尊重的學習文化建構起來的學習場中,“提問小先生”“答疑小先生”“追問小先生”“講解小先生”“演示小先生”五個角色組成了“新小先生”成長共同體。五個“小先生”角色通過人人參與、相互協(xié)作、動態(tài)轉換,實現(xiàn)教學的互惠共贏。但“新小先生制”的著眼點不只有“小先生”,還有“大先生”。堅持人人都是“小先生”的地位,離不開“大先生”的思想轉換與角色更新;發(fā)揮“教人教己,成人成己”的作用,少不了“大先生”的組織、引導和幫助;實施“領導自己的學習從主動請教開始”的策略,缺不得“大先生”循序漸進地因材施教。與此過程相對應的是,教師需要以“演員大先生”“導演大先生”“制片人大先生”的角色,經歷輔助、激勵、完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師扮演“演員大先生”參與教學舞臺中,統(tǒng)籌兼顧學生意愿、學生個性、班級特色、學校方案等,選出第一批“小先生”作為榜樣培養(yǎng)。教師既是“主角”,讓學生在學習、模仿、參照“大先生”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認同五種“小先生”角色,初步理解提問、答疑、追問、講解和演示的操作流程和實施意義;教師又是“配角”,幫助學生特別是“小先生”榜樣搭建支架,營造“互教互學”氛圍,快速在班級樹立角色典范。
第二階段,教師扮演“導演大先生”,指導每一個學生自由選擇“小先生”角色?!皩а荽笙壬毙枰柚弦浑A段中的“小先生”榜樣,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在班級形成平等、自由、尊重的學習場?!皩а荽笙壬睉盐諘r機、穿針引線地幫助“小先生”順利地選擇、扮演某一角色,幫助“小先生”共同體解決難點問題和模糊問題,推進教育任務和教學目標達成。
第三階段,教師扮演“制片人大先生”,從培養(yǎng)一種身份的“小先生”到發(fā)展多重身份的“小先生”,從喚醒單向有效的問答到自發(fā)多維深度的對話,從關注“小先生”榜樣的數量到重視“小先生”共同體的品質。“制片人大先生”隱身于幕后,把“小先生”共同體置于“學習的中央”,整體調控于臺前,推動“小先生”角色隨機、動態(tài)地轉換,促進教學過程靈活、生動地發(fā)展,在班級打造互教互學、情智相融的文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意識、應用能力等多種素養(yǎng),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全面落實。
作為“大先生”的教師要學會有所“不為”與積極“應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深度卷入學習過程,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其一,不輕視學生的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小先生”角色時,不應輕視其能力,不能僅將機會留給班級里綜合能力“最強”的學生,而應發(fā)揮所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擔任“小先生”的最初階段中,往往容易出現(xiàn)種種問題,這時教師不應對學生的能力有所懷疑。
其二,不壓縮探索的時空。教師在引導每個學生從“學習者”轉變?yōu)椤敖淌谡摺薄摹跋葘W后教”轉變?yōu)椤盎W互教”的過程中,不應壓縮學生探索的時間與空間,不應為了最終效果的快速完美呈現(xiàn)而急不可耐地越俎代庖。
其三,不囿于課堂。盡管“大先生”以課堂知識學習為培養(yǎng)“小先生”的有力抓手,但是“新小先生制”的應用與發(fā)展不應局限于課堂,止步于知識傳遞,停留在學習領域。生活中的每一處都應是“小先生”求真理、做真人的舞臺。
一是及時了解學情,提供思維支架。教師需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適時提供支架以啟迪思路、點明重點。首先,教師編制簡潔明快的口訣,幫助“小先生”掌握教學流程;其次,提供表達范式,引導“小先生”清晰、規(guī)范地呈現(xiàn)觀點,如“我的思考是”“我的講解結束了,大家有疑問嗎”;最后,搭建語言支架,以語言的優(yōu)化推動思維的優(yōu)化,幫助“小先生”把握講解的要點。
二是引導深度思考,落實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小先生”進行任務共商、成果共享時,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在瞻前和顧后、比較和聯(lián)系、反思和總結中將思考推向縱深處。這樣既能建構出新知的“生長點”,又能發(fā)掘新知價值的“增長點”,便于學生將零散、脆弱的知識碎片串聯(lián)成完整、穩(wěn)固的知識結構,利于學生應用與遷移。例如,在“小先生”用畫圖表、列算式、寫文字、編問題等方法演示“二八十六”口訣之后,教師拋出問題:“方法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可以表示‘二八十六’這句口訣的意思呢?你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以問題引導學生感受加、減、乘、除法之間的緊密關系,培養(yǎng)推理意識和模型意識。
三是充分聯(lián)系生活,推進全面育人?!靶滦∠壬啤毕碌慕虒W實踐重視在生活教育中全面育人,將生活、智力與情感緊密融合。教師既在任務包中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又鼓勵“小先生”將學習路徑從課內延伸至課外?!靶∠壬庇辛私?、學、做合一的機會和平臺,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最終實現(xiàn)全面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