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錦蓮
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金中實小”)在對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深度研究中,整體觀照新課程與新課標,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與前沿的學習理論,提出“新小先生制”這一概念,具有相當?shù)哪懽R與不凡的氣度?!靶隆贝碇_辟與試驗的精神,他們把“小先生制”的意義升騰到“教人教己,成己成人”的高度上加以考量,將原本較為直接的對外影響他人的單一目的拓展到“互促互進、共生共長”的層次上加以深化。學校提出“新小先生”的基本特質(zhì),即領導力、學習力、判斷力與溝通力等;確立“新小先生”需要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即舉一反三、傾聽表達與化繁為簡等;構建“3155”教學模型,將“新小先生制”定位為一種具有強大內(nèi)推力的驅動系統(tǒng),指向兒童學習方式的轉型與變革。
與通往成功的道路一樣,學習亦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關鍵取決于行走的姿勢與前進的過程?!靶滦∠壬啤笔峭ㄍ鶎W習金字塔頂端的一種新型選擇,就其直接的作用力與影響力而言,它首先是一種學習實驗,檢驗的是“學習角色的轉變是否能夠提高學習質(zhì)量”這一基本假設?!靶滦∠壬啤钡牡湫吞卣魉傻耐庠谛?,在很大程度上使這一假設能夠得到證實。
其一,解放學習主動權。學習不是被獨裁與控制下的不得不接受,而是個人力量可以參與的,布滿毛孔、富有張力、時時在更替與交換的彈性系統(tǒng),是對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的超越與再創(chuàng)造,其前提在于對學習者主體意識的喚醒?!靶滦∠壬啤贝蚱茟T常意義上能者為師、長者為師與先知者為師的定律,強調(diào)人人都是“小先生”,人人都能做“小先生”,實際上是將學習的主導權完全交到學生的手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體會教的過程與學的快樂。當學生握有教的權利時,一種被長期隱藏的天然的主動意識則將被真正地解放出來,怎么完成教的任務、達成教的目標將成為“小先生”自覺不自覺要去攻克的難題,強烈的目標感與路徑感驅使“小先生”動用所有的聰明才智想辦法、出點子。較之以往大多在他人指令與規(guī)劃下的學習,高投入的積極程度可見一斑。
其二,重構新型的教與學關系。當以年長者為師時,師道尊嚴的倫理觀多少都會令人有所忌憚,難免畏首畏尾、誠惶誠恐,由此導致了在一些情況下,學生有問題不敢問、有想法不敢提、有困擾不敢暴露等現(xiàn)象,加劇了教與學之間的隔閡?!靶滦∠壬啤痹噲D改變這一現(xiàn)狀、彌合這一隔閡,在不同的情境中將同為學生的一部分人推到教的位置上,這是弱化教之權威性、強化學之安全感的一小步,卻是在構建平等和諧的教與學關系上的一大步。在新型教與學關系的保障下,教者與學者極易成為一個擁有積極情緒的共同體,學者卸下防備、消除恐懼,在充滿著愛與友誼的氛圍中心甘情愿地向“小先生”學習,“小先生”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在自我的成就感與對他者的責任感中和小伙伴們同頻共振、相師相學。由此,學習的樂趣才能夠不斷展現(xiàn)。
其三,開辟時時處處的學習大空間。陶行知先生說,一年級的小學生能做“小先生”,已經(jīng)是鐵打的事實,不可懷疑。其內(nèi)含的價值觀在于無限相信兒童的力量,無限依賴兒童的存在。每一個兒童都是一處豐饒的寶藏、一個獨特的世界或是一個未知的宇宙。只要有兒童在,只要有伙伴在身邊圍繞,那么處處皆課堂、時時皆可學?!靶滦∠壬啤毕饬顺扇私處煹牟豢苫蛉毙裕瑢W習的時空拓展到任何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地方,讓學生意識到向伙伴學習、教伙伴學習、與伙伴一起學習都是有價值的學習。學習機會的高頻輸入,不斷增強著學習本身的黏稠度與適配性,在無限大且不確定的學習空間里,將學習固化為一種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亦是“新小先生制”倡導的可持續(xù)的學習觀。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實踐是指向真的教育、活的教育、健全的教育與主體的教育的不懈努力,是要培養(yǎng)向前、向善、向好的人?!靶∠壬啤钡奶岢鲎匀话k更好教育的美好夢想?!靶滦∠壬啤币膊焕?,它在首先保障其作為一種成功的學習實驗的前提下,還尤為突出地顯現(xiàn)出一種教育實驗的面貌,檢驗的是“學習制度的革新是否能夠培養(yǎng)出更好的人”的第二假設。檢驗結果同樣也是肯定的,“新小先生制”在人的智慧增強與美德養(yǎng)成方面的影響很大、后勁很足。
在智慧的不斷增強上,“新小先生制”要求不管是教者還是學者,都必須具有敏銳的感知力,要始終葆有對外部世界與浩瀚知識的好奇,要不斷擦亮智慧的眼睛,去關注與對照、去發(fā)現(xiàn)與辨別、去批判與省思。特別是在與伙伴們共同參與互教互學的活動時,既要對自身的能力與優(yōu)勢有清醒的認知,還要對伙伴的表現(xiàn)與行為有高度的敏感,更要對教與學人際環(huán)境場中微妙的變化有細膩的覺察;既要知道學習任務以及完成學習任務的辦法,還要讓伙伴也明確地知曉,更要親力親為、親身示范,幫助伙伴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既要通過破冰、開渠或是拆墻的方式融洽與伙伴之間的關系,還要體諒他者的處境達成共情,更要遵循積極溝通的原則給予伙伴激勵與關懷。所有的這些要求都需要智慧的參與,需要經(jīng)歷對教與學具體問題的分析與應對的考驗,而智慧參與的程度越深,則智慧水平越高。
在美德的潛在養(yǎng)成上,“新小先生制”充分強調(diào)了學習交往中的教育價值,將交往中的學習視作學生學習的常態(tài),在頻繁往復、循環(huán)遞進的交往活動中,眾多“人之為人”的重要美德得到錘煉,融入學生的性情系統(tǒng),從而持續(xù)地完善學生的品格結構。如慷慨的習慣,將自身的所知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將自身的成功經(jīng)驗貢獻出來與他人分享,為他人的進步與成長感到由衷的快樂與欣喜,真心地為他人鼓掌與喝彩;又如關心的意識,能夠葆有普遍關心的情懷,不冷眼旁觀,更不落井下石,能夠主動了解他人的困境,對他人存有同情,力所能及地為他人提供便利、給予幫助,不求回報、不問收獲;再如擔當?shù)木?,“新小先生制”雖然不以改造大社會為主要目的,但它仍然在學校這個小社會中創(chuàng)造著擔當實踐的機會,“小先生”如何承擔教的責任,小伙伴如何履行學的義務,不同角色的主體如何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均是培育擔當精神的實踐命題,對這些命題的回應與踐行越充分,則擔當精神越強烈。
“新小先生制”作為一種學習實驗,是其外在表征;作為一種教育實驗,是其衍生意含;從其所關聯(lián)著的一個個人、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之角度來看,它也更應該是一場生命實驗,檢驗的是“學習關系的凝結是否能夠增強生命存在的意義”這一第三假設。
首先,在我和我之間。“新小先生制”并不將能否做“小先生”、能否勝任“小先生”作為首要評價目標,而是在讓學生親身體驗自己或是他人做“小先生”的過程中,騰出了不少的空間讓他們得以更深層次地發(fā)現(xiàn)自己——作為教者的自己、作為學者的自己、在教與學的角色中不斷轉換的自己、面對成人教者的自己……多種角色決定了多重立場,多重立場影響著行為方式與處事策略,而多個面向的自己構成越漸完整的自己。在直面自己的同時重新定義成長,體味自身在教與學的歷程里因何快樂、因何憂愁,如何突破過去的自己、又為何被困于既定的經(jīng)驗,怎樣對抗固執(zhí)的習慣、又怎樣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在“新小先生制”的驅使與引領下,學生可以真切地感知跳動著的生命脈搏、蓬勃著的生命狀態(tài)、開放著的生命圖景,從而一遍遍地確證“我存在”便是生命第一要義的普遍真理。
其次,在我和你之間?!靶滦∠壬啤笔顷P系型的學習論、教育學與生命學,它倚賴于雙邊或多邊關系的構建,從根本上講聯(lián)結著的是馬丁·布伯筆下“我和你”的關系。海德格爾說,世界向來已經(jīng)總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霸谥小本褪桥c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在世界之內(nèi)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此在本質(zhì)上是共在。“新小先生制”為“共在”構筑了新的生命交往場,通過不遺余力地推動自我與他人的聯(lián)結,在聯(lián)結中與自我對話、在聯(lián)結與對話中實現(xiàn)自我增值與共同生長?!靶滦∠壬啤笔冀K高揚著人與人之間真誠而友善的溝通理性,一次次地重申我之于他人、他人之于我的價值,一次次地創(chuàng)生主體間相互理解與意義共享的可能空間。
最后,歸結到我與人類之間這一母題中去,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養(yǎng)成、人類共同利益的訴求、人類內(nèi)在關系的維系與修復,找尋人類命運的歸處、探尋更加友好與共贏的人類共處模式、追尋建基于人類共通經(jīng)驗之上的終極倫理關懷。